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仿生球面机器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仿生球面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730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仿生球面机器人,包括有定平台、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及第五运动支链;第一运动支链分别与定平台及第二运动支链连接;第二运动支链连接与第三运动支链连接;第四运动支链分别与定平台及第二运动支链连接;第五运动支链与定平台及第三运动支链连接。该机器人可以利用变转动轴线运动其高次连杆曲线实现定轴线运动不容易实现的复杂运动,从而模拟仿生机器人一类复杂的球面运动,降低其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具体涉及仿生球面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目前现有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三个转动自由度的转动轴线通常是与运动链上的三个转动副的轴线对应重合。一些仿生机器人的球关节,需要完成较为复杂的球面运动,现有机器人实现该类运动,需要较为复杂的控制。根据特定的仿生球面运动,可对应设计具有变轴线球面运动进行模拟,其控制相对简单。变转动轴线其实际转动轴线与转动副的轴线通常不重合。目前,具有变转动轴线的仿生球面机器人,较为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仿生球面机器人,可以利用变转动轴线运动其高次连杆曲线实现定轴线运动不容易实现的复杂运动,从而模拟仿生机器人一类复杂的球面运动,降低其控制难度。

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仿生球面机器人,包括有定平台、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及第五运动支链;

3、第一运动支链分别与定平台及第二运动支链连接;第二运动支链连接与第三运动支链连接;第四运动支链分别与定平台及第二运动支链连接;第五运动支链与定平台及第三运动支链连接。

4、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5、第一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十一转动副r11、第二连杆、第十二转动副r12、第三连杆、第十三转动副r13、第四连杆及第十四转动副r14;第二连杆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与定平台连接,第四连杆通过第十四转动副r14与定平台连接;第四连杆与第二运动支链连接。

6、第二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十一转动副r21、第五连杆、第二十二转动副r22、第六连杆、第二十三转动副r23、第七连杆、第二十四转动副r24;

7、第七连杆通过第二十四转动副r24与第四连杆连接;第七连杆还与第四运动支链连接;第五连杆及第七连杆分别与第三运动支链连接。

8、第三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十一转动副r31、第八连杆、第三十二转动副r32、第九连杆、第三十三转动副r33、第十连杆、第三十四转动副r34;

9、第八连杆通过第三十一转动副r31与第五连杆连接;

10、第七连杆通过第三十四转动副r34与第十连杆连接。

11、第四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四十一移动副p41、第十一连杆、第四十二转动副r42、第十二连杆、第四十三移动副p43、第十三连杆、第四十四螺旋副h44;

12、第十一连杆通过第四十一移动副p41与定平台连接,第十三连杆通过第四十四螺旋副h44与第七连杆连接。

13、第五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移动副p51、第十四连杆、第五十二转动副r52、第十五连杆、第五十三移动副p53、第十六连杆、第五十四移动副p54、第五十五转动副r55、第十七连杆、第五十六移动副p56、第十八连杆、第五十七螺旋副h57;

14、第十四连杆通过第五十一移动副p51与定平台连接,第十八连杆通过第五十七螺旋副h57与第八连杆连接。

15、第十一转动副r11,设置有转动电机;第四十一移动副p41及第五十一移动副p51分别设置有移动电机。

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7、本专利技术仿生球面机器人,其输出构件具有三转动运动。其中三个转动轴线是在自身的转动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变转动轴线运动其连杆对应的连杆曲线的次数较定轴线连杆曲线的次数高,因而可以利用变转动轴线运动其高次连杆曲线实现定轴线运动不容易实现的复杂运动,从而模拟仿生机器人一类复杂的球面运动,降低其控制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定平台(1)、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及第五运动支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十一转动副R11、第二连杆(2)、第十二转动副R12、第三连杆(3)、第十三转动副R13、第四连杆(4)及第十四转动副R14;第二连杆(2)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与定平台(1)连接,第四连杆(4)通过第十四转动副R14与定平台(1)连接;第四连杆(4)与第二运动支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十一转动副R21、第五连杆(5)、第二十二转动副R22、第六连杆(6)、第二十三转动副R23、第七连杆(7)、第二十四转动副R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十一转动副R31、第八连杆(8)、第三十二转动副R32、第九连杆(9)、第三十三转动副R33、第十连杆(10)、第三十四转动副R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四十一移动副P41、第十一连杆(11)、第四十二转动副R42、第十二连杆(12)、第四十三移动副P43、第十三连杆(13)、第四十四螺旋副H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五十一移动副P51、第十四连杆(14)、第五十二转动副R52、第十五连杆(15)、第五十三移动副P53、第十六连杆(16)、第五十四移动副P54、第五十五转动副R55、第十七连杆(17)、第五十六移动副P56、第十八连杆(18)、第五十七螺旋副H5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转动副R11,设置有转动电机;第四十一移动副P41及第五十一移动副P51分别设置有移动电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定平台(1)、第一运动支链、第二运动支链、第三运动支链、第四运动支链及第五运动支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十一转动副r11、第二连杆(2)、第十二转动副r12、第三连杆(3)、第十三转动副r13、第四连杆(4)及第十四转动副r14;第二连杆(2)通过第十一转动副r11与定平台(1)连接,第四连杆(4)通过第十四转动副r14与定平台(1)连接;第四连杆(4)与第二运动支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二十一转动副r21、第五连杆(5)、第二十二转动副r22、第六连杆(6)、第二十三转动副r23、第七连杆(7)、第二十四转动副r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球面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支链包括有依次连接的第三十一转动副r31、第八连杆(8)、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戬兰岚侯江超成小乐刘晖屈美娇吴旭明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