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车载电子设备及车辆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车载电子设备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234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9
本申请公开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车载电子设备及车辆,涉及电子线路技术领域。电路包括:被动传输模块,主动传输模块,使能供电模块;被动传输模块的被动传输第一端口与主动传输模块的主动传输第二端口电性连接后作为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的I/O传输端口,被动传输模块的被动传输第二端口作为控制信号传输电路的被动输出端口,主动传输模块的主动传输第一端口与使能供电模块的使能供电第一端口电性连接后作为控制信号传输电路的使能信号端口,主动传输模块的主动传输第三端口与使能供电模块的使能供电第二端口电性连接。通过实施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双向传输的信号复用单根硬线;节约硬线资源,节省布线空间;降低部材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子线路,特别涉及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车载电子设备及车辆


技术介绍

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已广泛融入当今的汽车制造,各车载电子设备之间通过相互传输信号,协同配合,为乘客带来高安全性、高舒适度的驾乘体验。随着车载电子设备的增加,作为信号传输载体的传输线路数量大幅增加,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装备更多电子设备的压力越来越大。常见的传输线路包括固化于pcb(printed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线路,连接于设备之间的硬线等。电子线路数量的增加,将增加pcb的面积,不利于设备小型化;而硬线占用的体积更大,同时需装备连接器,以连通各设备pcb间的信号通路,因此,应用过多的硬线资源,将对相互连接的设备带来影响,以至于影响整车设计规划。

2、 以车辆电子设备的休眠/唤醒功能为例,为降低车辆整体能耗,电子设备在不工作时,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状态下,如需启用设备,该设备可被唤醒控制信号唤醒。例如: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在休眠状态下,若接收到安全气囊传感器发出的唤醒控制信号,则可被唤醒,进而触发紧急呼叫;mcu亦可主动发出唤醒控制信号,激活其他的休眠设备。为实现上述功能,通常需要在mcu和外部设备之间排布主动唤醒、被动唤醒两条控制信号通路,无形中增加了硬线资源的压力。因此,如何整合控制信号传输路径,缓解双向传输控制信号对于硬件资源的依赖,节约宝贵的空间资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单路控制信号传输路径对控制信号的双向传输,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具有:i/o传输端口,被动输出端口,使能信号端口,电源供电端口,其中,i/o传输端口用于与单路信号传输线电性连接;

3、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包括:被动传输模块,主动传输模块,使能供电模块;

4、被动传输模块具有:被动传输第一端口,被动传输第二端口;

5、主动传输模块具有:主动传输第一端口,主动传输第二端口,主动传输第三端口;

6、使能供电模块具有:使能供电第一端口,使能供电第二端口,使能供电第三端口;

7、被动传输第一端口与主动传输第二端口电性连接后作为i/o传输端口,被动传输第二端口作为被动输出端口,主动传输第一端口与使能供电第一端口电性连接后作为使能信号端口,主动传输第三端口与使能供电第二端口电性连接,使能供电第三端口作为电源供电端口。

8、进一步地,被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复合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

9、第一复合管具有:第一复合管第一管脚,第一复合管第二管脚,第一复合管第三管脚,第一复合管第四管脚,第一复合管第五管脚,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

10、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被动传输第一端口,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串联第一电阻后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后与第一复合管第五管脚电性连接;

11、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后与第一复合管第四管脚电性连接;

12、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电性连接,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作为被动传输第二端口;

13、第一复合管第二管脚与第一复合管第三管脚电性连接后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复合管第一管脚电性连接后接地。

14、进一步地,第一复合管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15、第三晶体管具有:第三晶体管第一极,第三晶体管第二极,第三晶体管第三极;

16、第四晶体管具有:第四晶体管第一极,第四晶体管第二极,第四晶体管第三极;

17、第三晶体管第一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五管脚,第三晶体管第二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四管脚,第三晶体管第三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三管脚,第四晶体管第一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二管脚,第四晶体管第二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一管脚,第四晶体管第三极作为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

18、第三晶体管第一极,与第四晶体管第一极的多数载流子类型相异。

19、进一步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

20、第十一电阻串联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复合管第五管脚之间,以替代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复合管第五管脚之间的电性连接,

21、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串联第一电容后接地;

22、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依次串联第十二电阻、第二电容后接地,

23、第十二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处替代第一复合管第六管脚,作为被动传输第二端口;

24、第一复合管第二管脚串联第十三电阻后与第一复合管第三管脚电性连接,以替代第一复合管第二管脚与第一复合管第三管脚之间的电性连接。

25、进一步地,主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复合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26、第二复合管具有:第二复合管第一管脚,第二复合管第二管脚,第二复合管第三管脚,第二复合管第四管脚,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

27、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作为主动传输第一端口,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串联第五电阻后接地;

28、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串联第六电阻后与第二复合管第四管脚电性连接;

29、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作为主动传输第二端口,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串联第七电阻后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电性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作为主动传输第三端口;

30、第二复合管第二管脚串联第二复合管第三管脚后与第八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复合管第一管脚电性连接后接地。

31、进一步地,第二复合管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

32、第五晶体管具有:第五晶体管第一极,第五晶体管第二极,第五晶体管第三极;

33、第六晶体管具有:第六晶体管第一极,第六晶体管第二极,第六晶体管第三极;

34、第五晶体管第一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第五晶体管第二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四管脚,第五晶体管第三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三管脚,第六晶体管第一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二管脚,第六晶体管第二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一管脚,第六晶体管第三极作为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

35、第五晶体管第一极,与第六晶体管第一极的多数载流子类型相异。

36、进一步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三电容;

37、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依次串联第十四电阻、第五电阻后接地,以替代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串联第五电阻后接地;

38、第十四电阻与第五电阻的连接处替代第二复合管第五管脚,作为主动传输第一端口;

39、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电性连接,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替代第二复合管第六管脚作为主动传输第二端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具有:I/O传输端口,被动输出端口,使能信号端口,电源供电端口,其中,所述I/O传输端口用于与单路信号传输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复合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管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复合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管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使能供电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九电阻,第十电阻;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还与微控制单元、第一电源电性连接;

9.一种车载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载电子设备,单路信号传输线,外接电子设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具有:i/o传输端口,被动输出端口,使能信号端口,电源供电端口,其中,所述i/o传输端口用于与单路信号传输线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复合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管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输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复合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信号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合管包括: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玺来郑柏林熊进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