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396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端子包括弹性夹持部、弹性对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对接部一体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夹持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干涉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弹性抵接的弹性自由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正对所述弹性自由部的抵持壁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侧立部,所述弹性自由部自所述固定部反向折弯悬置于所述抵持壁上,一导线自插入后被夹持于所述弹性自由部与所述抵持壁之间以保持所述导线与所述弹性对接部电导通。上述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解决螺接方式带来的易松动的问题,防止弹性自由部移位,提高弹性夹持部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导线与电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电连接器组件用于使一电子设备、器件或基板与另一电子设备、器件或基板实现可插拔式电性连接,进而使一电子设备、器件或基板与另一电子设备、器件或基板实现电信号传输。所述电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电连接器和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一端可通过导线与电器件或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互补型电连接器可插拔式电性连接。互补电连接器可通过导线与电器件或电路板电性连接。

2、电连接器内通常设置有若干个电连接端子,所述电连接端子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夹臂,所述弹性夹臂用于与互补型性连接器的互补电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端子的另一端设置有弹性夹持件,所述弹性夹持件用于提供一个供导线穿过以与电连接端子电性连接的弹性空间。所述弹性夹持件的一端作为固定端与所述电连接端子螺接,弹性夹持件的另一端作为弹性自由端与所述电连接端子弹性抵接,当所述导线穿入时,所述导线挤压所述弹性自由端以使其与所述电连接端子产生间隙,所述导线从所述间隙中穿入以与所述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弹性自由端依靠自身弹性压紧在所述导线上以防止导线脱离所述电连接端子。传统方案中,随着使用时间推移,螺接方式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导致弹性夹持件易松动,进而导致弹性自由端易移位(例如导致弹性自由端与电连接器之间的弹性抵持力降低),降低弹性夹持件的稳定性,降低导线与电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加弹性夹持部连接稳定性、增加导线连接稳定性的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弹性夹持部、弹性对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对接部一体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夹持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干涉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弹性抵接的弹性自由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正对所述弹性自由部的抵持壁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侧立部,所述弹性自由部自所述固定部反向折弯悬置于所述抵持壁上,一导线自插入后被夹持于所述弹性自由部与所述抵持壁之间以保持所述导线与所述弹性对接部电导通。

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侧立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自所述侧立部向远离所述弹性对接部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或者

4、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侧立部上设置有一供所述固定部沿插接方向穿于其中的穿道、沿插接方向正向限位所述弹性夹持部的正向限位部以及沿插接方向反向限位所述弹性夹持部的反向限位部;所述固定部具有穿设于所述穿道中的穿设部、与所述正向限位部限位配合的正向配合部以及与所述反向限位部限位配合的反向配合部。

5、进一步的,所述穿道具有一沿插接方向分布的一侧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的顶壁以及沿插接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与所述顶壁错位的弹性底壁;所述侧壁上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的正向限位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形成反向限位部;

6、所述穿设部从与所述侧壁相对的一侧进入所述穿道中,所述弹性底壁提供向上的弹性压力至所述穿设部,所述顶壁提供向下的压力至所述穿设部以从垂直方向夹紧穿设部;所述穿设部具有位于所述穿道外且远离所述弹性对接部方向的穿入端以及位于所述穿道外且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穿出端,所述穿出端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底壁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正向配合部形成于所述穿入端上与所述正向限位部抵接的位置处,反向配合部形成于所述穿出端上与所述反向限位部抵接的位置处。

7、进一步的,所述侧壁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反向延伸以超出所述顶壁的反向延伸部,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预置距离,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穿入端的下表面抵接。

8、进一步的,所述侧立部上边缘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侧壁,所述侧壁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所述顶壁;所述侧立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的上边缘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弹性底壁。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夹持部的弹性自由部受由沿插接方向滑动设置于电连接器上的按压件驱动而与所述连接部产生间隙,所述间隙供导线穿入或穿出;所述按压件具有按压部、由按压部沿插接方向正向延伸并抵持于所述弹性夹持部上的抵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抵持部横向两侧的用于对所述弹性夹持部进行横宽向限位的横向限位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对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侧立部远离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的第一弹性夹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弹性夹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弹性夹臂,所述第一弹性夹臂和第二弹性夹臂之间形成供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连接端子插接于其中的弹性插接空间。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沿插接方向贯通所述绝缘外壳,每一内腔内均插置有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沿插接方向正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内壳上沿插接方向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每一所述第一内腔和对应的第二内腔形成供所述的电连接端子插置于其中的插接腔体。

12、进一步的,每相邻两绝缘内壳之间均通过一连接件连接成一体。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器,所述互补电连接器上对应于每一绝缘内壳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供其插装于其中的插装腔,所述插装腔内插置有与所述电连接端子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端子。

14、本技术电连接端子、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组件,在实现弹性夹持部与连接部的连接时将传统的螺接方式修改为穿道和各限位部组合的连接方式,省去外部连接部件,节省成本;解决螺接方式所带来的装配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解决螺接方式带来的易松动的问题,防止弹性自由部移位,提高弹性夹持部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导线与电连接端子的连接稳定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弹性夹持部、弹性对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对接部一体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夹持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干涉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弹性抵接的弹性自由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正对所述弹性自由部的抵持壁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侧立部,所述弹性自由部自所述固定部反向折弯悬置于所述抵持壁上,一导线自插入后被夹持于所述弹性自由部与所述抵持壁之间以保持所述导线与所述弹性对接部电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侧立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自所述侧立部向远离所述弹性对接部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或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道具有一沿插接方向分布的一侧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的顶壁以及沿插接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与所述顶壁错位的弹性底壁;所述侧壁上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的正向限位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形成反向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反向延伸以超出所述顶壁的反向延伸部,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预置距离,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穿入端的下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部上边缘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侧壁,所述侧壁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所述顶壁;所述侧立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的上边缘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弹性底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持部的弹性自由部受由沿插接方向滑动设置于电连接器上的按压件驱动而与所述连接部产生间隙,所述间隙供导线穿入或穿出;所述按压件具有按压部、由按压部沿插接方向正向延伸并抵持于所述弹性夹持部上的抵持部以及形成于所述抵持部横向两侧的用于对所述弹性夹持部进行横宽向限位的横向限位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对接部包括形成于所述侧立部远离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的第一弹性夹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弹性夹臂相对设置的第二弹性夹臂,所述第一弹性夹臂和第二弹性夹臂之间形成供互补电连接器的互补电连接端子插接于其中的弹性插接空间。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内设置有若干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内腔,所述第一内腔沿插接方向贯通所述绝缘外壳,每一内腔内均插置有一绝缘内壳,所述绝缘内壳沿插接方向正向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内壳上沿插接方向贯通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的第二内腔,每一所述第一内腔和对应的第二内腔形成供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端子插置于其中的插接腔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绝缘内壳之间均通过一连接件连接成一体。

10.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器,所述互补电连接器上对应于每一绝缘内壳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供其插装于其中的插装腔,所述插装腔内插置有与所述电连接端子插接配合的互补电连接端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端子,包括弹性夹持部、弹性对接部以及与所述弹性对接部一体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夹持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或干涉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弹性抵接的弹性自由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正对所述弹性自由部的抵持壁以及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侧立部,所述弹性自由部自所述固定部反向折弯悬置于所述抵持壁上,一导线自插入后被夹持于所述弹性自由部与所述抵持壁之间以保持所述导线与所述弹性对接部电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侧立部一体成型,所述固定部自所述侧立部向远离所述弹性对接部的方向延伸而形成;或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道具有一沿插接方向分布的一侧壁、设置于所述侧壁上端的顶壁以及沿插接方向和垂直方向均与所述顶壁错位的弹性底壁;所述侧壁上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形成所述的正向限位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形成反向限位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具有沿所述插接方向反向延伸以超出所述顶壁的反向延伸部,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顶壁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预置距离,所述反向延伸部的上边缘与所述穿入端的下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立部上边缘靠近所述弹性夹持部的一端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侧壁,所述侧壁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穿道的所述顶壁;所述侧立部靠近所述弹性对接部的一端的上边缘折弯后沿垂直于所述插接方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弹性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浙帅刘利超王坚波吕晓钟唐建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