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方案_技高网

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3036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接收前排座椅控制指令,若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翻指令,则执行前翻步骤;若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回位指令,则执行回位步骤;前翻步骤: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控制前排座椅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一预设过渡点;从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回位步骤: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二预设过渡点;从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前排座椅的调节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车辆座椅调节,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两门轿车(例如两门四座的非敞篷跑车)作为一种集性能与舒适于一身的车型,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用户在使用两门轿车的过程中,后排乘客的上下车便利性一直是车企面临的挑战。

2、基于两门轿车的设计,后排乘客上下车时通常需要手动操作车辆的机械部件从而将前排座椅向前翻折以腾出上下车空间。手动操作车辆前排座椅不仅步骤繁琐,而且容易因为误操作导致头枕顶住或损坏车辆遮阳板的化妆镜等部件,给乘客和车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存在前排座椅调节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自动调节车辆前排座椅,提高了前排座椅的调节效率、后排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用户的用车体验。

2、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包括:接收前排座椅控制指令,若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翻指令,则转为执行前翻步骤;若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回位指令,则转为执行回位步骤;前翻步骤,包括:步骤sa1: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控制前排座椅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一预设过渡点;步骤sa2:从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回位步骤,包括:步骤sb1: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二预设过渡点;步骤sb2:从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其中,第一预设过渡点和第二预设过渡点根据车辆遮阳板的位置设置。

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车辆遮阳板打开的状态下,车辆遮阳板朝向前排座椅的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后端,车辆遮阳板的另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前端;第一预设过渡点位于车辆遮阳板的后端,第二预设过渡点位于车辆遮阳板的前端。

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a1进一步包括: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第一时长,控制前排座椅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第二时长和移动第三时长,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一预设过渡点;其中,第二时长等于第三时长。

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时长包括第二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二运转工作时长,第二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停止翻折动作,第二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执行翻折动作;第三时长包括第三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第三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停止移动动作,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执行移动动作;其中,第二运转工作时长和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相等或者不相等。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a2中,从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的步骤包括:从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

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b1进一步包括: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第四时长和移动第五时长,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二预设过渡点;其中,第四时长等于第五时长。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四时长包括第四延迟启动时长和第四运转工作时长,第四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停止翻折动作,第四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执行翻折动作;第五时长包括第五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五运转工作时长,第五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停止移动动作,第五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前排座椅执行移动动作;其中,第四运转工作时长和第五运转工作时长相等或者不相等。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步骤sb2中,从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的步骤包括:从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以及控制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远离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

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在判断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翻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若前排座椅上没有人,则转为执行前翻步骤;若前排座椅上有人则发出告警,直到判断前排座椅上没有人则转为执行前翻步骤。

11、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系统,包括:前排座椅靠背翻折装置,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向远离或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前排座椅前后滑动装置,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向远离或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滑动;前排座椅上下移动装置,用于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或远离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存储器,用于存储可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

12、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

13、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根据用户发送的前排座椅控制指令可以自主选择执行前翻步骤或者回位步骤;在执行前翻步骤过程中,通过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一预设过渡点后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这样设置可以使前排座椅在自动前翻过程中不会触碰车辆遮阳板;在执行回位步骤过程中,通过控制前排座椅向靠近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使前排座椅运动至第二预设过渡点后继续控制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这样设置可以使前排座椅在自动回位过程中不会触碰车辆遮阳板;本申请可以自动调节车辆前排座椅,提高了前排座椅的调节效率、后排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用户的用车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遮阳板打开的状态下,所述车辆遮阳板朝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后端,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另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前端;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位于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后端,所述第二预设过渡点位于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A1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第一时长,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第二时长和移动第三时长,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其中,所述第二时长等于所述第三时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长包括第二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二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二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翻折动作,所述第二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翻折动作;所述第三时长包括第三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三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三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移动动作,所述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移动动作;其中,所述第二运转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相等或者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A2中,从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的步骤包括:从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远离所述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预设第一行程终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B1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向靠近所述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第四时长和移动第五时长,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第二预设过渡点;其中,所述第四时长等于所述第五时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时长包括第四延迟启动时长和第四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四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翻折动作,所述第四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翻折动作;所述第五时长包括第五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五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五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移动动作,所述第五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移动动作;其中,所述第四运转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五运转工作时长相等或者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B2中,从所述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二行程终点的步骤包括:从所述第二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靠近所述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以及控制所述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远离所述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预设第二行程终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前排座椅控制指令为前翻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0.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遮阳板打开的状态下,所述车辆遮阳板朝向所述前排座椅的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后端,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另一面为车辆遮阳板的前端;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位于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后端,所述第二预设过渡点位于所述车辆遮阳板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a1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向靠近车辆底盘的方向移动第一时长,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向远离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第二时长和移动第三时长,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其中,所述第二时长等于所述第三时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长包括第二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二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二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翻折动作,所述第二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翻折动作;所述第三时长包括第三延迟启动时长和第三运转工作时长,所述第三延迟启动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停止移动动作,所述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用于控制所述前排座椅执行移动动作;其中,所述第二运转工作时长和所述第三运转工作时长相等或者不相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排座椅的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a2中,从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预设第一行程终点的步骤包括:从所述第一预设过渡点开始继续控制所述前排座椅以最快速度向远离所述后排座椅的方向翻折和移动,从而使所述前排座椅运动至所述预设第一行程终点。

6.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锡庆王晓宁堵炜杭磊卢若振
申请(专利权)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