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96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9
本申请公开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和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所述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包括第一耐高压模块,所述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包括第二耐高压模块和差分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和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在对应的输出端出现高压时安全工作;所述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用于接入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第一总线差分信号;所述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用于接入所述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第二总线差分信号。本申请有利于提升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的可靠性,且其不依赖与SOI工艺,不受工艺平台、器件类型和仿真模型的限制,生产制造过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路,具体涉及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集成在了汽车内部,导致汽车内部的线束日益复杂,各种电子设备之间通信不再简单准确,因此汽车工业界使用专用的can总线网络来代替原本的线路。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该总线网络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错误检测能力,在工业和汽车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can总线接口常常被要求能够处理总线端出现的错误过压,此电压能够达到-60v~60v的范围。can发送器端传统的耐压方案常采用耐高压二极管做正负高压的保护,常基于soi工艺,若用在非soi工艺则易发生闩锁效应,易受工艺平台、器件类型和仿真模型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以解决传统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易受工艺平台、器件类型和仿真模型限制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所述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和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

3、所述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包括第一耐高压模块,所述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包括第二耐高压模块和差分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和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在对应的输出端出现高压时安全工作;

4、所述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用于接入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第一总线差分信号;

5、所述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用于接入所述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第二总线差分信号。

6、可选地,所述差分驱动信号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齐纳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极用于接入第一电压,漏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输入端,源极用于输出所述第二总线差分信号,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输出端。

7、可选地,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均为耐高压的nmos管。

8、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二电阻和第二齐纳二极管;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极用于接入第一电压,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输出端,漏极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总线差分信号;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源极用于接入第二电压。

9、可选地,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均为耐高压的pmos管;所述第六mos管为耐高压的nmos管。

10、可选地,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包括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三电阻和第三齐纳二极管;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源极用于接入第一电压,漏极分别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栅极、第八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齐纳二极管的输入端;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齐纳二极管的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八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九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栅极用于接入所述第二驱动信号,源极用于接入第二电压。

11、可选地,所述第七mos管和所述第八mos管均为耐高压的pmos管;所述第十mos管为耐高压的nmos管。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5v,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0v时,所有mos管均导通,所述第一总线差分信号为3.5v差分高电平,所述第二总线差分信号为1.5v差分低电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0v,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5v时,所有mos管均截止,所述第一总线差分信号和所述第二总线差分信号为2.5v共模电平。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和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的结构相同。

14、本申请上述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中,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和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在接入差分驱动信号之后能够分别输出对应的总线差分信号,以使其所在的can总线网络工作稳定,第一耐高压模块、第二耐高压模块和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在对应的输出端出现高压时不发生故障,能够安全工作,有利于提升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的可靠性,且其不依赖与soi工艺,不受工艺平台、器件类型和仿真模型的限制,生产制造过程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和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驱动信号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齐纳二极管和第一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均为耐高压的N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二电阻和第二齐纳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均为耐高压的PMOS管;所述第六MOS管为耐高压的NMOS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包括第七MOS管、第八MOS管、第九MOS管、第十MOS管、第三电阻和第三齐纳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MOS管和所述第八MOS管均为耐高压的PMOS管;所述第十MOS管为耐高压的NMOS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为5V,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0V时,所有MOS管均导通,所述第一总线差分信号为3.5V差分高电平,所述第二总线差分信号为1.5V差分低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和所述第二耐高压模块的结构相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包括第一总线差分输出端和第二总线差分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驱动信号包括第一驱动信号和第二驱动信号;所述差分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齐纳二极管和第一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均为耐高压的nmos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高压模块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五mos管、第六mos管、第二电阻和第二齐纳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can收发器耐高压发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mos管和所述第四mos管均为耐高压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崇关兴杰徐飞吴朝晖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