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867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共递送化疗药和免疫微环境调控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聚乙二醇、聚赖氨酸、聚苯丙氨酸为结构单元构建三嵌段聚合物,低活性的奥沙利铂前药(Ⅳ)通过共价键连接到赖氨酸侧链的伯氨基,采用D型CSKC环形短肽作为靶向功能分子修饰于胶束材料的表面,在胶束内部包载水飞蓟宾,制成具有双重功能的纳米递药系统。经实验表明,该递药系统到达脑部后可跨过血脑屏障,靶向到脑转移灶,并被脑转移癌细胞摄取,在肿瘤细胞内释放化疗药物和免疫微环境调节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激活免疫应答,纠正免疫抑制的转移微环境,有效抑制脑转移进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涉及同时具有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肿瘤杀伤功能的纳米制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资料记载了随着mri等精细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脑转移确诊率不断增加。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nbc)脑转移发生率高达46%且具有最强的破坏性。临床实践显示tnbc脑转移脑内病灶分散、数量多,手术和放疗疗效有限,化疗药物的选择仍局限在少数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高脂溶性小分子化疗药物(如用于胶质瘤治疗的替莫唑胺),且往往针对性差药物敏感性不高。目前临床实践中尚无针对tnb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策略,业内共识,在理解其脑内发生发展机制与脑内固有免疫系统关系的基础上,发展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望提供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

2、有关研究表明,脑转移乳腺癌可以驯化脑内固有免疫监视系统,屏蔽外周免疫监视系统,形成独特区域性乳腺癌脑转移抑制性免疫微环境。乳腺癌细胞渗透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后,会诱导局部的星形胶质细胞强烈活化,激活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立即在转移灶周围和内部积聚,包围、清除转移进入脑内的肿瘤细胞,发挥固有免疫作用。而部分肿瘤细胞逃避清除后存活,该些肿瘤细胞大量“招募”并“劫持”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并对其重新编程,转型为促进肿瘤生长的星形胶质细胞、m2型小胶质细胞,改变其固有免疫细胞生物功能,从脑内“清道夫”转变为脑转移肿瘤免疫豁免的“帮凶’”,促成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并阻断肿瘤抗原向t淋巴细胞的呈递链,从而形成促癌小生境(protumorigenicniche),维持乳腺癌细胞在脑内新环境中迁移和生长。相关研究显示,脑转移乳腺癌的stat通路通过胞间信号交流,在肿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中均有异常激活,并促进下游促癌信号分子的合成和分泌。其中,激活的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被认为是乳腺癌脑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和异常激活的胶质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交叉点,限制pstat3的产生可以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

3、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生物学认知基础,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拟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肿瘤杀伤功能的纳米制剂,尤其是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药物为抑制转移肿瘤细胞stat3激活进而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的靶向控释型纳米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及生物学认知基础,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肿瘤杀伤功能的纳米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氧化还原敏感的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

2、本专利技术的纳米制剂是一种抑制转移肿瘤细胞stat3激活进而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的靶向控释型纳米药物,在逆转免疫抑制脑转移微环境的同时能与奥沙利铂诱导的免疫原性死亡产生增强的协同抗肿瘤功效,实现脑转移瘤的抑制。

3、本专利技术靶向控释型纳米药物,其组成成分为奥沙利铂前药(ⅳ)、stat3磷酸化抑制剂水飞蓟宾、聚乙二醇-聚赖氨酸-聚苯丙氨酸和d型cskc环形短肽。所述药物能抑制转移肿瘤细胞stat3激活进而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

4、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乳腺癌脑转移治疗的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中,三嵌段中聚乙二醇(mw=5000):赖氨酸:苯丙氨酸的比例为1:10:20,通过共价键连接奥沙利铂前药(ⅳ),在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后通过透析法制备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制成可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转移肿瘤部位的纳米递药系统。

5、本专利技术中,靶向控释型胶束通过点击化学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通过疏水相互作用负载水飞蓟宾。

6、本专利技术中,未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和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能通过点击化学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

7、本专利技术中,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但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粒径number值在88.6nm左右,能以不同的聚合物/水飞蓟宾的质量比有效负载水飞蓟宾。

8、本专利技术中,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通过透析法制备,其中,d型cskc环形短肽连接比例为40%,负载水飞蓟宾的聚合物/水飞蓟宾质量比为10:5,粒径number值在45.3nm左右,zeta电位约为+13.1mv左右。

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d型cskc环形短肽氨基酸序列为(d-cys)-(d-ser)-(d-lys)-(d-cys)。

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可有效跨过血脑屏障,靶向到乳腺癌脑转移灶并被脑转移癌细胞摄取。

11、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在高还原状态的肿瘤细胞内释放奥沙利铂(ⅱ)和水飞蓟宾。

12、优选地,靶向控释型胶束奥沙利铂前药(ⅳ)的刺激释放因素为肿瘤细胞胞内的高还原环境,响应释放后变为奥沙利铂活性形式(ⅱ)。

13、本专利技术采用超声引导的左心室注射技术建立乳腺癌脑转移模型,所用细胞为4t1-br/luc(携带lucifefase报告基因的有脑转移倾向的鼠源三阴性乳腺腺癌细胞株)。

14、本专利技术经试验显示,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通过d型cskc环形短肽实现病灶靶向后在肿瘤细胞内释放的水飞蓟宾抑制肿瘤细胞stat3的激活,降低转移微环境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释放奥沙利铂诱导转移肿瘤免疫原性死亡,产生增强的协同抗肿瘤功效。

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供临床或科研选择的兼备tnbc脑转移免疫微环境调控和肿瘤细胞杀伤的安全、有效的可行方法。本专利技术中,采用透析法制备了氧化还原敏感的共递送stat3磷酸化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该胶束由还原敏感的三嵌段载化疗药物聚合物和具有免疫微环境调控能力的水飞蓟宾构成。还原敏感的靶向控释型胶束通过d型cskc环型短肽实现对血脑屏障的跨越和tnbc脑转移灶的靶向,有效杀伤脑转移乳腺癌细胞而不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在肿瘤细胞胞内高还原状态环境下,奥沙利铂前药(ⅳ)被还原为奥沙利铂活性形式(ⅱ),与聚合物之间的共价键断裂,同时释放负载的水飞蓟宾,实现精准的药物释放。释放的水飞蓟宾通过抑制stat3的激活,进而下调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逆转免疫抑制的转移微环境,与奥沙利铂诱导的转移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死亡产生增强的协同抗肿瘤功效。氧化还原敏感的靶向控释型胶束显著延长了tnbc脑转移模型鼠的中位生存期,相比于单一化疗策略明显改善了对tnbc脑转移的治疗效果。

16、由上述制备方案及本专利技术后续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靶向控释型胶束,至少有以下优点:

17、1)本专利技术所述靶向控释型胶束构成原料包括奥沙利铂前药(ⅳ)、水飞蓟宾、聚乙二醇-聚赖氨酸-聚苯丙氨酸和d型cskc环形短肽等,在体内降解后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毒性。

18、2)与单一化疗策略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剂可协助化疗药物靶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由奥沙利铂前药(Ⅳ)、STAT3磷酸化抑制剂水飞蓟宾、聚乙二醇-聚赖氨酸-聚苯丙氨酸和D型CSKC环形短肽,制成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所述药物能抑制转移肿瘤细胞STAT3激活进而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三嵌段中聚乙二醇(MW=5000):赖氨酸:苯丙氨酸的比例为1:10:20,以共价键连接奥沙利铂前药(Ⅳ),在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后通过透析法制备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制成可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转移肿瘤部位的纳米递药系统。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未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和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能通过点击化学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但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粒径Number值在88.6nm,能以不同的聚合物/水飞蓟宾的质量比有效负载水飞蓟宾。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D型CSKC环形短肽连接比例为40%,负载水飞蓟宾的聚合物/水飞蓟宾质量比为10:5,粒径Number值在45.3nm,zeta电位为+13.1mv。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型CSKC环形短肽氨基酸序列为(D-Cys)-(D-Ser)-(D-Lys)-(D-Cys)。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可有效跨过血脑屏障,靶向到乳腺癌脑转移灶并被脑转移癌细胞摄取。

8.按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在高还原状态的肿瘤细胞内释放奥沙利铂(Ⅱ)和水飞蓟宾。

9.按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通过D型CSKC环形短肽实现病灶靶向后在肿瘤细胞内释放的水飞蓟宾抑制肿瘤细胞STAT3的激活,降低转移微环境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释放奥沙利铂诱导转移肿瘤免疫原性死亡,产生增强的协同抗肿瘤功效。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肿瘤细胞为携带lucifefase报告基因的有脑转移倾向的鼠源三阴性乳腺腺癌细胞株4T1-Br/luc。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由奥沙利铂前药(ⅳ)、stat3磷酸化抑制剂水飞蓟宾、聚乙二醇-聚赖氨酸-聚苯丙氨酸和d型cskc环形短肽,制成共递送奥沙利铂和水飞蓟宾的靶向控释型胶束;所述药物能抑制转移肿瘤细胞stat3激活进而逆转脑内促癌免疫微环境。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三嵌段中聚乙二醇(mw=5000):赖氨酸:苯丙氨酸的比例为1:10:20,以共价键连接奥沙利铂前药(ⅳ),在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后通过透析法制备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制成可跨越血脑屏障和靶向转移肿瘤部位的纳米递药系统。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未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和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能通过点击化学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但未包载水飞蓟宾的胶束,粒径number值在88.6nm,能以不同的聚合物/水飞蓟宾的质量比有效负载水飞蓟宾。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递送药物的靶向控释型胶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连接d型cskc环形短肽并负载水飞蓟宾的胶束,d型cskc环形短肽连接比例为40%,负载水飞蓟宾的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晨赵振浩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