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侧双循环冷却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661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侧双循环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冷侧风机、热侧循环风机和导风罩,所述的热管管束设置在发电机舱上的顶板上,并被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发电机舱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位于发电机舱的两台离心风机使舱内空气形成主、附两个循环气路,有助于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即时传递给热管管束。离心风机的电机为外置式,避免了高温对电机寿命的影响。2)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3)热管为内铜外铝复合管,外层铝管经冷轧工艺形成翅片,有效增大了热管的传热面积。4)发电机舱考虑了热管意外泄漏的集液及液位报警装置。5)在发电机舱设有干燥剂,可保持舱内空气干燥,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具体地 说是一种热管式冷却器。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必须尽快散失掉,以 保障发电机组不过热、并正常运转。现在常用的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有光管管束结构,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 给管束,再通过外部的冷却空气进行冷却。这种换热器结构相对简单,虽可靠性 很好,但换热效果不理想,体积大而且重量沉,给安装和拆卸带来很大不便。还有些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先将发电机组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布置在发电机 箱体内的水散热器或油散热器,然后再通过发电机箱外部的换热器进行散热。这种结构相对较复杂,换热效率经过几个传递会有较大的下降,体积大、重量沉, 还存在漏水或漏油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旨在提供一种热管式散热器。 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侧双循环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 却器,包括热管管束、冷侧风机和热侧循环风机,所述的热管管束设置在发电机 舱上的顶板上,并被顶板分隔为两部分;所述的循环风机设置在发电机舱靠近下 部热管管束一侧;冷侧风机位于上部热管管束的下风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1)、冷侧风机(2)和热侧循环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管束(1)设置在发电机舱(6)的顶板(11)上,并被顶板(1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13、12);所述的热侧循环风机(3)设置在发电机舱(6)靠近下部热管管束(12)一侧;所述的冷侧风机(2)位于上部热管管束(13)的下风侧,为吸风冷却方式;在发电机舱(6)内热侧循环分为主循环和附循环,主循环经发电机定子间隙经定子上方的出口(8)循环,附循环热风经发电机舱远离热侧循环风机(3)一侧的通道(7)进行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包括热管管束(1)、冷侧风机(2)和热侧循环风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管束(1)设置在发电机舱(6)的顶板(11)上,并被顶板(11)分隔为上、下两部分(13、12);所述的热侧循环风机(3)设置在发电机舱(6)靠近下部热管管束(12)一侧;所述的冷侧风机(2)位于上部热管管束(13)的下风侧,为吸风冷却方式;在发电机舱(6)内热侧循环分为主循环和附循环,主循环经发电机定子间隙经定子上方的出口(8)循环,附循环热风经发电机舱远离热侧循环风机(3)一侧的通道(7)进行循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 特征在于发电机舱(6)内的热侧循环为两台离心式风机(3)驱动,其电机 外置。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电机组冷却器,其 特征在于热管管束(1)的热管为内铜外铝的复合管结构,外部的铝管经冷轧 工艺形成连续的螺旋翅片。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侧双循环冷却方式的热管式风力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国栋石海民周健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银轮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