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
技术介绍
1、全地形车,也称为四轮摩托车、越野车或者四轮驱动车,是一种多用途、全地形的小型车辆。全地形车通常有四个宽大的轮胎,悬挂系统较高,具有足够的通过性和悬挂性能,可以在各种地形中行驶,且其发动机通常使用燃油或电力,具有较高的动力输出和速度性能,可以用于农业、林业、探险、运动竞技和娱乐等多种用途。
2、当全地形车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行驶时,会面临颠簸和冲击,在正面碰撞中,全地形车主要通过车架前部吸能盒的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以减小最大撞击力,从而缓和冲击。现有全地形车车架的吸能盒结构主要靠设计诱导槽使其在碰撞过程中产生变形来吸收能量,但是由于钢板本身的特性导致其变形不稳定并且吸能能力差,吸能盒的形变难以对称叠缩,即,吸能盒结构本身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吸收碰撞动能,从而导致车体发生碰撞时能量吸收不稳定,不能很好的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管体(4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30)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加强筋(430)围绕所述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一管体(410)一侧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连接,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侧棱连接。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二管体(420)的截面为正六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430)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加强筋(430)围绕所述第二管体(420)轴向均匀分布,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一管体(410)一侧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连接,所述加强筋(430)靠近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管体(420)的侧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410)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412),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围绕所述第一管体(410)的轴向均匀分布,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位于所述第一管体(410)的侧面上,若干所述第一通孔(412)与若干所述第一诱导槽(411)沿所述第一管体(4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全地形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子丰,杨卓益,高丽杰,黄少嘉,樊建国,苏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