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制动阀和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22707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4
本技术涉及制动技术领域,提供脚制动阀和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脚制动阀包括:继动活塞,将继动活塞腔分隔为第一活塞腔和第二活塞腔;压差调节机构,设置在压差调节腔中;第二活塞腔被开设有气体通道的分隔壁分隔为子腔室一和子腔室二,压差调节机构能密封气体通道、并能在子腔室一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气体通道;制动过程中,先第一活塞腔进气以推动继动活塞运动,后子腔室一进气以推动压差调节机构导通气体通道、且第二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继动活塞运动至受力平衡。本技术的脚制动阀的两个活塞腔的压差值能够通过压差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两个活塞腔输出的气压与车辆的实际工况条件相适应,改善和提高行车制动的有效性和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动,具体地说,涉及脚制动阀和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1、脚制动阀是商用车等车辆的行车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对车辆的行车制动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行车制动系统通常为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其两个回路通常连接车辆的前后轮;脚制动阀具有分别与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两个回路相连的两个活塞腔,两个活塞腔输出的气压存在一定的差值,以使两个回路接收到的气压存在差值,从而符合实际的制动需求。

3、在现有技术中,脚制动阀的两个活塞腔的压差为定值,无法调节,导致两个活塞腔输出的气压无法与车辆的各种工况条件相适应,无法更好地实现车辆行车制动的有效性和适配性。

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压差可调节的脚制动阀和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其中脚制动阀的第一活塞腔与第二活塞腔中的子腔室一的压差值能够通过压差调节机构进行调节,使两个活塞腔输出的气压与车辆的实际工况条件相适应,从而改善和提高车辆行车制动的有效性和适配性。

2、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脚制动阀,包括:继动活塞,设置在继动活塞腔中,所述继动活塞将所述继动活塞腔分隔为位于其第一端面的第一活塞腔和位于其第二端面的第二活塞腔;压差调节机构,设置在压差调节腔中,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活塞腔;其中,所述第二活塞腔被分隔壁分隔为子腔室一和子腔室二,所述分隔壁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端面和/或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所述分隔壁开设有连通所述子腔室一、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和所述子腔室二的气体通道,所述压差调节机构能在所述子腔室一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所述气体通道、并能在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气压作用下密封所述气体通道;制动过程中,先所述第一活塞腔进气以推动所述继动活塞运动,后所述子腔室一进气以推动所述压差调节机构导通所述气体通道、且所述第二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所述继动活塞运动至受力平衡。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其第二端面的面积,当所述继动活塞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子腔室一的气压差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与空气悬架系统或气囊连接,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和所述气囊输出的气压根据车辆负载确定。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所述子腔室一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子通道一和连通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与所述子腔室二的子通道二;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壁面还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压差调节机构能在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气压作用下抵顶所述环形挡圈、以密封所述子通道一,并能在所述子腔室一的气压作用下离开所述环形挡圈、以导通所述气体通道。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其第一端的密封阀门,所述密封阀门包括设置有通孔的密封骨架和包覆在所述密封骨架上的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密封所述通孔、并能在所述子腔室二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所述通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差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压差调节活塞,所述压差调节活塞通过压差调节弹簧连接所述密封骨架。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差调节腔的两端设置有一对限位结构,所述一对限位结构限位所述压差调节活塞的活动范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壁包括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端面的第一环形壁和设置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环形壁,所述第一环形壁抵接所述第二环形壁、将所述第二活塞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壁一侧的所述子腔室一和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壁一侧的所述子腔室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脚制动阀还包括:主活塞,设置在主活塞腔中;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阀门腔中、位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端面,非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一阀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阀门腔的内壁且另一端由第一弹簧支撑,所述制动过程中、所述主活塞推动所述第一阀门以打开所述第一阀门腔通往所述第一活塞腔的通道;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阀门腔中、位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端面,所述非制动状态下、所述第二阀门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阀门腔的内壁且另一端由第二弹簧支撑,所述制动过程中、所述继动活塞推动所述第二阀门以打开所述第二阀门腔通往所述第二活塞腔的通道。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释放状态下,所述主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所述主活塞复位,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所述第一阀门复位,所述第一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排至所述脚制动阀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所述继动活塞复位,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第二阀门复位,所述子腔室一中的气体排至所述排气口,所述子腔室二中的气体通过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和所述子腔室一排至所述排气口。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脚制动阀还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端面限定所述第一活塞腔,所述压差调节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端面限定所述第二活塞腔。

13、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所述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配置有如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脚制动阀,所述脚制动阀的第一活塞腔和子腔室一分别与所述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两个回路连接。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5、本技术的脚制动阀,设置有能在子腔室一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气体通道、并能在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气压作用下密封气体通道的压差调节机构,当压差调节机构密封气体通道的力较大,则制动过程中子腔室一中的气体压力需要克服较大的力才能导通气体通道,如此,继动活塞运动至受力平衡时子腔室一中的气压较大;当压差调节机构密封气体通道的力较小,则制动过程中子腔室一中的气体压力克服较小的力即能导通气体通道,如此,继动活塞运动至受力平衡时子腔室一中的气压较小;

16、从而,通过调节初始状态下压差调节机构密封气体通道的力,实现第一活塞腔和子腔室一的压差值的可调节,使两个活塞腔输出的气压与车辆的实际工况条件相适应,从而改善和提高车辆行车制动的有效性和适配性。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其第二端面的面积,当所述继动活塞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子腔室一的气压差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与空气悬架系统或气囊连接,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和所述气囊输出的气压根据车辆负载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所述子腔室一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子通道一和连通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与所述子腔室二的子通道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其第一端的密封阀门,所述密封阀门包括设置有通孔的密封骨架和包覆在所述密封骨架上的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密封所述通孔、并能在所述子腔室二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所述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压差调节活塞,所述压差调节活塞通过压差调节弹簧连接所述密封骨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两端设置有一对限位结构,所述一对限位结构限位所述压差调节活塞的活动范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包括设置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二端面的第一环形壁和设置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第二环形壁,所述第一环形壁抵接所述第二环形壁、将所述第二活塞腔分隔为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壁一侧的所述子腔室一和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壁一侧的所述子腔室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制动释放状态下,所述主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所述主活塞复位,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所述第一阀门复位,所述第一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排至所述脚制动阀的排气口,所述第二活塞腔中的气体压力推动所述继动活塞复位,所述第二弹簧推动所述第二阀门复位,所述子腔室一中的气体排至所述排气口,所述子腔室二中的气体通过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和所述子腔室一排至所述排气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2.一种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配置有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脚制动阀,所述脚制动阀的第一活塞腔和子腔室一分别与所述气压双回路行车制动系统的两个回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继动活塞的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其第二端面的面积,当所述继动活塞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述第一活塞腔与所述子腔室一的气压差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与空气悬架系统或气囊连接,所述空气悬架系统和所述气囊输出的气压根据车辆负载确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包括连通所述子腔室一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的子通道一和连通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一端与所述子腔室二的子通道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其第一端的密封阀门,所述密封阀门包括设置有通孔的密封骨架和包覆在所述密封骨架上的密封胶套,所述密封胶套密封所述通孔、并能在所述子腔室二的气压作用下导通所述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压差调节腔的第二端的压差调节活塞,所述压差调节活塞通过压差调节弹簧连接所述密封骨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调节腔的两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松邱国光
申请(专利权)人:采埃孚商用车系统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