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820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包括线夹和限流灭弧组件;线夹安装于线路;限流灭弧组件安装于杆塔,并与接地引线电性连接,限流灭弧组件与线夹间隔设置,以形成空气间隙;限流灭弧组件包括灭弧结构和限流器,灭弧结构与限流器串连,且灭弧结构设于限流器靠近线夹的一侧,限流器远离线夹的一侧与接地引线电性连接,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叠设在一起的限流灭弧元件和多个电极元件,各限流灭弧元件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内部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腔室,各腔室的两侧均设有嵌入限流灭弧元件的电极元件,相邻腔室之间的电极元件数量为一个;灭弧结构远离限流器的一侧设有接闪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快速熄灭线路闪络时的工频故障电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的,尤其涉及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城市里的配网线路多采用电缆,山区配网线路则多采用无绝缘层的架空线路或有绝缘层的线路。当雷击线路或在线路附近落雷,线路都有可能发生闪络形成电弧,而因山区植被覆盖茂密,线路的故障电弧将导致周围树木起火引发森林火灾,同时线路跳闸都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线路应故障产生电弧后,电弧将断断续续接连出现,对山区将成为引发火灾的隐患之一。虽然可通过远方监控切断线路供电,但对于线路故障处是否已形成潜在的火源将不得而知,人工巡察故障点的方式效率较低且往往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故障和发现火源。可知其根本原因在于线路故障时形成了断续的工频电弧,为防范因山区线路故障引起森林火灾,需在易发生闪络故障的线路处采取必要的熄弧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具有能够快速熄灭线路闪络时的工频故障电弧,从而减少因线路故障引发山火的事故,降低山火发生风险的技术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3、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所述配网线路装置包括:

4、线夹,安装于线路;

5、以及限流灭弧组件,安装于杆塔,并与接地引线电性连接,所述限流灭弧组件与所述线夹间隔设置,以形成空气间隙;

6、所述限流灭弧组件包括灭弧结构和限流器,所述灭弧结构与所述限流器串连,且所述灭弧结构设于所述限流器靠近所述线夹的一侧,所述限流器远离所述线夹的一侧与所述接地引线电性连接,所述灭弧结构包括多个叠设在一起的限流灭弧元件和多个电极元件,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侧壁上开设有延伸至内部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腔室,各所述腔室的两侧均设有嵌入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所述电极元件,相邻所述腔室之间的所述电极元件数量为一个;所述灭弧结构远离所述限流器的一侧设有接闪电极。

7、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灭弧结构为柱型结构,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均为弧形结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弧度为210°,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依次呈螺旋堆叠且一体成型形成主体;

8、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绝缘填充件,所述绝缘填充件填充于所述主体的缺失部分,以与所述主体结合形成柱型结构。

9、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各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室,所述连通室的一侧为上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末端所述电极元件,另一侧为下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首端所述电极元件。

10、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室自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侧壁向内的延伸方向上孔径逐渐缩小。

11、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元件为球形,所述电极元件的直径为8mm,相邻所述电极元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4mm。

12、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多个绝缘伞裙,各所述绝缘伞裙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

13、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材质为聚乳酸,所述绝缘填充件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14、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器包括盒体和液态金属,所述盒体朝向所述灭弧结构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液态金属填充于所述凹槽,所述液态金属的与所述灭弧结构和所述接地引线均电性连接。

15、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器还包括两个铜电极,两个所述铜电极均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铜电极分别紧贴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并均与所述液态金属电性连接,一个所述铜电极与所述灭弧结构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铜电极与所述接地引线电性连接。

16、在所述配网线路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多个隔板模组,各所述隔板模组均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并具有使所述凹槽内均连通的通道口,各所述通道口依次相连能够形成弧形或波浪形。

17、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上述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一方面能够快速熄灭线路闪络时的工频故障电弧,从而减少因线路故障引发山火的事故,降低山火发生风险,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故障巡查、潜在火点巡查的人力物力投入,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在输电线路遭受过电压侵入时,从装设在线路上的线夹上将产生闪络电弧,该电弧始于高压电极,并经过线夹与限流灭弧组件之间的空间间隙而达到接闪电极,其后高电压将依次击穿各限流灭弧元件中腔室的气隙,并在腔室内产生电弧,该电弧在半封闭腔室内两电极元件之间产生,伴随着电弧膨胀并向腔室内释放能量,从而加热腔室内气体,形成高速气流作用于电弧,从而驱使电弧想腔室外高速运动,同时电弧从腔室内喷出后与外界气体发生激烈的对流,迫使去游离作用增强,加速电弧熄灭,最后余下能量经限流器将能量导入接地网泄放,如此具有能够快速熄灭线路闪络时的工频故障电弧,从而减少因线路故障引发山火的事故,降低山火发生风险的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线路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为柱型结构,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均为弧形结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弧度为210°,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依次呈螺旋堆叠且一体成型形成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室,所述连通室的一侧为上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末端所述电极元件,另一侧为下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首端所述电极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自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侧壁向内的延伸方向上孔径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为球形,所述电极元件的直径为8mm,相邻所述电极元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多个绝缘伞裙,各所述绝缘伞裙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材质为聚乳酸,所述绝缘填充件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器包括盒体和液态金属,所述盒体朝向所述灭弧结构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液态金属填充于所述凹槽,所述液态金属的与所述灭弧结构和所述接地引线均电性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器还包括两个铜电极,两个所述铜电极均收容于所述凹槽内,两个所述铜电极分别紧贴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并均与所述液态金属电性连接,一个所述铜电极与所述灭弧结构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铜电极与所述接地引线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还设有多个隔板模组,各所述隔板模组均连接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并具有使所述凹槽内均连通的通道口,各所述通道口依次相连能够形成弧形或波浪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范山火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网线路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为柱型结构,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均为弧形结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的弧度为210°,各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依次呈螺旋堆叠且一体成型形成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连通室,所述连通室的一侧为上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末端所述电极元件,另一侧为下层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中的首端所述电极元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自所述限流灭弧元件侧壁向内的延伸方向上孔径逐渐缩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元件为球形,所述电极元件的直径为8mm,相邻所述电极元件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4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网线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结构还包括多个绝缘伞裙,各所述绝缘伞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文周仿荣陈文华彭庆军龙云峰刘太文王文兵马仪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