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163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四组等距离排列的齿牙,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滑动槽,通过设置壳体、齿牙、连接柱、直齿轮、内壳、卡槽、卡块、挡泥板等部件,通过连接柱确定直齿轮的位置,直齿轮转动在连接柱的外表面,通过齿牙与直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使得内壳进行移动,内壳通过内部卡槽与卡块之间的固定关系,带动卡块进行移动,同时卡块带动挡泥板移动,进而达到了本装置能够通过齿牙与直齿轮之间的啮合带动一系列部件,达到挡泥板能够拉伸隐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挡泥板,具体为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


技术介绍

1、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轮外框架后面的板式结构,通常为优质橡胶材质制造,也有采用工程塑料,挡泥板通常安装在自行车或机动车车轱辘后面的一个金属挡板,牛皮挡板,塑料挡板,橡胶挡板。

2、经过检索,公开号为cn211943530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卡车用后轮胎挡泥板组件,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第一挡泥板、第二挡泥板,第一挡泥板内部呈空腔结构,第一挡泥板的侧面上设有置入孔,第二挡泥板的一侧穿过置入孔伸入第一挡泥板的空腔内与第一挡泥板实现部分重叠,第二挡泥板的下端面上具有齿纹,齿纹下方空间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齿轮、齿条,齿轮与齿纹相啮合,第二挡泥板可在外力拉动下调节与第一挡泥板之间的重叠宽度,调节过程中,齿轮与齿纹啮合传动,齿条可通过调节结构在第一挡泥板空腔内上下移动,实现与齿轮啮合或非啮合,本技术卡车用后轮胎挡泥板组件结构简单,尺寸调节方式便捷、可靠、稳定,可适用于不同宽度的轮胎,相较于传统挡泥板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3、上述方案中解决了现有车辆后轮胎挡泥板尺寸大多固定不可调,不具有通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四组等距离排列的齿牙(2),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3),两个所述连接柱(3)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4),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滑动槽(5),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滑动槽(6),所述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壳(7),每组所述齿牙(2)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的直齿轮(4)相啮合,所述内壳(7)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四组等距离排列的齿牙(2),所述壳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柱(3),两个所述连接柱(3)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直齿轮(4),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滑动槽(5),所述壳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滑动槽(6),所述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内壳(7),每组所述齿牙(2)的外表面均与相对应的直齿轮(4)相啮合,所述内壳(7)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9)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空腔(10),每个所述空腔(10)的内顶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11)和第一弹簧(13),每个所述第一套筒(11)的外表面均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卡车后轮胎挡泥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套筒(12)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块(14),每个所述第一弹簧(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东亮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驻马店上骏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