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植物提取液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植物提取液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19057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饮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提取液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所述提取方法包括: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在85~95℃下进行煎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淡竹叶和夏枯草的提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进而增强其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饮料,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提取液及其提取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药食同源植物饮料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营销市场,随着“健康中国”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植物饮料天然化、功能化成为饮料行业新趋势。近年来沙棘原浆、桑葚原浆、枸杞原浆、茯苓浓缩饮料、蜂蜜菊花复合饮料、山楂陈皮饮料等以一种或多种食药同源材料制备而成的植物饮料字国内饮料市场层出不穷,产业规模不断增加,产业布局趋于全面化。

2、植物来源的功能饮料是以具有某种功效的成分作为原料,经加工、配比、专业品评制成适合大众需要的植物饮料产品。现有技术中,cn104982599a公开了一种植物凉茶浓缩液及低糖植物凉茶饮料;cn104351420a公开了一种金银花饮料及其制备方法;cn106509261a公开了一种无糖凉茶植物组合物及利用其制备饮品和颗粒的方法;可见,现有技术已广泛应用某种植物的功效制备相应的功能饮料,但在有效成分提取上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空间。

3、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茎叶,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夏枯草为唇形科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呈圆柱形,略扁,淡棕色至棕红色,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2、目前,已有应用淡竹叶和夏枯草的功效制备相应的功能饮料的研究,但现有技术在提取植物中某种有效成分时,仍广泛采用常规的煮沸提取,本专利技术发现,针对夏枯草与淡竹叶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进行提取时,采用常规的煮沸提取时效果不佳。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试验意外发现,当适当降低煎煮提取的温度时,反而能够提高夏枯草与淡竹叶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效果。

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提取方法,包括: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在85~95℃下进行煎煮。

5、本专利技术发现,当对淡竹叶和夏枯草中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进行提取时,控制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用量关系在上述范围内,使用上述提取温度对二者进行煎煮,能够显著提高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进而增强其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功能。

6、作为优选,在提取过程中,控制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质量比为19~21:9~11;更优选地,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质量比为2:1。

7、作为优选,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先在25~30℃下进行浸泡,再在85~95℃下进行煎煮。

8、本专利技术发现,在煎煮前先进行上述浸泡的操作,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提取效果,同时还能提高提取的效率。

9、作为优选,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40~50):1。

10、作为优选,所述煎煮的时间为30~60min,进一步优选为30~50min。

11、作为优选,所述浸泡时间为20~40min,进一步优选为30min。,

12、作为优选,所述提取方法还包括:煎煮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植物提取液,其由上述的提取方法得到。

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植物饮料,其含有上述的植物提取液。

15、作为优选,所述的植物饮料还含有薄荷汁。

16、所述薄荷汁的制备方法包括:将15~25g鲜薄荷叶加少量水打汁,过滤后将滤液用水定容至100ml。

17、本专利技术发现,所述薄荷汁能够很大程度上中和淡竹叶和夏枯草带来的苦味和涩味,同时薄荷清热解暑,利咽止痛。

18、作为优选,所述的植物饮料还含有甜味物质。

19、更优选地,所述甜味物质包括蜂蜜、三氯蔗糖和赤醉糖醇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为蜂蜜。

20、作为优选,所述薄荷汁的用量为所述植物提取液的0.37~0.47wt%。

21、作为优选,所述甜味物质的用量为所述植物提取液的2.17~3.17wt%。

22、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饮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23、将植物原料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均匀混合,加入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总量的40~50倍纯净水,先在25~30℃下浸泡20~40min,而后加热至85~95℃下煎煮30~50min,收集提取液,过滤后得到植物提取液。将所述植物提取液中加入植物提取液总量的0.37~0.47wt%薄荷汁、2.17~3.17wt%蜂蜜,混匀,即得到植物饮料。

24、作为优选,将所述植物饮料在120~130℃下灭菌15~25min。

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灭菌在高压灭菌锅中进行。

26、本专利技术通过药食同源原料制备而成的植物饮料,具有清热,解渴,利咽功效,具有良好色泽、口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专利技术通过优化淡竹叶和夏枯草的提取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效果,进而增强其降血糖和抗氧化的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在85~95℃下进行煎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先在25~30℃下进行浸泡,再在85~95℃下进行煎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40~5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时间为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时间为20~4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方法还包括:煎煮后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7.一种植物提取液,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提取方法得到。

8.一种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7所述的植物提取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还含有薄荷汁和/或甜味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饮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荷汁的用量为所述植物提取液的0.37~0.47wt%;和/或所述甜味物质的用量为所述植物提取液的2.17~3.17wt%。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在85~95℃下进行煎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8~22重量份的淡竹叶、8~12重量份的夏枯草与水混合,先在25~30℃下进行浸泡,再在85~95℃下进行煎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淡竹叶和夏枯草的总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40~50):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黄酮类和酚酸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煎煮时间为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酮类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晶杨杰王凤忠范蓓魏静郭子斌金格玛措张婷婷吴雨晴肖梦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