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2276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提供器件结构,器件结构包括栅极结构、位于栅极结构下的栅氧层、源漏区以及基区;在栅极结构上施加电压‑Vdd,使得源漏区之间形成积累层,在栅极电压‑Vdd的基础上施加交流小电压;将源漏区接地;在基区上施加接近0电位的电压信号;测试得到栅极结构与基区之间的电容Cox;根据公式Tox=ε*S/Cox得到栅氧层的厚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测得的栅氧层电容较为纯粹,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栅氧层厚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误差,简单可行,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为了高密度,高速度,低功耗,mos的特征尺寸不断按比例缩小;与此同时,为了抑制短沟道效应,栅氧化层的厚度也不断降低,使得栅漏电流产生的功耗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监测mos器件栅氧化层的电学厚度十分重要。业界普遍采用c-v特性曲线监测栅氧厚度tox,即 tox=ε*s/cox,cox为栅氧电容=ctotal(积累或反型)-cbeol,平面28hk采用rm aa的方法监测cbeol,但finfet平台一方面连接有源区的金属层m0a会深入sti过深(m0a块状),另一方面finfet独特的结构使其cof(栅极侧壁与金属层m0a的电容)相对平面mos要大很多,因此rm aa与真实结构相差较大,监测出来的栅氧厚度tox误差也较大。因此提出一种准确监测栅氧厚度tox的方法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监测栅氧厚度不准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至少包括:

3、步骤一、提供器件结构,所述器件结构包括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下的栅氧层、源漏区以及基区;

4、步骤二、在所述栅极结构上施加电压在-vdd附近变化的交流电压,该交流电压的变化范围为以-vdd为中心的-30mv~+30mv;其中vdd为工作电压;-vdd表示加在所述栅极结构上的电压使得源漏区之间形成积累层;将所述源漏区接地;在所述基区上施加接近0电位的电压信号;

5、步骤三、根据电容-电压测试方法得到所述栅氧层的电容cox;

6、步骤四、根据公式tox=ε*s/cox得到所述栅氧层的厚度,其中tox表示为所述栅氧层的厚度,ε为介电常数;s表示为所述栅氧层覆盖在所述p阱上的面积。

7、优选地,步骤一中的所述器件结构还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p阱;所述栅氧层位于所述p阱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氧层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设有侧墙;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p阱内分别设有n+区,所述n+区形成所述源漏区;所述p阱内还设有p+区,所述p+区形成所述基区。

8、优选地,步骤一中的所述n+区、p+区上以及所述栅极结构上分别设有金属结构。

9、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n+区上的金属结构包括与所述n+区接触的金属线m0a;位于所述金属线m0a上的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上设有第一金属线m1;所述栅极结构和所述p+区上的金属线包括分别直接与所述栅极结构和所述p+区接触的金属线m0a;位于所述金属线m0a 上的填充有金属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的第一金属线m1。

10、优选地,步骤三中通过wat测试在所述基区收集得到所述栅氧层的电容cox。

11、优选地,步骤二中通过在所述栅极结构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施加电压-vdd;通过所述源漏区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将所述源漏区接地;通过所述基区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在所述基区上施加接近0电位的电压信号。

12、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 finfet平台栅氧厚度监测方法,测得的栅氧层电容较为纯粹,可以较为准确地监测栅氧层厚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带来的误差,简单可行,容易实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器件结构还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P阱;所述栅氧层位于所述P阱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氧层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设有侧墙;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P阱内分别设有N+区,所述N+区形成所述源漏区;所述P阱内还设有P+区,所述P+区形成所述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N+区、P+区上以及所述栅极结构上分别设有金属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N+区上的金属结构包括与所述N+区接触的金属线M0A;所述金属线M0A上设有绝缘介质;位于所述绝缘介质上的第一金属线M1;所述栅极结构和所述P+区上的金属线包括分别直接与所述栅极结构和所述P+区接触的金属线M0A;位于所述金属线M0A上的填充有金属的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的第一金属线M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通过WAT测试在所述基区收集得到所述栅氧层的电容Co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通过在所述栅极结构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施加电压-Vdd;通过所述源漏区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将所述源漏区接地;通过所述基区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M1在所述基区上施加接近0电位的电压信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器件结构还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p阱;所述栅氧层位于所述p阱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栅氧层之上;所述栅极结构的侧壁设有侧墙;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p阱内分别设有n+区,所述n+区形成所述源漏区;所述p阱内还设有p+区,所述p+区形成所述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所述n+区、p+区上以及所述栅极结构上分别设有金属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栅氧厚度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n+区上的金属结构包括与所述n+区接触的金属线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海波杨星梅轩慎龙刘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