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0315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及汽车,涉及储能装置技术领域,电池包括壳主体、极柱和第一集流盘,极柱设置于壳主体的轴向一端,且极柱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主体的外部,极柱沿其轴向设置有与壳主体内部连通的极柱通孔,第一集流盘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主体内,第一集流盘向极柱通孔内延伸形成有插入部,且插入部的部分伸出极柱通孔并折弯形成贴合极柱轴向端面的翻边部,翻边部用于与极柱焊接。可以在壳主体的外部将翻边部与极柱的轴向端面焊接固定,焊接后的可探测性可极大地提高,进而可保证正极柱与正极集流盘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翻边部和与其贴合的极柱的轴向端面可均暴露在壳主体的外部,焊接方式的可选择性更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及汽车


技术介绍

1、在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的快速发展下,电池的用量和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该领域的研发方向。其中,圆柱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容量而被行业内重视,其一般包括集成有正极极柱的壳体、卷芯组件、正极集流盘等结构。

2、圆柱电池组装的过程中,通常是先将正极集流盘与卷芯极耳焊接后,再将正极集流盘与卷芯从壳体另一端敞口处插入,直至正极集流盘抵接正极极柱,之后,再从卷芯中心孔所提供的空间进行焊接操作,以将正极集流盘与正极极柱焊接固定,从而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

3、但是,由于正极集流盘和正极极柱焊接时是卷芯内部进行的,不仅焊接方式单一,而且受到卷芯中心孔的尺寸限制,导致视野狭小,还会大大增加焊接质量的探测难度,进而可能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主体、极柱和第一集流盘,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壳主体的轴向一端,且所述极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外部,所述极柱沿其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壳主体内部连通的极柱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盘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内,所述第一集流盘向所述极柱通孔内延伸形成有插入部,且所述插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极柱通孔并折弯形成贴合所述极柱轴向端面的翻边部,所述翻边部用于与所述极柱焊接。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池壳体组件的壳主体的一端也集成有极柱,例如正极柱,且该正极柱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主体的外部,也就是壳主体的一端可设有安装孔,且正极柱沿其轴向设置有连通壳主体内部的极柱通孔。如此,可以从壳主体另一端的敞口处将第一集流盘,例如正极集流盘装入壳主体内,并使正极集流盘上的插入部插入极柱通孔,然后则可以在壳主体的外部将插入部伸出极柱通孔的部分折弯,并形成贴合在极柱的轴向端面处的翻边部,进而可以在壳主体的外部将翻边部与极柱的轴向端面焊接固定,焊接后的可探测性可极大地提高,进而可保证正极柱与正极集流盘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保证了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此外,翻边部和与其贴合的极柱的轴向端面可均暴露在壳主体的外部,焊接方式的可选择性更多,例如可选择激光穿透式焊接,甚至是缝焊等,焊接良率也更容易保证。

4、进一步地,所述壳主体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极柱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极柱轴向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外部,所述极柱轴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主体的内部,所述极柱轴向的第一端设置有极柱凹槽,所述极柱通孔由所述极柱凹槽的槽底壁贯穿至所述极柱轴向的第二端。

5、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凹槽的槽底壁至所述极柱轴向的第二端面的距离为l1,所述翻边部于所述极柱轴向上的尺寸为l2,且l2小于l1。

6、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极柱盖板,所述极柱盖板用于盖设于所述极柱凹槽处。

7、进一步地,所述极柱盖板置于所述极柱凹槽中,且所述极柱盖板的朝向所述壳主体内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极柱凹槽的槽底壁,所述极柱盖板朝向所述壳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凹槽,所述盖板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极柱通孔的直径,所述极柱盖板朝向所述壳主体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环形槽。

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凹槽的槽底壁至所述极柱盖板朝向所述壳主体外部的一端的距离为0.5mm-3mm。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流盘的中心设置有集流盘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盘于所述集流盘通孔的边缘处沿其轴向延伸形成呈筒状的所述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伸出所述极柱通孔的部分向远离所述集流盘通孔的轴线方向折弯形成呈环形的所述翻边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一塑胶环和第二塑胶环,所述极柱周侧壁于其轴向两端处分别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第一极柱盘和第二极柱盘,所述第一极柱盘和所述第二极柱盘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塑胶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极柱盘与所述壳主体轴向一端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塑胶环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极柱盘与所述壳主体轴向一端的内壁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极柱的周侧壁之间,或/和,所述密封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极柱盘与所述壳主体轴向一端的内壁之间。

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电池。

13、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技术效果与所述电池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主体(1)、极柱(2)和第一集流盘(3),所述极柱(2)设置于所述壳主体(1)的轴向一端,且所述极柱(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外部,所述极柱(2)沿其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壳主体(1)内部连通的极柱通孔(21),所述第一集流盘(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1)内,所述第一集流盘(3)向所述极柱通孔(21)内延伸形成有插入部(31),且所述插入部(31)的部分伸出所述极柱通孔(21)并折弯形成贴合所述极柱(2)轴向端面的翻边部(311),所述翻边部(311)用于与所述极柱(2)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极柱(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外部,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内部,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一端设置有极柱凹槽(22),所述极柱通孔(21)由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贯穿至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至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面的距离为L1,所述翻边部(311)于所述极柱(2)轴向上的尺寸为L2,且L2小于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柱盖板(4),所述极柱盖板(4)用于盖设于所述极柱凹槽(22)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4)置于所述极柱凹槽(22)中,且所述极柱盖板(4)的朝向所述壳主体(1)内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所述极柱盖板(4)朝向所述壳主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凹槽(41),所述盖板凹槽(41)的直径大于所述极柱通孔(21)的直径,所述极柱盖板(4)朝向所述壳主体(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盖板环形槽(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凹槽(41)的槽底壁至所述极柱盖板(4)朝向所述壳主体(1)外部的一端的距离为0.5mm-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盘(3)的中心设置有集流盘通孔,所述第一集流盘(3)于所述集流盘通孔的边缘处沿其轴向延伸形成呈筒状的所述插入部(31),所述插入部(31)伸出所述极柱通孔(21)的部分向远离所述集流盘通孔的轴线方向折弯形成呈环形的所述翻边部(3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塑胶环(51)和第二塑胶环(52),所述极柱(2)周侧壁于其轴向两端处分别沿径向凸出设置有第一极柱盘(23)和第二极柱盘(24),所述第一极柱盘(23)和所述第二极柱盘(24)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塑胶环(5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极柱盘(23)与所述壳主体(1)轴向一端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二塑胶环(5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极柱盘(24)与所述壳主体(1)轴向一端的内壁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53),所述密封圈(5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与所述极柱(2)的周侧壁之间,或/和,所述密封圈(5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极柱盘(24)与所述壳主体(1)轴向一端的内壁之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主体(1)、极柱(2)和第一集流盘(3),所述极柱(2)设置于所述壳主体(1)的轴向一端,且所述极柱(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外部,所述极柱(2)沿其轴向设置有与所述壳主体(1)内部连通的极柱通孔(21),所述第一集流盘(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主体(1)内,所述第一集流盘(3)向所述极柱通孔(21)内延伸形成有插入部(31),且所述插入部(31)的部分伸出所述极柱通孔(21)并折弯形成贴合所述极柱(2)轴向端面的翻边部(311),所述翻边部(311)用于与所述极柱(2)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极柱(2)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外部,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主体(1)的内部,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一端设置有极柱凹槽(22),所述极柱通孔(21)由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贯穿至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至所述极柱(2)轴向的第二端面的距离为l1,所述翻边部(311)于所述极柱(2)轴向上的尺寸为l2,且l2小于l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极柱盖板(4),所述极柱盖板(4)用于盖设于所述极柱凹槽(22)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盖板(4)置于所述极柱凹槽(22)中,且所述极柱盖板(4)的朝向所述壳主体(1)内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极柱凹槽(22)的槽底壁,所述极柱盖板(4)朝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甫左帆帆肖翔王丰王鹏田志松余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