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5717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涉及充电桩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桩壳体和散热装置;充电桩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汽车充电用的主要发热电路,发热电路上贴合固定有导热板;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底片和散热弯片,散热底片固定安装在导热板外侧面上,散热底片外侧面均匀固定有散热弯片;充电桩壳体背部设置有散热部,散热部内壁与散热弯片外侧面进行紧密贴合固定,散热部的背面固定有风扇组A。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桩壳体和散热装置的作用,直接将充电桩壳体内部的热量经散热底片和散热弯片快速的传导至充电桩壳体外部的散热部上,达到散热效果的同时,兼顾防潮、防尘和防鼠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充电桩散热,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其配套所需的充电桩等相关设备的使用需求也持续上升。其中,充电桩的充电性能关系到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实现对动力电池快速、高效、安全、合理的电量补给是电动汽车充电器设计的基本原则。由于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的充电模块等发热电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目前,一般采用将充电桩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紧密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迅速导出,对充电桩起到良好的降温散热作用。

2、中国专利《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公开号为:cn 107323295b;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散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包括外壳,外壳为圆桶状结构,外壳的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过线管,过线管底端的外侧一体成型有底板,底板上等距离环绕开设有不少于三个的螺孔,每个螺孔内均放置有螺栓。该快速散热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需要对电动汽车充电时,能够打开固定机构,然后底盘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上升,从而能够使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与空气充分接触,散热效果较佳,在这一过程中网罩能够对电路板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人体与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接触而发生意外,安全性较高,利用支撑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使底盘自动弹出,使用较为方便。该充电桩进行弹出充电时,易在其内部与外界换气频繁,其内部容易出现较多潮湿水份、灰尘及鼠类等,从而易受到潮湿而短路及鼠类咬坏电线等设备毁坏的问题。

3、针对上述充电桩达到有效散热的基础上无法满足防潮和防尘等功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通过充电桩壳体和散热装置的作用,直接将充电桩壳体内部的热量经散热底片及散热弯片进行快速的传导至充电桩壳体外部的散热部上,实现将内部热量导出至外部的效果,以及兼顾防潮、防尘和防鼠等功能;解决了上述指出现有充电桩无法兼顾防潮和防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包括充电桩壳体和散热装置;所述充电桩壳体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汽车充电用的主要发热电路,所述发热电路上贴合固定有导热板;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底片和散热弯片,所述散热底片固定安装在导热板外侧面上,所述散热底片外侧面均匀固定有散热弯片;所述充电桩壳体背部设置有散热部,所述散热部内壁与散热弯片外侧面进行紧密贴合固定,所述散热部的背面固定有风扇组a;其中,所述充电桩壳体主要采用塑料材质,所述充电桩壳体的底部及散热部采用利用导热散热的金属材质;所述充电桩壳体整体为密闭结构,可以达到防潮、防尘和防鼠的效果,所述充电桩壳体内部的热量依靠散热部与散热底片和散热弯片进行较多面积的紧密接触传导热量,实现一定程度上散热效果。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板侧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壁贴合固定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可以依靠充电桩壳体两侧的自然风进行风冷散热,具有提高充电桩壳体内部降温的效果。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管的端部均固定有鼓风管,所述散热管与鼓风管的连通处铰接有风向调节板;所述鼓风管在风扇组b的作用,对散热管内部提供一定程度的风量,以保障维持散热管的持续散热效果。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壳体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所有的所述鼓风管的外端部均贯穿安装槽内壁,所述安装槽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扇组b。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向调节板位于散热管的内底壁;所述风向调节板可以更好的协调自然风与风扇组b提供的风分别对散热管内进行更好的散热;当自然风对散热管的风冷效果满足需求时,所述风扇组b处于关闭状态,不过自然风提供的散热效果相对不稳定;当自然风对散热管的风冷效果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时,启动所述风扇组b,为散热管内壁提供更高更稳定的散热效果。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充电桩壳体在散热部和散热管之间固定安装有密闭安装板,所述密闭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风扇组c;所述充电桩壳体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用于内循环散热的密闭隔板;所述充电桩壳体在散热部处固定安装有u型防雨支板,所述u型防雨支板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扇组a;所述充电桩壳体内部的风冷循环由风扇组a向散热底片外侧面和散热弯片内侧面的表面进行风冷效果,将其表面热量带走及内部风向流动循环;位于贯穿槽内的所述散热管为导热板进行散热降温效果,位于贯穿槽两侧的所述散热管为充电桩壳体内部风冷循环进行散热降温效果,也有利于降低充电桩壳体内部空气温度。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底片在散热弯片内侧处固定有散热翅片a;所述散热翅片a用于提高散热底片与充电桩壳体内部的风冷循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风冷效果。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弯片内侧面均匀固定有散热翅片b;所述散热翅片b用于提高散热底片与充电桩壳体内部的风冷循环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风冷效果。

1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专利技术通过充电桩壳体和散热装置的结构设计作用,直接将充电桩壳体内部的大量热量经散热底片和散热弯片与散热部进行大面积的紧密接触传导热量,使得充电桩壳体内部热量快速有效的散热至充电桩壳体外部的散热部上,并与外部空气进行快速散热,达到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的基础上,兼顾防潮、防尘和防鼠等效果的优点。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管及贯穿槽的作用,散热管既可以为导热板进行散热降温效果,也可以为充电桩壳体内部风冷循环进行散热降温效果;实现将更多的充电桩壳体内部热量带走的效果,有利于降低充电桩壳体内部温度的优点。

14、3、本专利技术通过散热管、鼓风管和风扇组b的作用,可以在自然风良好的状况和散热需求较低时进行自然风冷散热,节省充电桩自身散热损耗的优点,也可以在自然风对散热管的风冷效果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时,提供更高更稳定的散热效果的优点。

15、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壳体(1)和散热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侧面开设有贯穿槽(301),所述贯穿槽(301)内壁贴合固定有散热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的端部均固定有鼓风管(401),所述散热管(4)与鼓风管(401)的连通处铰接有风向调节板(4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103),所有的所述鼓风管(401)的外端部均贯穿安装槽(103)内壁,所述安装槽(103)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扇组B(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板(402)位于散热管(4)的内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在散热部(101)和散热管(4)之间固定安装有密闭安装板(104),所述密闭安装板(104)上固定安装有风扇组C(10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片(201)在散热弯片(202)内侧处固定有散热翅片A(203)。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弯片(202)内侧面均匀固定有散热翅片B(2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用于内循环散热的密闭隔板(10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在散热部(101)处固定安装有U型防雨支板(107),所述U型防雨支板(107)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扇组A(1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壳体(1)和散热装置(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侧面开设有贯穿槽(301),所述贯穿槽(301)内壁贴合固定有散热管(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4)的端部均固定有鼓风管(401),所述散热管(4)与鼓风管(401)的连通处铰接有风向调节板(4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安装槽(103),所有的所述鼓风管(401)的外端部均贯穿安装槽(103)内壁,所述安装槽(103)内壁固定安装有风扇组b(4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桩用充电运行时的散热桩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板(402)位于散热管(4)的内底壁。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浩泽曹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