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帽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5793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1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衣帽架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衣帽架包括支撑部、翻折部、遮挡帘和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与支撑部和翻折部连接,翻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支撑部,翻折部的另一端连接于遮挡帘的一端,并用于与座椅靠背抵接,遮挡帘的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支撑部下方的车身钣金连接,且翻折部用于相对于支撑部绕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弹性支撑组件用于在翻折部和座椅靠背抵接时对翻折部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翻折部具有朝上翻转的趋势。本技术通过在支撑部与座椅靠背之间设置翻折部与遮挡帘,使得座椅靠背向前或向后转动时,座椅靠背的后侧与支撑部之间的间隙始终由翻折部或遮挡帘遮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帽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1、汽车上的衣帽架通常安装在后排座椅靠背和后风挡玻璃之间,其上可放置一些轻质物品,比如衣服、帽子等。目前,衣帽架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其通过自身的结构特征连接在车身上,并与车身之间形成相对静止的固定装配关系。当后排座椅靠背向前转动一定角度时,衣帽架与后排座椅靠背之间会产生间隙,这不仅影响美观性,还使得衣帽架上的小物品容易掉落到该间隙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遮挡后排座椅靠背与衣帽架之间的间隙。

2、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衣帽架,包括衣帽架本体、遮挡帘和弹性支撑组件,所述衣帽架本体包括支撑部和翻折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翻折部连接,所述翻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翻折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遮挡帘的一端,并用于与座椅靠背抵接,所述遮挡帘的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所述支撑部下方的车身钣金连接,且所述翻折部用于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绕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用于在所述翻折部和所述座椅靠背抵接时对所述翻折部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翻折部具有朝上翻转的趋势。

3、可选地,所述翻折部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翻折部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翻折部远离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抵接,当所述翻折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远离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分离。

4、可选地,当所述翻折部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远离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上方。

5、可选地,所述衣帽架本体还包括折痕部,所述翻折部通过所述折痕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式连接,所述衣帽架本体用于在所述折痕部处翻折。

6、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翻折部的连接处,且所述扭簧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扭簧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扭簧的第二端与所述翻折部连接。

7、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支撑部连接,且所述第一底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接槽内。

8、可选地,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翻折部连接,且所述第二底座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扭簧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连接槽内。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扭簧的端部滑动连接。

10、可选地,所述遮挡帘包括软帘本体和固定板,所述软帘本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翻折部,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于所述车身钣金。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衣帽架的有益效果是:

12、本技术的衣帽架可通过将衣帽架本体分为支撑部和翻折部,支撑部可用于放置衣帽等物品,将翻折部远离于支撑部的一端与车辆的例如后排的座椅靠背抵接,以利用翻折部将支撑部和座椅靠背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同时,通过将翻折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支撑部绕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并在例如支撑部的下方设置分别与支撑部和翻折部连接的弹性支撑组件,以利用弹性支撑组件对衣帽架本体的翻折部提供弹性支撑力,使得翻折部具有朝上翻转的趋势。当翻折部与座椅靠背抵接时,翻折部可使衣帽架本体与座椅靠背之间不产生配合间隙,当座椅靠背向前翻转一定角度,例如需要放平而无法继续与翻折部抵接时,可进一步通过遮挡帘对翻折部与车身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由于遮挡帘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翻折部和位于支撑部下方的车身钣金,翻折部向上翻转时可拉直遮挡帘,进而可利用遮挡帘对翻折部和车身钣金之间的间隙进行遮挡,避免车身钣金外露影响美观。

13、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衣帽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的有益效果和上述衣帽架的有益效果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衣帽架本体(1)、遮挡帘(2)和弹性支撑组件(3),所述衣帽架本体(1)包括支撑部(11)和翻折部(12),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部(11)和所述翻折部(12)连接,所述翻折部(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所述翻折部(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遮挡帘(2)的一端,并用于与座椅靠背(5)抵接,所述遮挡帘(2)的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所述支撑部(11)下方的车身钣金(4)连接,且所述翻折部(12)用于相对于所述支撑部(11)绕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用于在所述翻折部(12)和所述座椅靠背(5)抵接时对所述翻折部(12)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翻折部(12)具有朝上翻转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1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5)抵接,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5)分离。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本体(1)还包括折痕部(13),所述翻折部(12)通过所述折痕部(13)与所述支撑部(11)一体式连接,所述衣帽架本体(1)用于在所述折痕部(13)处翻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包括扭簧(31),所述扭簧(31)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1)与所述翻折部(12)的连接处,且所述扭簧(3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扭簧(31)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1)连接,所述扭簧(31)的第二端与所述翻折部(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还包括第一底座(32),所述第一底座(32)与所述支撑部(11)连接,且所述第一底座(3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321),所述扭簧(31)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连接槽(3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还包括第二底座(33),所述第二底座(33)与所述翻折部(12)连接,且所述第二底座(3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331),所述扭簧(31)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连接槽(33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321)和所述第二连接槽(331)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扭簧(31)的端部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帘(2)包括软帘本体(21)和固定板(22),所述软帘本体(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翻折部(12),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固定板(22)连接于所述车身钣金(4)。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衣帽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衣帽架本体(1)、遮挡帘(2)和弹性支撑组件(3),所述衣帽架本体(1)包括支撑部(11)和翻折部(12),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部(11)和所述翻折部(12)连接,所述翻折部(1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部(11),所述翻折部(1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遮挡帘(2)的一端,并用于与座椅靠背(5)抵接,所述遮挡帘(2)的另一端用于与位于所述支撑部(11)下方的车身钣金(4)连接,且所述翻折部(12)用于相对于所述支撑部(11)绕平行于车辆的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所述弹性支撑组件(3)用于在所述翻折部(12)和所述座椅靠背(5)抵接时对所述翻折部(12)施加弹性作用力,以使所述翻折部(12)具有朝上翻转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12)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5)抵接,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与所述座椅靠背(5)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翻折部(1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翻折部(12)远离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一端位于所述支撑部(1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衣帽架本体(1)还包括折痕部(13),所述翻折部(12)通过所述折痕部(13)与所述支撑部(11)一体式连接,所述衣帽架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袁志敏张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