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盖组件、电芯壳体、电芯、电池包、汽车和修正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普及,续航里程需求越来越高,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提升,同时对电芯可靠性和电芯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能感知及维护需求提升。
2、目前常规的电芯,极柱和盖板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为压铆、焊接等方式,极柱凸出盖板部分的高度较大,占用电芯有效空间,电芯整体高度空间占用过高,导致整体电池包在限定体积内的能量密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组件、电芯壳体、电芯、电池包、汽车和修正方法,可以降低极柱凸出盖板的高度,从而不会占用电芯有效空间,电芯整体高度空间占用小,这样能够提高整体电池包在限定体积内的能量密度。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盖组件,包括盖板和极柱,所述盖板设置有贯穿的装配孔,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其中,所述极柱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均复合连接有柔性的过渡衔接材料,与所述盖板复合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为第一过渡衔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极柱,所述盖板设置有贯穿的装配孔,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其中,所述极柱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均复合连接有柔性的过渡衔接材料,与所述盖板复合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为第一过渡衔接材料,与所述极柱复合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为第二过渡衔接材料,所述第一过渡衔接材料和所述第二过渡衔接材料热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内周壁上被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和极柱,所述盖板设置有贯穿的装配孔,所述极柱穿设于所述装配孔,其中,所述极柱的外周壁以及所述装配孔的内周壁均复合连接有柔性的过渡衔接材料,与所述盖板复合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为第一过渡衔接材料,与所述极柱复合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为第二过渡衔接材料,所述第一过渡衔接材料和所述第二过渡衔接材料热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装配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以及所述内周壁上被所述第一包裹部覆盖的区域均形成有多个第一孔隙,以供所述第一包裹部嵌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外周壁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的外边缘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外边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以及所述外周壁上被所述第二包裹部覆盖的区域形成有多个第二孔隙,以供所述第二包裹部嵌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衔接材料由金属层以及在包裹在所述金属层之外的高分子聚合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的材质包括铝或不锈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极柱之间的所述过渡衔接材料设置有泄压刻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传感器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盖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结胜,孙焕丽,姜涛,陈慧明,高天一,杨晶博,胡景博,杨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