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3145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09:52
本技术公开了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外筒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内筒,外筒内部由下向上依次安装有导流板及排放处理装置;外筒分别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排料管及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连接通过循环装置贯通连接,出水管位置不低于分离装置,进水管、排料管分别与外筒下部贯通连接。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水流自身形成的负压抽吸作用,并结合强制循环、高效分离等收单,可有效解决水处理过程中粉末或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易结团、难分离等问题,同时可实现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持续循环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主要涉及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水体污染状况日益加剧,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危害,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按照构建“三水统筹”治理系统新格局的总要求,持续开发高效、低碳的水处理新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重要任务。

2、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氮、磷等是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且常规水处理流程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催化氧化技术和吸附技术是处理以上污染物的有效手段,其中粉末类、微细颗粒类催化剂吸附剂因比表面积大、处理效率高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粉末微细颗粒类催化剂吸附剂在使用过程中易结团,导致催化剂或吸附剂比表面积减小,催化效率降低;且粉末或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分离困难,易流失,这极大的限制了此类方法的推广应用。

3、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粉末、微细颗粒类的催化剂或吸附剂,减少其使用过程中的结团现象、提升其分离回收效率、保障催化反应或吸附反应持续高效的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水处理过程中粉末、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易结团,难分离等技术问题。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包括外筒,外筒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内筒,外筒内部由下向上依次安装有导流板及排放处理装置;

3、外筒分别贯通连接有进水管、排料管及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连接通过循环装置贯通连接,出水管位置不低于分离装置,进水管、排料管分别与外筒下部贯通连接。

4、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5、内筒下端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u型通孔,内筒下部设有喉部,喉部直径小于内筒其余部位直径,内筒外壁厚度均一,内筒处于喉部周向处设有若干栅条,内筒与进水管贯通连接,进水管位于内筒内部的端口处连接有进水喷嘴,导流板位于在内筒上方;

6、外筒内部设有分离装置,分离装置位于导流板及排放处理装置之间,分离装置为若干倾斜设置的斜板或斜管;

7、排放处理装置包括若干出水槽,每个出水槽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水堰,若干出水槽两端均安装在外筒内壁上;

8、循环装置包括料液回流管,料液回流管一端与外筒下端贯通连接,料液回流管另一端与进水管贯通连接,料液回流管与出水管之间通过回流支管贯通连接;

9、回流支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回流管上由与外筒连接处向外依次设有第二控制阀、系统回流泵及第一控制阀,回流支管与回流管接口处位于第二控制阀和系统回流泵之间。

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水流自身形成的负压抽吸作用,并结合强制循环、高效分离等收单,可有效解决水处理过程中粉末、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易结团、难分离等问题,同时可实现粉末、微细颗粒类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持续循环反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7),所述外筒(7)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内筒(6),所述外筒(7)内部由下向上依次安装有导流板(4)及排放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下端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U型通孔,所述内筒(6)下部设有喉部(3),所述喉部(3)直径小于内筒(6)其余部位直径,所述内筒(6)外壁厚度均一,所述内筒(6)处于喉部(3)周向处设有若干栅条(5),所述内筒(6)与进水管(1)贯通连接,所述进水管(1)位于内筒(6)内部的端口处连接有进水喷嘴(2),所述导流板(4)位于在内筒(6)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7)内部设有分离装置(9),所述分离装置(9)位于导流板(4)及排放处理装置之间,所述分离装置(9)为若干倾斜设置的斜板或斜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处理装置包括若干出水槽(10),每个所述出水槽(10)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水堰(11),若干所述出水槽(10)两端均安装在外筒(7)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料液回流管(19),所述料液回流管(19)一端与外筒(7)下端贯通连接,所述料液回流管(19)另一端与进水管(1)贯通连接,所述料液回流管(19)与出水管(15)之间通过回流支管(16)贯通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7),所述外筒(7)内部底端中心处安装有内筒(6),所述外筒(7)内部由下向上依次安装有导流板(4)及排放处理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下端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u型通孔,所述内筒(6)下部设有喉部(3),所述喉部(3)直径小于内筒(6)其余部位直径,所述内筒(6)外壁厚度均一,所述内筒(6)处于喉部(3)周向处设有若干栅条(5),所述内筒(6)与进水管(1)贯通连接,所述进水管(1)位于内筒(6)内部的端口处连接有进水喷嘴(2),所述导流板(4)位于在内筒(6)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微细颗粒催化剂或吸附剂的水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科诺张瑞峰杨川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