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囊壳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138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软胶囊的模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囊的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带突起软胶囊的模具包括两个切向对滚的第一模具筒和第二模具筒,在所述第一模具筒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模腔,在所述第二模具筒表面上设置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模腔完全对合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都分别包括一个主体腔室和一个突起腔室,所述主体腔室和所述突起腔室相连通,所述突起腔室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突起腔室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突起腔室与所述主体腔室交界处的内径大于所述突起腔室顶端的内径。可实现患者在服用半剂量药物后仍可对该模具所生产的软胶囊内部剩余的药物进行密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软胶嚢的模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生产带突起 软胶嚢的模具,属于医药

技术介绍
软胶嚢也称软胶丸剂,它是将油类或对明胶物无溶解作用的非水溶性 的液体或混悬液等封闭于胶嚢壳中而成的一种制剂。最早的软胶嚢壳呈球形、管形、橄榄形等,食用者一般都需要直接吞 咽服用该软胶嚢,软胶嚢经食道进入肠道,在肠道中对由软胶嚢外皮释放出的药物进行吸收;上述服用方式对于吞咽困难或是口腔、食道有问题的 病人来说,吞食软胶嚢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吞咽负担,更会由于吞咽而加重 口腔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药物经肠道被人体吸收后实现对口腔、食道患处 的治疗,其疗效较直接作用于患处的效果相差甚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人员新近研发了带突起的球形、管形、橄榄 形等形状的软胶嚢壳,即在原有软胶嚢壳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小突起;服用 时,病人只要将软胶嚢壳的小突起直接咬破,吸食软胶嚢壳中的药物,药 物就会由口腔直接进入食道,直接与位于口腔、食道的患处接触并对其进 行治疗,其疗效显著。现有技术中,上述软胶嚢壳的小突起都为圆柱形,并与软胶嚢壳的主 体部分连成一体,病人将软胶嚢壳的小突起咬破后必需一次性服用,但对 于新生儿或是遵医嘱剂量需减半的患者,由于该带有圆柱形小突起的软胶 嚢壳主体和小突起为一体成型,所以在服用该类形状软胶嚢一半剂量后, 上述软胶嚢内部的剩余药物无法实现密封,容易造成药物的浪费、污染及3变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研制出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软胶嚢 壳,其具有可将上述軟胶嚢壳的小突起在与软胶嚢壳主体分离后,再将上 述突起倒插入软胶嚢壳主体顶端内,从而实现使用上述突起完成对所述软 胶嚢壳的密封的结构。为了完成对上述结构软胶嚢壳的制造,需要设计与上述软胶嚢结构相 对应的软胶嚢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制造利用突起将所述 软胶嚢主体内部剩余的药物进行密封的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嚢壳的模具, 包括两个切向对滚的第一模具筒和第二模具筒,在所述第一模具筒表面上 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模腔,在所述第二模具筒表面上设置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模腔完全对合的第二模腔;所述第 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都分别包括一个 主体腔室和一个突起腔室,所述主体腔室和所述突起腔室相连通;所述突 起腔室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突起腔室与所述主体腔室交界处的内径大 于所述突起腔室顶端的内径。所述突起腔室与所述主体腔室交界处的内径和所述突起腔室顶端的内 径之差为大于软胶嚢壳厚度的两倍。其中,优选所述突起腔室的垂直高度为3 ~ 1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生产带突起软胶嚢的模具,通过使用该模具, 制造得到的软胶嚢可以实现在将上述软胶嚢壳的小突起在与软胶嚢壳主体 分离后,再将上述突起倒插入软胶嚢壳主体顶端内,从而实现将软胶嚢内 部剩余的药物进行密封的目的,防止剩余药物的污染和变质。2)本技术所述的用于生产带突起软胶嚢的模具,将所述突起腔室4与所述软胶嚢壳的主体腔室相连通,实现了突起与软胶嚢壳主体的同时成 型,不需另外再生产用于塞入软胶嚢主体的塞子,即可实现对软胶嚢内部 剩余药物的密封,其方便实用又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 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l是本技术所述的生产带截锥形突起软胶嚢壳模具的示意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生产带锥形突起软胶嚢壳模具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 —第一模具筒,2—第二模具筒,31 —第一模腔,32 一第二模腔,4一主体腔室,5—突起腔室,6—突起腔室顶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嚢壳的模 具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为生产带截锥形突起软胶嚢壳的模具的示意图,在该示意图 中可见看到所述生产带锥形突起软胶嚢的模具,包括两个切向对滚的模具筒, 即第一模具筒1和第二模具筒2,在所述第一模具筒1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 一模腔31,在所述第二模具筒2表面上设置若干个第二模腔32,所述第二模 腔32与所述第一模腔31完全对合,可以实现在所述第一模具筒1和第二模 具筒2切向对滚的过程中,所述若干个第一模腔31和所述若干个第二模腔32 对合形成一个整体的软胶嚢壳;上述第一模腔31和第二模腔32都分别包括 一个主体腔室4和一个突起腔室5,所述主体腔室4和所述突起腔室5相连通; 所述突起腔室5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突起腔室5与所述主体腔室4交界 处的内径大于所述突起腔室顶端的内径。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突起腔室5与所述主体腔室4交界处的内径和所 述突起腔室顶端6的内径之差为大于软胶囊壳厚度的两倍,保证了利用该 模具生产得到的软胶嚢壳,可将该软胶嚢的突起剪下,服用软胶嚢内部分药物后,将剪下的突起倒过来后插入软胶嚢主体与原突起连接处的缺口处, 从而堵住软胶嚢主体顶部的缺口,避免剩下的药物与空气直接接触,实现 了对软胶嚢内部剩余药物的密封。在该实施例中i殳置所述突起腔室5的垂直高度为3mm~ 10mm,目的在 于使所生产的软胶嚢实现突起被剪下后能堵住软胶嚢主体顶部的缺口而不 脱落,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因设置突起高度太高,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将实施例1中的生产带截锥形突起软胶嚢模具的截锥形突 起腔室形状替换为锥形,见图2所示。其余同实施例l。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 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保 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囊壳的模具,包括两个切向对滚的第一模具筒和第二模具筒,在所述第一模具筒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模腔,在所述第二模具筒表面上设置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模腔完全对合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都分别包括一个主体腔室和一个突起腔室,所述主体腔室和所述突起腔室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腔室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突起腔室与所述主体腔室交界处的内径大于所述突起腔室顶端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带突起软胶囊壳的模具,包括两个切向对滚的第一模具筒和第二模具筒,在所述第一模具筒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模腔,在所述第二模具筒表面上设置若干个与所述第一模腔完全对合的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和所述第二模腔都分别包括一个主体腔室和一个突起腔室,所述主体腔室和所述突起腔室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腔室呈锥形或截锥形,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周洋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洋胶囊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