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及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5048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择合理的灌木及草本植物、种植比例,灌木及草本植物均能生长的较好,固土时间长,一次种植即可达到长久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灌草群落是灌木与草本植物群落相复合的一种植被类型,其根系综合固持能力显著,比单纯草本植物覆盖的稳定性强,在水源涵养、生物固碳、土壤保持及防风固沙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理想的人工灌草群落,应该以播种为主,采用直播方法营造的植物群落,其根系发育伸展,根系间联结性强,固土能力更强。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2、第一:灌木种子发芽较慢,在建植初期容易受到草本植物影响而使生长受到抑制,同时建植初期灌木生长缓慢,灌木幼苗生长常常受到抑制,因此人工灌草群落一直面临灌木建植困难的问题。目前人工灌草群落建植时多采用营养钵苗(或扦插苗)栽植灌木,耗时耗力,且其根系发育、联结性均小于种子直接播种的实生苗;

3、第二:用于生态修复的植物物种单一,缺乏乡土植物,未能形成合理的生态群落,固土时效短,导致反复种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灌草群落在生态修复中灌木幼苗生长受到抑制、需要反复种植的难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灌木为胡枝子、紫穗槐中的一种或两种;

3、草本植物为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杂草类植物中的至少两类,且不少于3个物种;

4、所述豆科植物包括杂花苜蓿、沙打旺中的一种或几种;

5、所述禾本科植物包括长穗偃麦草、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中的一种或几种;

6、所述杂草类植物包括石竹、委陵菜、青绿苔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7、所述草本植物的种植密度为50-500。

8、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所述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1∶50-1000。

9、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的种植比例=2∶8;

10、或,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杂草类植物的种植比例=2∶6∶2;

11、或,禾本科植物∶杂类草植物的种植比例=4∶6。

12、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所述灌草植物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

13、或,杂花苜蓿+长穗偃麦草+冰草;

14、或,长穗偃麦草+石竹+青绿苔草+委陵菜

15、或,杂花苜蓿+长穗偃麦草+青绿苔草;

16、或,杂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石竹。

17、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的种植比例为=3∶4∶3;

18、或,杂花苜蓿∶长穗偃麦草∶冰草=2∶4∶4

19、或,长穗偃麦草∶石竹∶青绿苔草∶委陵菜=4∶2∶2∶2

20、或,杂花苜蓿∶长穗偃麦草∶青绿苔草=2∶6∶2

21、或,杂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石竹=优选为1∶1∶2∶2∶2∶2。

22、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灌木物种为紫穗槐,草本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草本植物种植密度为270-330株/m2;优选为290-310株/m2,进一步优选为300株/m2;灌草种植比例为灌∶草=1∶270-330,优选为290-310,进一步优选为1∶300;草本植物种植比例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2.8-3.2∶3.8-4.2∶2.8-3.2,进一步优选为2.9-3.1∶3.9-4.1∶2.9-3.1,更进一步优选为3∶4∶3;

23、或,灌木物种为胡枝子或紫穗槐,草本组合为杂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石竹;草本植物种植密度为:55-65株/m2,优选为58-62株/m2,进一步优选为60株/m2;灌草种植比例为灌∶草=1∶55-65,优选为=1∶58-62,进一步优选为1∶60;草本植物种植比例∶杂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冰草∶无芒雀麦∶石竹=0.8-1.2∶0.8-1.2∶1.8-2.2∶1.8-2.2∶1.8-2.2,优选为0.9-1.1∶0.9-1.1∶1.9-2.1∶1.9-2.1∶1.9-2.1,进一步优选为1∶1∶2∶2∶2∶2;

24、或,灌木物种为胡枝子,草本组合为长穗偃麦草+石竹+青绿苔草+委陵菜;草本植物种植密度为80-120株/m2,优选为90-110株/m2,进一步优选为100株/m2;灌草种植比例:灌∶草=1∶80-120,优选为1∶90-110,进一步优选为1∶100;草本植物种植比例为长穗偃麦草∶石竹∶青绿苔草∶委陵菜=3.8-4.2∶1.8-2.2∶1.8-2.2∶1.8-2.2:,优选为3.9-4.1∶1.9-2.1∶1.9-2.1∶1.9-2.1,进一步优选为4∶2∶2∶2。

2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利用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

26、优选的,同时播种灌木种子和草本植物种子。

27、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在日均温达25℃以上时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

28、根据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在6月上旬到8月上旬之间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

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或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或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31、(1)本专利技术采用种子直播的方式构建植物群落,其根系发育伸展,根系间联结性强,固土能力更强,且无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2、(2)本专利技术形成了合理的生态群落、固土时效长,无需反复种植。

33、(3)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合理的灌木及草本植物、种植比例,灌木及草本植物均能生长的较好,固土时间长,一次种植即可达到长久的修复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灌木为胡枝子、紫穗槐中的一种或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1∶50-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组合中,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的种植比例=2∶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的种植比例为=3∶4∶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灌木物种为紫穗槐,草本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草本植物种植密度为270-330株/m2;优选为290-310株/m2,进一步优选为300株/m2;灌草种植比例为灌∶草=1∶270-330,优选为290-310,进一步优选为1∶300;草本植物种植比例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2.8-3.2∶3.8-4.2∶2.8-3.2,进一步优选为2.9-3.1∶3.9-4.1∶2.9-3.1,更进一步优选为3∶4∶3;

7.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日平均温度达25℃以上时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6月上旬或8月上旬种植灌木与草本植物。

10.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或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方法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或高速公路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灌木为胡枝子、紫穗槐中的一种或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种植比例为1∶50-1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组合中,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的种植比例=2∶8;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本植物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的种植比例为=3∶4∶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基于种子直播的用于生态修复的灌草植物组合,其特征在于,灌木物种为紫穗槐,草本组合为长穗偃麦草+冰草+石竹;草本植物种植密度为270-330株/m2;优选为290-310株/m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娜王超侯彦会滕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