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密封结构与密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4553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6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钣金密封结构与密封设备,包括:上盖;壳体,壳体包括支撑结构和内腔体;其中,支撑结构内包括:支撑面;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凹槽形成于支撑结构内,且自支撑面深入到支撑结构的第一深度;第二凹槽形成于第一凹槽的边缘,且自支撑面深入到支撑结构的第二深度;第二深度小于第一深度;溢流间隙,上盖与支撑面之间靠近内腔体的一侧的空隙形成溢流间隙;该技术方案解决了钣金密封结构尺寸大,以及密封胶向外侧溢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器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钣金密封结构与密封设备


技术介绍

1、传统钣金的密封结构一般分为螺栓密封和凹凸面密封两种方式,在螺栓密封的方式中,为了保障良好的密封效果,需要使用较多的螺栓零件以及较大的结构尺寸,来防止上下盖之间产生任何细微分离或错位而导致密封胶脱胶失效,从而导致密封结构的组装耗时长,且成本较高,而在凹凸面密封的方式中,为了使密封结构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受外力使密封结构产生较大的形变而导致密封失效,通常需要使用较厚的钣金材料,因此需要较大的尺寸空间才能加工出密封结构形状,同样存在密封结构尺寸大的弊端,以及密封胶向外溢流的问题,可能会造成生产线的污染。

2、因此,如何设计出小尺寸且能够防止密封胶溢流的钣金密封结构,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钣金密封结构与密封设备,以解决钣金密封结构尺寸大,以及密封胶向外侧溢流的问题。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钣金密封结构,用于当在密封结构的凹槽中填充密封胶后,钣金密封结构的内腔被密封,并与外界隔离,所述钣金密封结构包括:

3、上盖;

4、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支撑结构和内腔体;其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面;

5、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支撑结构内,且自所述支撑面深入到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深度;

6、所述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且自所述支撑面深入到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二深度;所述第二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深度;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连通;

7、溢流间隙,所述上盖与所述支撑面之间靠近所述内腔体的一侧的空隙形成所述溢流间隙;

8、其中,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深度、所述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以及所述密封胶的粘度适配于所述密封胶的目标流动方向,以使得当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面压合后,所述密封胶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以构成密封面;剩余的密封胶填充于所述溢流间隙中;所述目标流动方向表征了所述第一凹槽指向所述内腔体的方向。

9、可选的,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溢流间隙与所述内腔体之间的区域中;且连通所述溢流间隙;

10、其中,当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面压合后,所述剩余的密封胶还填充于所述第三凹槽中。

11、可选的,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体中;且所述pcb板的一端靠近所述溢流间隙,以在所述溢流间隙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三凹槽。

12、可选的,所述壳体还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面靠近所述内腔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凹槽形成于所述溢流间隙与所述凸起结构之间的区域。

13、可选的,所述第三凹槽的体积大于第一涂胶量与第二涂胶量之差;其中,所述第一涂胶量表征了组装作业过程中涂敷的密封胶总体积;所述第二涂胶量表征了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的体积总和;所述第一涂胶量大于所述第二涂胶量。

14、可选的,所述第二深度为0.2~0.5mm;其中,所述第一深度与所述第二深度之差大于0.3mm;所述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为所述第二深度的2~5倍。

15、可选的,所述密封胶为粘度系数6000~120000mpa*s的弹性体胶。

16、可选的,所述上盖为钣金件。

17、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密封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所述上盖还包括:

18、上盖支撑结构;所述上盖支撑结构包括上盖支撑面;

19、上盖本体;

20、拉伸壁;所述拉伸壁形成于所述上盖本体与所述上盖支撑结构之间;

21、其中,当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压合后,所述上盖支撑面压合到所述壳体的所述支撑面上,以使得所述密封胶填充至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以构成所述密封面;剩余的所述密封胶填充于所述溢流间隙中,或填充于所述溢流间隙和所述第三凹槽中。

22、本技术所提供的钣金密封结构,通过在壳体的支撑结构中设置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的边缘设置与之连通的第二凹槽,上盖与支撑面之间靠近内腔体的一侧的空隙形成溢流间隙;其中,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深度、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以及密封胶的粘度适配于密封胶的目标流动方向,以使得当上盖的支撑面与壳体压合后,密封胶填充至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以构成密封面,剩余的密封胶填充于溢流间隙中,而不会向壳体外溢流。可见,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巧妙地配置第二凹槽的宽度与深度、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以及密封胶的粘度,使得密封胶向着的目标流动方向溢流,避免了密封胶向与目标流动方向相反的壳体外溢流。因而,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组装过程中密封胶的目标流动方向可控,并防止密封胶溢出外壳,造成污染的技术效果。

23、进一步地,首先,由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的第一凹槽的第二深度为0.2~0.5mm;可见第一凹槽的第一深度足够大,因而可填充的密封胶厚度足够大,从而在密封之后,能够在钣金密封结构出现尺寸偏差或者发生形变时,提高密封面的稳定性,保障钣金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其次,在第二凹槽的宽度以及密封胶的粘度确定的情况下,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设置为第二深度的2~5倍,以使得上盖向壳体压合过程中,剩余的密封胶向内腔体侧溢流的阻力远远小于向壳体外侧溢流的阻力,从而使剩余的密封胶绝大多数向内腔体侧溢流而仅少量向壳体外侧溢流;其中,在钣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凹槽的第二深度和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实现对密封胶的目标流动方向的有效控制;具体地,通过增大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对第二深度的倍数,可以增大密封胶向内腔体内溢流的比例,而减小溢流间隙的间隙宽度对第二深度的倍数,可增大密封胶向内腔体外侧溢流的比例。再次,第二凹槽的第二深度较小,由于上盖向下压合时,密封胶受到上盖的压力而向第一凹槽的两侧流动,而密封胶流动的阻力和壳体之间形成的间隙高度和流动距离高度相关;当上盖组装过程中,随着上盖的下压,第二凹槽处的上盖与壳体间的间隙快速减小,密封胶流动阻力急剧增大,因而可有效阻止密封胶向壳外溢流。

24、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溢流间隙与所述内腔体之间的区域中还设置了连通所述溢流间隙第三凹槽,使得溢流间隙中多余的密封胶向内腔体内侧溢出进而填充到第三凹槽中,从而避免了污染腔内其他零部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当在密封结构的凹槽中填充密封胶后,钣金密封结构的内腔被密封,并与外界隔离,所述钣金密封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溢流间隙与所述内腔体之间的区域中,且连通所述溢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体中;且所述PCB板的一端靠近所述溢流间隙,以在所述溢流间隙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面靠近所述内腔体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三凹槽形成于所述溢流间隙与所述凸起结构之间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体积大于第一涂胶量与第二涂胶量之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深度为0.2~0.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为粘度系数6000~120000mPa*s的弹性体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为钣金件。

9.一种密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所述上盖还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当在密封结构的凹槽中填充密封胶后,钣金密封结构的内腔被密封,并与外界隔离,所述钣金密封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设置于所述溢流间隙与所述内腔体之间的区域中,且连通所述溢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密封结构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体中;且所述pcb板的一端靠近所述溢流间隙,以在所述溢流间隙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钣金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伟
申请(专利权)人:悠跑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