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及出模方法技术_技高网

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及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7359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及出模方法。它包括前模和后模,设于前模、后模之间的前模弹块机构和后模斜顶机构,所述前模弹块机构包括设于前模、后模之间的行位座,行位拉钩、后模拉钩、氮气弹簧,所述行位拉钩固定于行位座底部,所述后模拉钩与行位拉钩卡接,所述氮气弹簧下端固定于行位座内,所述氮气弹簧上端与前模接触连接;所述后模斜顶机构包括滑座、顶针板、斜顶杆和斜顶,所述滑座底端与顶针板固定,所述滑座上端与斜顶杆滑动连接,所述斜顶杆底端穿过滑座固定,所述斜顶与斜顶杆顶端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汽车内饰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结合形成整体结构正常出模,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模具,具体涉及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及出模方法


技术介绍

1、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2、目前在汽车内饰设计当中,客户为了降低注塑模具开发成本,将汽车内饰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结合形成整体结构。结合后,型腔、型芯倒扣,无法通过常规型腔、型芯碰穿擦穿方式出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模具及出模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及出模方法。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和后模,设于前模、后模之间的前模弹块机构和后模斜顶机构,所述前模弹块机构包括设于前模、后模之间的行位座,行位拉钩、后模拉钩、氮气弹簧,所述行位拉钩固定于行位座底部,所述后模拉钩与行位拉钩卡接,所述氮气弹簧下端固定于行位座内,所述氮气弹簧上端与前模接触连接;所述后模斜顶机构包括滑座、顶针板、斜顶杆和斜顶,所述滑座底端与顶针板固定,所述滑座上端与斜顶杆滑动连接,所述斜顶杆底端穿过滑座固定,所述斜顶与斜顶杆顶端固定,所述斜顶背面设有第一弹针机构和第二弹针机构,弹簧、防粘模弹块,所述第一弹针机构和第二弹针机构间隔布置,所述弹簧位于第一弹针机构和第二弹针机构之间且固定于斜顶内,所述防粘模弹块设于斜顶正面且与弹簧连接,所述防粘模弹块正面与型腔倒扣结构接触。

3、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行位座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前模上设有第一滑轨与导向槽配合。

4、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氮气弹簧下端通过氮气弹簧固定螺丝固定于行位座内。

5、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后模上沿设有避空槽,所述行位拉钩和后模拉钩位于避空槽内。

6、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避空槽内安装与行位座底面接触的镶块,所述镶块通过螺栓固定于后模上。

7、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滑座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所述斜顶杆底端设有滑块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8、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斜顶对应的后模上设有t型导轨,第一压条机构和第二压条机构插入后模的t型导轨与t型导轨共同形成滑轨结构。

9、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t型导轨通过第一导轨螺丝、第二导轨螺丝、第三导轨螺丝固定在后模侧;所述第一压条机构和第二压条机构通过压条螺丝固定在斜顶背面。

10、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斜顶杆运动角度范围为9°;所述滑座运动角度范围为22°。

11、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的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后模拉钩拉住行位座,使行位座的导向槽沿前模上的第一滑轨方向运动,直到后模拉钩与行位拉钩错开,行位座继续运动,直到前模与行位座之间的氮气弹簧完全弹开,使得行位座全部脱开;顶针板向上顶出,带动滑座、斜顶杆和斜顶向上运动,同时,斜顶杆通过滑块在滑座的第二滑轨内向侧下运动,通过斜顶杆导向,斜顶向上运动,通过背面第一弹针机构和第二弹针机构带动弹簧压缩,带动防粘模弹块向型腔倒扣结构输出顶出力,跟随斜顶同步运动,进一步的顶住型腔倒扣结构,直至斜顶完全顶出,脱开型腔倒扣结构;斜顶在顶出时,斜顶向上运动,通过第一压条机构和第二压条机构、t型导轨共同形成的滑轨结构,使斜顶稳定的完全顶出。

12、本专利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出模困难、产品粘模、模具温度偏高的问题,保证汽车内饰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结合形成整体结构正常出模,优化产品质量,增强模具寿命,提高生产效率,稳定性好,大大降低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前模(1)、后模(2)之间的前模弹块机构和后模斜顶机构,所述前模弹块机构包括设于前模(1)、后模(2)之间的行位座(4),行位拉钩(402)、后模拉钩(201)、氮气弹簧(403),所述行位拉钩(402)固定于行位座(4)底部,所述后模拉钩(201)与行位拉钩(402)卡接,所述氮气弹簧(403)下端固定于行位座(4)内,所述氮气弹簧(403)上端与前模(1)接触连接;所述后模斜顶机构包括滑座(7)、顶针板(8)、斜顶杆(6)和斜顶(5),所述滑座(7)底端与顶针板(8)固定,所述滑座(7)上端与斜顶杆(6)滑动连接,所述斜顶杆(6)底端穿过滑座(7)固定,所述斜顶(5)与斜顶杆(6)顶端固定,所述斜顶(5)背面设有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弹簧(502)、防粘模弹块(503),所述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间隔布置,所述弹簧(502)位于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之间且固定于斜顶(5)内,所述防粘模弹块(503)设于斜顶(5)正面且与弹簧(502)连接,所述防粘模弹块(503)正面与型腔倒扣结构(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座(4)上设有导向槽(401),所述前模(1)上设有第一滑轨(101)与导向槽(40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弹簧(403)下端通过氮气弹簧固定螺丝(404)固定于行位座(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沿设有避空槽(204),所述行位拉钩(402)和后模拉钩(201)位于避空槽(2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204)内安装与行位座(4)底面接触的镶块(205),所述镶块(205)通过螺栓(206)固定于后模(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7)上端面设有第二滑轨(701),所述斜顶杆(6)底端设有滑块(601)与第二滑轨(70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5)对应的后模(2)上设有T型导轨(202),第一压条机构(504a)和第二压条机构(504b)插入后模(2)的T型导轨(202)与T型导轨(202)共同形成滑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导轨(202)通过第一导轨螺丝(203a)、第二导轨螺丝(203b)、第三导轨螺丝(203c)固定在后模(2)侧;所述第一压条机构(504a)和第二压条机构(504b)通过压条螺丝(505)固定在斜顶(5)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6)运动角度范围为9°;所述滑座(7)运动角度范围为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的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后模拉钩(201)拉住行位座(4),使行位座(4)的导向槽(401)沿前模(1)上的第一滑轨(101)方向运动,直到后模拉钩(201)与行位拉钩(402)错开,行位座(4)继续运动,直到前模(1)与行位座(4)之间的氮气弹簧(403)完全弹开,使得行位座(4)全部脱开;顶针板(8)向上顶出,带动滑座(7)、斜顶杆(6)和斜顶(5)向上运动,同时,斜顶杆(6)通过滑块(601)在滑座(7)的第二滑轨(701)内向侧下运动,通过斜顶杆(6)导向,斜顶(5)向上运动,通过背面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带动弹簧(502)压缩,带动防粘模弹块(503)向型腔倒扣结构(3)输出顶出力,跟随斜顶(5)同步运动,进一步的顶住型腔倒扣结构(3),直至斜顶(5)完全顶出,脱开型腔倒扣结构(3);斜顶(5)在顶出时,斜顶(5)向上运动,通过第一压条机构(504a)和第二压条机构(504b)、T型导轨(202)共同形成的滑轨结构,使斜顶(5)稳定的完全顶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包括前模(1)和后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前模(1)、后模(2)之间的前模弹块机构和后模斜顶机构,所述前模弹块机构包括设于前模(1)、后模(2)之间的行位座(4),行位拉钩(402)、后模拉钩(201)、氮气弹簧(403),所述行位拉钩(402)固定于行位座(4)底部,所述后模拉钩(201)与行位拉钩(402)卡接,所述氮气弹簧(403)下端固定于行位座(4)内,所述氮气弹簧(403)上端与前模(1)接触连接;所述后模斜顶机构包括滑座(7)、顶针板(8)、斜顶杆(6)和斜顶(5),所述滑座(7)底端与顶针板(8)固定,所述滑座(7)上端与斜顶杆(6)滑动连接,所述斜顶杆(6)底端穿过滑座(7)固定,所述斜顶(5)与斜顶杆(6)顶端固定,所述斜顶(5)背面设有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弹簧(502)、防粘模弹块(503),所述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间隔布置,所述弹簧(502)位于第一弹针机构(501a)和第二弹针机构(501b)之间且固定于斜顶(5)内,所述防粘模弹块(503)设于斜顶(5)正面且与弹簧(502)连接,所述防粘模弹块(503)正面与型腔倒扣结构(3)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座(4)上设有导向槽(401),所述前模(1)上设有第一滑轨(101)与导向槽(40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弹簧(403)下端通过氮气弹簧固定螺丝(404)固定于行位座(4)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沿设有避空槽(204),所述行位拉钩(402)和后模拉钩(201)位于避空槽(20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仪表板本体与副驾驶安全气囊部位整体结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204)内安装与行位座(4)底面接触的镶块(205),所述镶块(205)通过螺栓(206)固定于后模(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金涛蒋华平杨学勇姚敏庞致业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佛吉亚汽车内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