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821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及车辆,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柔性导电件适于将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驱动组件连接于动触点,用于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其中,柔性导电件可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本技术的继电器借助于柔性导电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控制只需要闭合或分离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即可,有效简化了继电器结构,便于继电器的加工及装配,同时有助于提高回路控制的可靠性,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计,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继电器是利用小电流来控制大电流的“自动开关”,实现大功率电路的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功能,随着电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中,继电器得到了广泛使用。

2、传统的继电器驱动组件上连接有至少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该继电器结构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需要同时闭合或分离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导致继电器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及装配工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及车辆,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继电器结构复杂、加工及装配繁琐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

4、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所述柔性导电件适于将所述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所述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

5、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动触点,用于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6、其中,所述柔性导电件可在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

7、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多个所述动触点和多个所述静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8、可选地,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9、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10、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动触杆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

11、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动触杆绕铰接部位转动,以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12、可选地,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13、可选地,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上的位置可调。

15、可选地,所述动触杆为多个,每个所述动触杆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触点,多个所述动触杆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多个所述静触点和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

16、可选地,多个所述动触杆中至少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多个动触杆中剩余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二侧;

17、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所述动触杆沿驱动方向相对的两侧。

18、可选地,所述柔性导电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相对于多个所述动触杆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

19、可选地,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位置设置导电连接座,所述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座上。

20、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动触点,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通电后驱动所述铁芯沿其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继电器及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23、本技术的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触点组件包括动触点、静触点和柔性导电件,柔性导电件适于将动触点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静触点适于连接第二接线端子;驱动组件连接于动触点,用于驱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或分离;其中,柔性导电件可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导通或断开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连接的电回路。本技术的继电器借助于柔性导电件的弹性形变作用,实现单个回路的通断控制只需要闭合或分离一个动触点与一个静触点即可,有效简化了继电器结构,便于继电器的加工及装配,同时,通过一个动触点与静触点实现回路控制也有助于提高回路控制的可靠性,保证继电器工作的稳定性。

24、本技术的车辆相较于现有技术与前述的继电器具备相同或相似的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多个所述动触点和多个所述静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动触杆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上的位置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杆为多个,每个所述动触杆上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动触点,多个所述动触杆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多个所述静触点和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触杆中至少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一侧,多个动触杆中剩余部分所述动触杆的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第二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电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动触点相对的一侧,多个所述柔性导电件相对于多个所述动触杆沿同一方向倾斜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动触点对应的位置设置导电连接座,所述静触点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导电连接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连接于所述动触点,所述线圈绕设于所述铁芯上,所述线圈通电后驱动所述铁芯沿其轴向运动,以驱动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包括触点组件和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包括多个所述动触点和与多个所述动触点一一对应的所述静触点,多个所述动触点和多个所述静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静触点对应多个所述动触点环绕所述驱动组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杆,所述动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所述动触杆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动触杆与所述支撑件的端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二端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铰接部位至所述动触杆的第一端端面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组件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铰接部位,且分别与所述动触杆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部位在所述动触杆上的位置可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科王书雨刘擎薛鹏辉金旭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