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69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9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压力传感器或其他装置的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其包括用于使壳体的内腔连通至壳体的外部的通气道,其所述通气道包括绕一迂回通气道,所述迂回通气道的上侧一端经过防水透气膜后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迂回通气道的下侧一端连通至壳体的外部;所述迂回通气道从其下端开始绕大致竖直的一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地延伸至其上端。上述防水通气结构能够防止射流或其他形式的明水进入压力传感器或其他装置中而阻碍与外部的通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压力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环境或介质的压强的传感器,目前多通过弹性膜上的组成测量电桥的元件在受到应力时阻值相应变化而输出电流或电压信号来进行压力测量。mems(微机电系统)压力传感器由于成本低、易小型化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硅芯体的中部设置为设膜片状,两侧对硅膜片施加的压力使硅膜片上的掺杂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数个电阻连接组成的测量电路输出的电流或电压信号则可通过调理电路进一步处理后对外输出测量结果。当硅芯片内在膜片一侧设置有有真空腔时所测压力即为另一侧所施加的压力相对于真空的压力,即绝对压力;当膜片一侧引入大气压力时,所测压力即为相对于大气的压力,即表压;当膜片两侧分别引入其他压力时,所测压力为两侧压力之差,即差压。在另外的一些压力传感器中,还可集成有温度敏感元件以同时测量介质的压力和温度。

2、其中,在引入大气参考压力时需要设置专门连通至壳体内腔的通气道,通常为了避免水汽进入需要在通气道内用防水透气膜进行隔离防护,例如,cn111289167a公开了一种压力传感器,其通过在防尘连接座内侧设置防水透气膜以将环境中的湿气隔离于主腔体外,并在防尘连接座外侧罩设防尘盖,大气压力通过防尘盖与防尘连接座之间的微通道连通至防水透气膜。其中的微通道能够避免颗粒进入,这些防水透气膜的标准透气量是透气性的重要指标。这种防水透气结构在车辆上使用时,盖体表面上会由于经常经常沾染液体,这些液体被吸入毛细通道中产生液封;另一方面,传感器由于腔体内温度变化时,也会将虹吸的液体向内一定吸入或排出,但在吸入液体较多时会使液体吸附于透气膜表面。由于液体本身的蒸发和传感器工作时自身散热,这些液体不会保留较长时间。但,玻璃水、防冻冷却液中会存在磷酸钠、硝酸钠等无机盐添加剂,这些液体蒸发后会在透气膜上残留一些无机盐。如此过程重复多次后,会导致透气膜被无机盐颗粒部分堵塞甚至完全堵塞,而使参考压力偏离于环境中的真实大气压力,进而造成测量误差。

3、另外,对于ipx5、ipx6等级要求而言,分别需要在喷水、强喷水条件下仍能够保持较好的透气性。但在强喷水或喷水条件下,明水容易进入通气道而沾附于防水透气膜上而影响透气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通气结构,以避免或减少防水透气膜被堵塞的风险。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其包括用于使壳体的内腔连通至壳体的外部的通气道,其所述通气道包括绕一迂回通气道,所述迂回通气道的上侧一端经过防水透气膜后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迂回通气道的下侧一端连通至壳体的外部;所述迂回通气道从其下端开始绕大致竖直的一中心轴线呈螺旋状地延伸至其上端。

3、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形成一密闭的通气腔,所述通气腔的上部经一内通气道朝内连通至壳体的内腔;通气腔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的一段圆形内壁,一螺旋板密封地绕设于一芯柱上且其径向外侧边缘抵近或抵接于所述圆形内壁上,螺旋板、芯柱及所述圆形内壁围成所述迂回通气道。

4、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所述通气腔的上部并盖设于内通气道的外端上;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沿左右方向伸入所述通气腔的上部,且所述通气腔的上部之左右外侧对应开设有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被送入所述透气膜安装腔上部的侧部安装口,或者,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朝下伸入所述通气腔的上部,所述圆形内壁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经由其内部朝上被送入所述通气腔的上部。

5、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主壳体和管壳,所述防水透气膜盖设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或所述管壳的上端,所述圆形内壁形成于所述管壳的内壁上。

6、优选地,所述管壳的部分或全部一体地连接于主壳体上,所述防水透气膜设置于所述通气腔的上部并盖设于内通气道的外端上。

7、优选地,所述管壳包括沿径向平面剖分而成的且密封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管壳一体地连接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第二部分的上端密封地组合于所述主壳体上。

8、优选地,所述防水透气膜盖设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上,管壳的上端密封地组合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周围。

9、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套设于芯柱下端的端板,端板固定于管壳的下端,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与壳体外部连通的外通气口。

10、优选地,还包括一水平通气道,所述水平通气道的一端与所述底部腔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通气口连通,另一端通过一外通气口朝下连通至壳体的外部。

11、优选地,端板上开设有套设于芯柱下端的配合孔及外通气口,外通气口在一连接口处与外通气口合并,连接口相对于端板的周向角度小于半周;螺旋板可经所述外通气口完全地旋入通气腔中。

12、本申请还要求保护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防水通气结构的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包括用于使壳体(1)的内腔连通至壳体(1)的外部的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绕一迂回通气道(17),所述迂回通气道(17)的上侧一端经过防水透气膜(36/36a)后连通至所述壳体(1)的内腔,所述迂回通气道(17)的下侧一端连通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迂回通气道(17)从其下端开始绕大致竖直的一中心轴线(X1)呈螺旋状地延伸至其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形成一密闭的通气腔(41),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经一内通气道朝内连通至壳体(1)的内腔;通气腔(41)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X1)同轴设置的一段圆形内壁(41b),一螺旋板(421)密封地绕设于一芯柱(422)上且其径向外侧边缘抵近或抵接于所述圆形内壁(41b)上,螺旋板(421)、芯柱(422)及所述圆形内壁(41b)围成所述迂回通气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36)设置于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并盖设于内通气道的外端上;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沿左右方向伸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且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之左右外侧对应开设有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36)被送入所述透气膜安装腔(360)上部的侧部安装口,或者,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朝下伸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所述圆形内壁(41b)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36)经由其内部朝上被送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组合在一起的主壳体(11)和管壳(16),所述防水透气膜(36a)盖设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或所述管壳(16)的上端,所述圆形内壁(41b)形成于所述管壳(16)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6)的部分或全部一体地连接于主壳体(11)上,所述防水透气膜(36)设置于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并盖设于内通气道的外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16)包括沿径向平面剖分而成的且密封连接的第一部分(16a)和第二部分(16b),所述管壳(16)一体地连接于所述主壳体(11)上,所述第二部分(16b)的上端密封地组合于所述主壳体(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36)盖设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上,管壳(16)的上端密封地组合于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套设于芯柱(422)下端的端板(423),端板(423)固定于管壳(16)的下端,所述端板(423)上开设有与壳体(1)外部连通的外通气口(424)。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平通气道(35),所述水平通气道(35)的一端与所述底部腔体的下部侧壁上设置的所述通气口(35a)连通,另一端通过一外通气口(32a)朝下连通至壳体(1)的外部。

10.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通气结构,包括用于使壳体(1)的内腔连通至壳体(1)的外部的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包括绕一迂回通气道(17),所述迂回通气道(17)的上侧一端经过防水透气膜(36/36a)后连通至所述壳体(1)的内腔,所述迂回通气道(17)的下侧一端连通至壳体(1)的外部;所述迂回通气道(17)从其下端开始绕大致竖直的一中心轴线(x1)呈螺旋状地延伸至其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形成一密闭的通气腔(41),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经一内通气道朝内连通至壳体(1)的内腔;通气腔(41)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x1)同轴设置的一段圆形内壁(41b),一螺旋板(421)密封地绕设于一芯柱(422)上且其径向外侧边缘抵近或抵接于所述圆形内壁(41b)上,螺旋板(421)、芯柱(422)及所述圆形内壁(41b)围成所述迂回通气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气膜(36)设置于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并盖设于内通气道的外端上;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沿左右方向伸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且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之左右外侧对应开设有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36)被送入所述透气膜安装腔(360)上部的侧部安装口,或者,所述内通气道的外端大致朝下伸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所述圆形内壁(41b)容许所述防水透气膜(36)经由其内部朝上被送入所述通气腔(41)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曹万杨军李凡亮王红明贺方杰吴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飞恩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