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技术_技高网

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8330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属于无人车跟踪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无人车系统的纵向动力学模型;采用欧拉离散化方法对纵向动力学进行离散化处理,设计新的光滑非线性函数来解决系统的输入饱和问题对执行器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高阶神经网络用作函数逼近器来处理系统数学模型中的未知非线性项;设计作用于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网络通道的事件触发机制;设计控制方案中的事件触发条件;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由车载传感器采集车辆的实时状态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远程控制器,当满足触发条件时,控制信号通过网络传递至车辆执行机构,从而控制无人车的位置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车跟踪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网络带宽资源有限,存在不必要的信号传输,以及控制信号的延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建立无人车系统的纵向动力学模型,具体包括:建立无人车纵向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5、步骤2:为便于数字控制器设计,采用欧拉离散化方法对纵向动力学进行离散化处理,得到离散时间下的无人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并建立期望跟踪轨迹;

6、步骤3:设计新的光滑非线性函数来处理系统的输入饱和问题对执行器带来的不利影响;

7、步骤4:设计高阶神经网络用作函数逼近器来处理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未知非线性项;

8、步骤5:设计系统的跟踪误差和网络通道间的信号传输误差;

9、步骤6:设计作用于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网络通道的事件触发机制;具体包括:通过设计事件触发条件来确定事件触发序列,从而保证在事件触发控制律的作用下,闭环系统中的状态是最终一致有界的、输出跟踪误差最终收敛到零点的小邻域内;

10、步骤7:设计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具体包括:在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的网络通道中引入事件触发机制,通过反推设计方法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构造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

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建立无人车系统纵向动力学模型为:

12、

13、

14、其中,其中p(t),v(t)分别表示时刻t时,无人车的位置和速度,f(p(t))是由于参数不确定和建模误差造成的未知非线性项,且m表示无人车的质量,ρ,cd,a分别表示空气密度、车辆阻力系数和车辆横截面积,采用神经网络对空气密度、车辆阻力系数和车辆横截面积进行近似;d(t)是未知的外部扰动,满足g,f分别表示重力加速度和道路滚动阻力系数;u(t)是执行器输出且存在饱和非线性,w(t)∈r表示系统的控制输入;u+>0,u-<0是已知的常数;假设系统的全部状态是可测的。

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令ts表示采样周期,采用欧拉离散化方法对纵向动力学进行离散化处理为:

16、

17、令p(k)=x1(k),v(k)=x2(k),则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重写为:

18、

19、

20、其中,ts表示采样时间,f(p(k))、f(v(k))是未知的非线性光滑函数,y(k)是系统的输出,d(k)是未知的外部扰动,d(k)≤|d|,d是一个正常数;u+>0,u-<0,w(k)是系统的控制输入,u(k)是执行器输出,k为时刻。

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设计新的光滑非线性函数来处理系统的输入饱和问题对执行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

22、

23、其中,tanh(·)表示双曲正切函数,a=(u+-u-)/2,b=(u++u-)/2,c=-a*atanh(-b/a),atanh(·)表示反双曲正切函数,u+>0,u-<0为待设计的饱和界,w(k)∈r表示系统的控制输入。

2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设计高阶神经网络用作函数逼近器来处理系统数学模型中的未知非线性项被设计为:

25、y(w,x)=wts(x)

26、其中:x∈rn,y(w,x)分别代表神经网络的输入和输出,w=[w1,w2,...,wl]t∈rl是隐藏神经元到输出层的隐藏权值,s(x)表示激活函数;其向量元素为s(xi)=tanh(xi);

27、如果高阶神经网络的神经元足够多,那么它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的光滑函数;即对于任意光滑函数f(x):rn→r,至少存在一组理想的权值w*和一个任意小的正常数ε*使得如下的不等式成立;

28、|f(x)-w*ts(x)|≤ε*。

2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分别定义系统的跟踪误差和位于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网络通道的信号传输误差为:

30、z1(k)=x1(k)-yd(k)

31、z2(k)=x2(k)-α1(k)

32、et(k)=x(ks)-x(k),ks≤k<ks+1

33、其中,x1(k)为系统的实际输出,yd(k)是期望的系统输出,α1(k)是后面待设计的虚拟控制律;ks表示上一个事件触发时刻,ks+1是下一个事件触发时刻,x(k)是当前时刻的系统状态,x(ks)是上一次传输的系统状态。

3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设计控制方案中的事件触发条件为:

35、首先,定义系统的事件触发状态指标函数τ(k)为:

36、

37、设计网络通道传输信号的触发条件为:

38、

39、其中,gn,rn,n=1,2是待设计的正常数,z1(k)是系统的跟踪误差,ls是lipschitz常数,是后面要设计的神经网络权值,d(·)表示死区算子,定义为:

40、

41、bz为跟踪误差的期望界;

42、事件触发条件表示为:

43、

44、在(ks,ks+1)时间区间内,当触发条件满足时,x(ks)会更新为触发时刻x(ks+1)的值,否则x(ks)会受零阶保持器的作用始终保持为上一个事件触发时刻的值。

4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所述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描述为:

46、首先定义如下坐标变换:

47、

48、再定义中间函数:

49、

50、其中,α1(k)是待设计的虚拟控制律;定义上述坐标变换后,基于反步法进行系统控制律的设计;将步骤5中的事件触发机制引入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与执行器之间的网络通道,由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得其差分动态方程:

51、

52、将虚拟控制律α1(k)设计为:

53、

54、将虚拟控制律α1(k)带入系统数学模型的差分动态方程,有:

55、z1(k+1)=tsz2(k)

56、同理得误差变量z2(k)的动态差分方程为:

57、

58、易知上式中的α1(k+1)包含将来状态x1(k+1),为避免出现在控制器设计中出现非因果问题,采用变量替换的方法,借助之前定义的中间函数,将系统的将来状态x1(k+1)表示成关于系统当前状态变量的函数,即:

59、

60、定义如下非线性函数:

61、

62、采用高阶神经网络来逼近φ2(x(k),yd(k+2)),根据步骤3中提到的神经网络的万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建立无人车系统纵向动力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令Ts表示采样周期,采用欧拉离散化方法对纵向动力学进行离散化处理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设计新的光滑非线性函数来处理系统的输入饱和问题对执行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设计高阶神经网络用作函数逼近器来处理系统数学模型中的未知非线性项被设计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分别定义系统的跟踪误差和位于传感器和控制器之间网络通道的信号传输误差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设计控制方案中的事件触发条件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所述基于事件触发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描述为: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建立无人车系统纵向动力学模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令ts表示采样周期,采用欧拉离散化方法对纵向动力学进行离散化处理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件触发的无人车自适应神经网络跟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设计新的光滑非线性函数来处理系统的输入饱和问题对执行器带来的不利影响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福龚炯豪黄龙旺黄鑫赵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