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413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适用于电嘴(1)的防烧蚀保护,电嘴(1)在机匣上,机匣内设置有火焰筒,在电嘴(1)的外侧面设置有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与二股通道连通,在发动机工作时,二股流环腔冷却气体流入所述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内,对电嘴(1)的外侧面及端面持续的进行冷却,实现对电嘴(1)的防烧蚀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的,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1、点火装置通常设置在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火焰筒头部位置,在发动机起动时通过电嘴提供能量点燃主燃烧室油气混合物,点火装置和高温燃气接触的部位通常采用耐高温的合金。

2、传统的冷却方式为单层冷却,随着航空发动机推力及压比的提升,燃烧室热负荷进一步增大,点火装置头部经常出现高温变形、烧蚀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解决现有结构易于使得点火装置头部出现高温变形、烧蚀等故障的技术问题。

2、一种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适用于电嘴的防烧蚀保护,电嘴在机匣上,机匣内设置有火焰筒,在电嘴的外侧面设置有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与二股通道连通,在发动机工作时,二股流环腔冷却气体流入所述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内,对电嘴的外侧面及端面持续的进行冷却。

3、有益效果

4、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有效采用二股通道进气对电嘴进行冷却,第一层冷却空气对电嘴头部进行冷却,第二层冷却空气对电嘴中间套管进行冷却,双层冷却结构极大的提高点火装置在发动机工作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不同类型发动机主燃烧室电嘴结构设计中,提高点火装置工作安全及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适用于电嘴(1)的防烧蚀保护,电嘴(1)在机匣上,机匣内设置有火焰筒,其特征在于,在电嘴(1)的外侧面设置有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与二股通道连通,在发动机工作时,二股流环腔冷却气体流入所述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内,对电嘴(1)的外侧面及端面持续的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嘴(1)的外侧设有内层套管(2),且内层套管(2)的内侧面与所述电嘴(1)的外侧留有间隙A,内层套管(2)的外侧面与机匣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管(2)的内侧面与所述电嘴(1)之间的间隙A为1-2mm,并在所述间隙A内填充冷却介质,实现对电嘴(1)的降温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包括在所述内层套管(2)上朝向火焰筒的端面套设有中间套管(5),且内层套管(2)与中间套管(5)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冷却流路,第一冷却流路一端与二股流通道连通,另一端通过中间套管(5)的端面位置上的气膜孔(9)与火焰筒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气体能够对内层套管(2)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电嘴(1)的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5)的内侧面上且邻近所述电嘴(1)头部位置处设置有集气腔(3),所述集气腔(3)的一端与二股流通道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冷却流路连通,所述集气腔用于防止火焰筒内高温燃气倒灌进入第一冷却流路,烧蚀电嘴(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冷却流路组件还包括在中间套管(5)上邻近电嘴(1)头部的端面上设置的气膜孔(9),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气流经冷却通道后通过所述气膜孔(9)流入火焰筒,并在火焰筒内壁形成均匀的冷却气流保护层,对电嘴(1)的端面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冷却流路组件还包括套设在中间套管(5)外侧的外层套管(4),外层套管(4)的一端与火焰筒连接,另一端与内层套管(2)连接,所述中间套管(5)与外层套管(4)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第二冷却流路,所述第二冷却流路与二股环腔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流路气流流通面积大于第一冷却流路的流通面积,避免在邻近所述电嘴(1)端面位置处形成高温区,烧蚀电嘴(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动套(6),所述外层套管(4)远离火焰筒的端面上设置有带凹槽的环状凸耳(7),浮动套(6)的一端适配安装在所述环状凸耳内,另一端与内层套管(2)外壁以小间隙的配合装饰进行装配,以补偿燃烧室机匣(11)与火焰筒(10)的热变形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流道点火装置的冷却结构,适用于电嘴(1)的防烧蚀保护,电嘴(1)在机匣上,机匣内设置有火焰筒,其特征在于,在电嘴(1)的外侧面设置有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与二股通道连通,在发动机工作时,二股流环腔冷却气体流入所述多层冷却气流路组件内,对电嘴(1)的外侧面及端面持续的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嘴(1)的外侧设有内层套管(2),且内层套管(2)的内侧面与所述电嘴(1)的外侧留有间隙a,内层套管(2)的外侧面与机匣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套管(2)的内侧面与所述电嘴(1)之间的间隙a为1-2mm,并在所述间隙a内填充冷却介质,实现对电嘴(1)的降温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冷却流路组件包括在所述内层套管(2)上朝向火焰筒的端面套设有中间套管(5),且内层套管(2)与中间套管(5)之间留有间隙,以形成第一冷却流路,第一冷却流路一端与二股流通道连通,另一端通过中间套管(5)的端面位置上的气膜孔(9)与火焰筒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流路内的冷却气体能够对内层套管(2)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电嘴(1)的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套管(5)的内侧面上且邻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会评李银怀黄维娜梁勇吴悠黎武郑明新赵弦雷滨李逸飞洪侨嗣陈溯敏雷浩左雯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