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6032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池包包括壳体、多个电芯和至少一个换热件,多个所述电芯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极柱;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柱接触。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提高了极柱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普通充电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行业和用户的需求,为了解决“续航焦虑、充电慢”的问题,超级快充技术开始广泛被关注。

2、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在充电的过程中,电池包中电芯的极柱过流面积小导致发热高,极柱在电池包内自然散热,散热速度慢,从而使极柱易损伤,降低了极柱的过流能力,影响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提高了极柱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用上述电池包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壳体;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均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极柱;至少一个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件具有至少一个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极柱接触。

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通过在换热件上形成折弯部,使电池包在快充的过程中,电芯与换热件发生热交换,电芯能较快地降低温度,以有利于电芯的正常使用。同时,极柱可以与折弯部发生热交换,通过折弯部带走极柱的热量,从而提高了极柱的散热能力,进而提高了电池包的快充能力。而且,壳体对电芯和换热件具有防护作用,避免电芯和换热件受损,以延长电芯和换热件的使用寿命。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极柱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圆滑连接。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件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折弯部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片,所述折弯部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极柱接触。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极柱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极柱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边缘且与所述折弯部的侧面贴合。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包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导热绝缘垫片,所述导热绝缘垫片设在所述连接片和所述折弯部之间。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折弯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面积。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并排侧立放置,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所述换热件位于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朝向所述极柱折弯形成,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所述极柱均接触。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极柱;所述换热件的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换热件的两个所述折弯部与多个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所述极柱分别接触。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件分别设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换热件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极柱与两个所述换热件的所述折弯部均接触。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托盘,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两侧均敞开;两个盖板,两个所述盖板分别设在所述托盘的彼此相对的所述两侧,两个所述盖板和所述托盘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芯和所述换热件均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极柱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圆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折弯部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极柱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极柱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边缘且与所述折弯部的侧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折弯部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导热绝缘垫片与所述连接片的接触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沿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并排侧立放置,所述极柱位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极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换热件分别设在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两个所述换热件均设有所述折弯部,所述极柱与两个所述换热件的所述折弯部均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由所述换热件的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极柱所在的一侧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与所述换热件之间圆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内形成有第一换热流道,所述折弯部内形成有第二换热流道,所述第二换热流道与所述第一换热流道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极柱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片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极柱的邻近所述折弯部的边缘且与所述折弯部的侧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位于所述连接片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

8.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远吴艳凤尤悦丘王骁郑卫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