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279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壳体结构,包括底壳、上盖和盖板,底壳具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插线端子;上盖安装于底壳上,上盖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安装口的位置与插线端子的位置相对应;盖板的一端与上盖转动连接以使盖板可相对于上盖进行上下翻转,进而盖板的另一端可打开或关闭安装口;本技术的盖板能相对于上盖进行上下翻转,以需要接线时,只需驱动盖板进行翻转,使盖板打开,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口即可进行接线,以无需考虑盖板放置的地方,且当盖板安装有接线端子时,由于盖板与上盖为转动连接,以无需拔出接线端子,进而降低接线端子松脱或没扣紧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桩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充电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充电桩随着电动车等设备的出现而产生,常用于户外或户内的充电站内。

2、现有的充电桩包括底壳、上盖和背板,背板安装于底壳的底部,上盖安装于底壳的顶部,充电桩接线时,打开上盖或盖板进行接线,其中,上盖或背板需要寻找地方放置,接线完成后再将背板安装于墙上,导致安装和维修时不便,且当背板存在接线端子时,由于接线端子的存在,背板只能放置于较近的地方放置,或者需要拔出接线端子后,在将背板放置于任意地方,但当接线次数较多时,接线端子容易松脱和没扣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充电桩壳体结构。

2、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包括底壳、上盖和盖板,底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插线端子;上盖安装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的位置与所述插线端子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盖板可相对于所述上盖进行上下翻转,进而所述盖板的另一端可打开或关闭所述安装口。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电桩壳体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盖板能相对于上盖进行上下翻转,以需要接线时,只需先把底壳固定在墙上,松开盖板螺丝,驱动盖板进行翻转,使盖板打开,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口即可进行接线,以无需考虑盖板放置的地方,且当盖板安装有接线端子时,由于盖板与上盖为转动连接,以无需拔出灯板接线端子,进而降低接线端子松脱或没扣紧的情况出现。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可在所述上盖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转动;

5、所述盖板转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盖板可从所述上盖上取出;

6、所述盖板转至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盖板开闭所述安装口。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活动腔和移出腔,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活动腔内转动,所述盖板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活动腔移至所述移出腔以使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移出腔移出。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动腔呈圆柱形,所述活动腔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移出腔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宽度值小于所述活动腔的直径值,所述连接部为环形跑道形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出腔的宽度值从所述移出腔靠近所述活动腔的一端向所述移出腔远离所述活动腔的一端逐渐递增。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或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盖板的侧壁依次设置的第一卡接部,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板的侧壁和所述底壳的侧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插合。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壳包括本体、散热背板和挂板,所述散热背板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散热背板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插孔,所述挂板的一端可插接于所述插孔上,所述挂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上。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具有凹位,所述凹位具有环形槽,所述盖板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环形槽形状相匹配的。

1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可在所述上盖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活动腔和移出腔,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活动腔内转动,所述盖板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活动腔移至所述移出腔以使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移出腔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呈圆柱形,所述活动腔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移出腔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宽度值小于所述活动腔的直径值,所述连接部为环形跑道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出腔的宽度值从所述移出腔靠近所述活动腔的一端向所述移出腔远离所述活动腔的一端逐渐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壳,所述上壳与所述底壳或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盖板的侧壁依次设置的第一卡接部,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侧壁和所述底壳的侧壁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部,所述上壳具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插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包括本体、散热背板和挂板,所述散热背板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散热背板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具有插孔,所述挂板的一端可插接于所述插孔上,所述挂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凹位,所述凹位具有环形槽,所述盖板的底部具有与所述环形槽形状相匹配的环形凸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可在所述上盖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之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活动腔和移出腔,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活动腔内转动,所述盖板转动至所述解锁位置时,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活动腔移至所述移出腔以使所述连接部可从所述移出腔移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呈圆柱形,所述活动腔的侧边开设有与所述移出腔连通的连通口,所述连通口的宽度值小于所述活动腔的直径值,所述连接部为环形跑道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出腔的宽度值从所述移出腔靠近所述活动腔的一端向所述移出腔远离所述活动腔的一端逐渐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电桩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长旺卢华洪刘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