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04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网络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后端防水腔内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后侧面与防水腔的内周壁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后的点胶空间,所述点胶空间内注入有防水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网络连接器作为最常用的以太网接口,主要用于传输数据和外设连接等,在信号传输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主要装配在计算机周边

服务器

路由器

交换设备等产品上

网络连接器装配于设备上,主要包括前后贯通的壳体

设置于壳体前端的插接腔

设置于壳体内的电路板以及插置于壳体前端的插接腔内并与电路板焊接的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绝缘本体

若干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

所述壳体嵌设于设备壳体上,且所述壳体的前端插接腔外露于设备壳体外,后端电路板位于设备壳体内,电路板用于与设备壳体内对应的电气元件电连接

传统的网络连接器通常设计为在壳体后端点胶的方式进行防水,防水胶在液态下易进入前端插接胶中,易封堵端子,降低良品率;若在壳体的后端腔体中固定设置阻隔墙,则不便于电路板

端子组件的装配

那么,如何便于电路板

端子组件装配的同时又能有效使得防水胶不进入前端插接腔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水效果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网络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后端防水腔内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后侧面与防水腔的内周壁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后的点胶空间,所述点胶空间内注入有防水胶

[000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的后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所述至少一凸部的各边缘均位于所述防护盖的边缘之内;所述至少一凸部的凸伸长度小于所述防护盖后侧面至所述第一壳体后端面之间的距离

[0006]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套接于网络连接器的电路板上并随着电路板一并装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防护盖由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可拆卸对合而成,所述第一半盖上设置有第一半槽,所述第二半盖上设置有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在所述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对合后形成供所述电路板穿越而过的穿槽,所述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相向对合后通过所述穿槽套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盖上的对合边和第二半盖的对合边上设置有榫卯结构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与所述网络连接器的第一接地端子卡接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卡接的至少一卡凸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对应于所述至少一卡凸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卡孔;
[0010]所述卡凸部包括一凸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凸台上的凸柱,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
凸柱的外径;所述卡孔卡接于所述凸柱外周,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侧面抵接于所述凸台的前侧面以与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形成间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连接部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横向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下边缘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焊脚,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所述至少一卡孔;
[0012]所述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的前侧面处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分别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均包括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抵靠于对应限位臂内侧的内侧段

与所述内侧段的前端连接并抵靠于对应限位臂外侧的外侧段以及与所述外侧段连接并位于对应限位臂内侧的弹性接触段,所述外侧段的高度大于所述弹性接触段的高度;
[0014]所述第一限位臂及第二限位臂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于各自的半盖的前侧面,所述第一限位臂和第二限位臂包括一主臂

设置于所述主臂前端的上支臂和下支臂,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形成有宽度小于外侧段的高度且大于弹性接触段的高度的避空空间;所述内侧段被限位于所述主臂的内侧面,所述外侧段被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限位于其外侧面,所述弹性接触段自所述避空空间中进入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的内侧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主臂的内侧面上靠近其前端的

位于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部分被限定为向前且向外倾斜的斜导面;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的外侧面设置有用于对外侧段后向限位的第一止位台阶,还设置有用于对外侧段前向限位的第二止位台阶;
[0016]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还具有自所述连接部向前且向外延伸而成的渐斜段以及自所述外侧段的前端向内折弯的折弯段;所述渐斜段贴设于所述斜导面处,其前端从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之间的避空空间穿出;所述外侧段与所述渐斜段的前段连接并抵持于所述上支臂和下支臂的外侧面,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避空空间处,所述弹性接触段自所述折弯段向后延伸而形成,且所述弹性接触段与所述外侧段之间形成有供弹性接触段弹性变形的弹性避让空间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前端外周的防水圈

[0018]本专利技术网络连接器提出了一种新的防水方案,为点胶防水方式提供一种可拆卸于第一壳体内的防护盖,防止胶水固化前渗入第一壳体前端的第一端子组件处,防止胶水封堵前端第一端子组件上本不该被封堵了部分,有效节约胶水用量,降低网络连接器整体重量

本专利技术网络连接器提供的防护盖还提供了用于装配接地端子的装配方案,接地端子与信号端子分开装配的方式可使得网络连接器的端子组件整体结构变小,网络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内腔壁上对应于接地端子的两个弹性臂设置掏料槽,使两个弹性臂部分容纳于掏料槽中,使两个弹性臂相向的弹性接触段凸出于第一壳体内腔壁,以更好地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端子插接配合

这样可使得接地端子的两个弹性臂均不占用端子组件的空间,减少端子组件用料,结构布局更加简单紧凑

综上,与传统的网络连接器相比,本专利技术网络连接器提供的防护盖为与第一壳体可拆卸式地

随着电路板一并装于第一壳体内的防水构件,它不与第一壳体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且方便制造和组装;防护盖的另一个方面,可以作为接地端子的装配构件,使接地端子装配于其上时,还借助接地端子固定于电路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在装配于电路板上时,防护盖通与焊接于电路板上的接地端子实现与电路板的固
位,在装配于电路板上后,接地端子通过防护盖实现与第一壳体的固位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网络连接器的第一壳体的后端防水腔内的防护盖,所述防护盖的后侧面与防水腔的内周壁之间围合形成开口朝后的点胶空间,所述点胶空间内注入有防水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的后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凸部;所述至少一凸部的各边缘均位于所述防护盖的边缘之内;所述至少一凸部的凸伸长度小于所述防护盖后侧面至所述第一壳体后端面之间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套接于网络连接器的电路板上并随着电路板一并装入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防护盖由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可拆卸对合而成,所述第一半盖上设置有第一半槽,所述第二半盖上设置有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第二半槽在所述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对合后形成供所述电路板穿越而过的穿槽,所述第一半盖和第二半盖相向对合后通过所述穿槽套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盖上的对合边和第二半盖的对合边上设置有榫卯结构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与所述网络连接器的第一接地端子卡接以通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卡接的至少一卡凸部;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对应于所述至少一卡凸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卡孔;所述卡凸部包括一凸台以及设置于所述凸台上的凸柱,所述凸台的外径大于所述凸柱的外径;所述卡孔卡接于所述凸柱外周,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侧面抵接于所述凸台的前侧面以与所述防护盖的前侧面形成间隙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连接器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具有一连接部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横向两侧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浙帅刘利超王坚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锦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