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6034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或者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特别涉及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技术介绍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终端产品的无线性能已被越来越关注,例如,很多国家认证或运营商准入都对手机等终端产品的无线性能提出了明确而且较高的要求。而终端产品在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无线性能水平也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实际体验,这些常用的使用场景包括手机产品的头手模(besides head and hand,bhh),头模(besides head,bh)以及手模(hand,h)等多种场景,这些场景也是国家认证或运营商准入时的常见测试场景。因为头,手等人体部位都属于电介质,这些部位靠近天线时,电介质都会对天线的性能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造成产品天线性能的恶化。

2、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现有技术中,天线在手机内设置时,主要设置在手机的后壳或中框上,例如,在金属边框、玻璃后壳id的电子设备上,天线的传统设计方案一般是将金属边框设计成多段天线。然而,由于头和手等人体部位靠近天线时,会对手机的天线性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降幅和恶化,使得天线性能变差。因此,如何降低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降幅影响是目前天线领域所面临解决的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装置、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能够降低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后壳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后壳之间的中框,所述天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辐射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寄生枝节,所述寄生枝节用于改变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所述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或者,所述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或者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寄生枝节,寄生枝节用于改变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特性,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或后壳,这样当人手或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或显示屏时,降低了人体部位对天线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升了用户的实际体验感。

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5、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6、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7、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后壳(即朝向显示屏),以此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显示屏,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手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包括:底辐射单元;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或者,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且所述底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

9、由于人手在持握电子设备时,上手掌和下手掌是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位于电子设备底部的底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这两部分手模对底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手模场景下的天线效率,而通过上述设置,即能够使得天线的方向图尽可能朝向显示屏方向,使得朝向后壳方向的天线的方向图较弱,这样能够实现减小手模降幅,提升天线性能尤其是用户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的作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上,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底辐射单元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内。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辐射单元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底端金属边框通过断开两个断缝而形成的金属辐射体。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且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13、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且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14、或者,所述寄生枝节包括: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以及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所述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所述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15、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背离显示屏(即朝向后壳),以此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在辐射单元朝向后壳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引向寄生枝节,并在辐射单元朝向显示屏的一侧设置至少一个反射寄生枝节,能够进一步地使得辐射单元的辐射电磁波朝向后壳,以此在更大程度上避免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的后壳时,对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辐射单元包括:顶辐射单元;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或者,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或者,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且所述顶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向寄生枝节。

17、由于人体头部靠近电子设备时,对位于电子设备顶部的顶辐射单元的影响最大,如果能消除或减弱对顶辐射单元的影响则可以明显提升头模场景下的天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引向寄生枝节,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所述引向寄生枝节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且,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反射寄生枝节,所述反射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反射寄生枝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包括底金属边框,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的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二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辐射单元的一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后壳上的投影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反射寄生枝节,所述反射寄生枝节包括第二反射寄生枝节,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反射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包括顶金属边框,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寄生枝节的长度大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所述反射寄生枝节产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率。

14.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以及位于所述电子设备外侧的保护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至少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相连的包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引向寄生枝节和反射寄生枝节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寄生枝节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引向寄生枝节,所述引向寄生枝节的长度小于所述辐射单元的谐振频率对应的1/2波长,所述引向寄生枝节谐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显示屏上,并且,所述第一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投影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包括反射寄生枝节,所述反射寄生枝节包括第一反射寄生枝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寄生枝节位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中框的一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边框包括底金属边框,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枝节的引向寄生枝节包括第二引向寄生枝节,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位于所述辐射单元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第二引向寄生枝节用于将所述辐射单元的辐射方向图引向至朝向所述后壳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向寄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晓涛曲增朝李元鹏梁铁柱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