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2013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加工方法,应用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所述涡轮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沿金属棒材中轴加工出贯穿其两端的内孔,得到第一胚体;S2、将所述第一胚体的内孔和外形精加工至预设尺寸,得到第二胚体;S3、将工装夹具的一端固定于机床的夹爪上,将所述第二胚体套设于工装夹具的外周,利用工装夹具的弹性变形将所述第二胚体涨紧,再将机床的活动回转顶尖抵顶于工装夹具的另一端;S4、对所述第二胚体的外壁进行精铣加工出涡轮叶片,得到涡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工装夹具从第二胚体内孔涨紧对工件进行固定,降低了加工装夹的难度,通过对第二胚体两端进行固定,提升了加工结构的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涡轮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常规排量涡轮是石油钻探装备上发电装置驱动单元。涡轮的形状结构复杂且不规则,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较高,且涡轮的壁厚较薄,因此加工工艺也相对复杂。为了保证设备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需要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并设计专用夹具对涡轮进行装夹加工,才能够在保证加工精度的情况下提升涡轮的加工效率。

2、传统的涡轮加工方法一般是采用五轴机床加工,将工件装夹在五轴机床的三爪卡盘上再对工件进行精铣工艺加工出涡轮叶片,若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加工,由于涡轮两端能用于装夹位置较小,通常不足5mm,为了减少加工时的干涉,需要预留足够长的工艺夹位,且五轴机床对工件的固定方式为单端固定,工件悬伸较长,刚性降低。且按此方法加工会浪费约50mm料头,工件壁厚较薄,为保证内外圆加工精度,需精铣后整体进行精车。精车时外圆不规则,需断续切削,对刀具损伤较大,加工效率慢,成本高,不利于批量生产。因此传统工艺中常出现加工装夹定位困难、材料损耗大、工件悬伸过长刚性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工件加工周期长,材料损耗大且成品涡轮的尺寸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预设尺寸包括:所述第二胚体的内孔直径为52mm~52.1mm,外直径为103.95mm~104.05mm,长度为66.6mm~67.1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轴、涨紧套以及锁紧螺母;所述轴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预设尺寸包括:所述第二胚体的内孔直径为52mm~52.1mm,外直径为103.95mm~104.05mm,长度为66.6mm~67.1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所述工装夹具包括轴、涨紧套以及锁紧螺母;所述轴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螺纹段、涨紧段和固定段;所述涨紧段的直径自所述螺纹段向所述固定段延伸并逐渐增大;将所述第二胚体套设于所述涨紧套外围,所述涨紧套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邓锦强梁剑峰李朝辉刘万营柳中强罗有旺许冠李伟杰梁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