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动力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86798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5
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动力系统及车辆,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差速器包括行星架、第一圆柱行星轮、第二圆柱行星轮、第三圆柱行星轮、第一圆柱中心轮和第二圆柱中心轮,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相对固定地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相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差速器、动力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圆锥齿轮差速器通过差速齿轮组来实现差速效果。差速齿轮组包括半轴齿轮(或者说中心轮)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安装于十字轴上。车辆行驶直线时,左右驱动轮以相同的速度旋转,几乎不会产生差速效应。当车辆进入弯道时,内侧驱动轮和外侧驱动轮开始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差速齿轮组工作以满足内侧驱动轮和外侧驱动轮的不同转速需求。

2、但是,圆锥齿轮差速器中,半轴齿轮和行星齿轮均为圆锥齿轮,其结构复杂、生产制造的成本较高。此外,差速齿轮组需要占用较多的安装空间,导致差速器的整体尺寸较大,难以满足当前车辆的轻量化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如何改善差速器的性能的问题。

2、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差速器,包括行星架、第一圆柱行星轮、第二圆柱行星轮、第三圆柱行星轮、第一圆柱中心轮和第二圆柱中心轮,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相对固定地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相啮合,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相啮合。

3、可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不同;

4、和/或,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模数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的模数不同;

5、和/或,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齿数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的齿数不同。

6、可选地,相啮合的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的轴线分别位于设定平面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轴线位于所述设定平面之外;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半径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分度圆半径之和。

7、可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轴线的距离。

8、可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

9、可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的分度圆直径。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和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的齿数满足:

11、zs2*zp1=zs1*zp3

12、其中,zs1为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的齿数,zs2为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的齿数,zp1为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的齿数,zp3为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的齿数。

13、可选地,所述差速器还包括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所述行星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第一轮轴和所述第二轮轴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固定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轴上,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轴上;

14、和/或,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和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行星架转动连接;

15、和/或,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接口,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接口,所述第一连接接口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口分别用于与两个半轴连接。

1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系统,包括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差速器。

17、第三方面,本技术提高一种车辆,包括如上第二方面所述的动力系统。

18、相对于相关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差速器、动力系统及车辆中,第三圆柱行星轮与第二圆柱中心轮相啮合,行星架、第三圆柱行星轮及第二圆柱中心轮构成第一扭矩传递路径,第二圆柱行星轮与第一圆柱中心轮相啮合,行星架、第二圆柱行星轮及第一圆柱中心轮构成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例如经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将扭矩传递至右车轮,经第二扭矩传递路径将扭矩传递至左车轮,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相对固定地同轴设置,第一圆柱行星轮与第二圆柱行星轮啮合,在实现差速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差速调节的各齿轮采用圆柱齿轮而不采用圆锥齿轮,便于加工制造,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占用空间相对较小。此外,可以降低对各齿轮位置及参数限制,例如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的模数和齿数可以不同,便于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差速器的结构设计。并且,在例如圆环形车道赛车等单向差速的特殊工况下,可以将第一圆柱行星轮和第三圆柱行星轮的模数或齿数设置为不同,对需要传递较大扭矩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或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上的齿轮进行针对性加强设计例如设计更多的齿数,增大齿轮的传力接触面积,改善齿轮的传力性能,避免对所有齿轮进行超出性能需求过多的加强设计而导致差速器的尺寸过大。本技术能够改善差速器的性能,且有利于满足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架(1)、第一圆柱行星轮(21)、第二圆柱行星轮(3)、第三圆柱行星轮(22)、第一圆柱中心轮(4)和第二圆柱中心轮(5),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1)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相对固定地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22)与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5)相啮合,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直径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的分度圆直径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相啮合的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的轴线分别位于设定平面(S1)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位于所述设定平面(S1)之外;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半径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分度圆半径之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的分度圆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22)的分度圆直径。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22)、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和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5)的齿数满足:

8.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轮轴(6)和第二轮轴(7),所述行星架(1)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第一轮轴(6)和所述第二轮轴(7)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固定连接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轮轴(6)上,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轮轴(7)上;

9.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器。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星架(1)、第一圆柱行星轮(21)、第二圆柱行星轮(3)、第三圆柱行星轮(22)、第一圆柱中心轮(4)和第二圆柱中心轮(5),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行星架(1)上,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相对固定地同轴设置,所述第三圆柱行星轮(22)与所述第二圆柱中心轮(5)相啮合,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分别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相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直径和第三圆柱行星轮(22)的分度圆直径不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相啮合的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和所述第二圆柱行星轮(3)的轴线分别位于设定平面(s1)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位于所述设定平面(s1)之外;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分度圆半径及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分度圆半径之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行星轮(21)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圆柱中心轮(4)的轴线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赵光瑞王翔董辉于闯章金乐于海生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星驱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