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及往复转动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3764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8:0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及往复转动电机,包括机壳和其内的转轴,机壳的一端组装有端盖,端盖内具有轴承室,该轴承室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机壳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转轴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壳内,第一轴承内侧的转轴上依次安装有弹性件和限位片,弹性件压紧在第一轴承的内圈上,本技术通过在轴承室外侧的转轴上安装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的预压力作用于第一轴承的内圈,从而使内圈被相对限定,达到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目的,减少因轴向游隙带来的撞击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及往复转动电机


技术介绍

1、电动牙刷能提高刷牙效率,改善刷牙的清洁效果,所以近年来电动牙刷越来越普及,在满足清洁效果的同时,人们对电动牙刷也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需求。电动牙刷所用电机一般为微型往复转动电机,传统的往复转动电机的轴承不可避免地存在游隙,这种游隙的存在是为了保证轴承得以灵活无阻滞地运转,同时也要求能保证轴承运转平稳,轴承的轴线没有显著沉降,以及承担载荷的滚动体的数目尽可能多,但轴承的游隙过大,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容易发生轴向上的窜动,对轴承的动态性能,如噪声,振动和摩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其中的噪音,一些噪音敏感用户其使用体验感降低,因此有必要对因轴承的内、外圈窜动导致的噪音问题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及往复转动电机,该结构可降低因轴承内外圈窜动导致的噪音问题,同时组装简单,快捷。

2、其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电机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包括机壳和其内的转轴,其关键在于:所述机壳的一端组装有端盖,端盖内具有轴承室,该轴承室内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机壳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第一轴承内侧的所述转轴上依次安装有弹性件和限位片,所述弹性件压紧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端盖的压入对弹性件施加一定的预压力,该预压力反向最用在限位片和第一轴承的内圈上,从而使内圈被相对限定,达到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目的,减少因轴向游隙带来的撞击噪音,该结构位于轴承室外部,组装时将其中的限位片、弹性件组装在转轴上后,再压入装好轴承的端盖即可,与未增加游隙调节结构的电机相比,没有增加在狭小的轴承室内的额外操作,安装简单,组装时间成本低,而额外增加的限位片成本仅几分钱,对整体成本影响极小。

3、作为优选:

4、上述第一轴承和所述转轴之间安装有衬套,该衬套包括圆筒状的套管部和圆环状的限位部,其中套管部箍紧在所述第一轴承内圈所在的所述转轴上,该套管部的内壁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的内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该限位部抵接在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上,所述弹性件压紧在所述限位部上。

5、上述套管部的内壁上具有第一凸起部,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部箍紧在所述转轴上,二者过盈配合。

6、上述套管部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凸起部,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之间形成第二凹槽,所述套管部内壁上的第一凸起部与其外壁上的第二凸起部内外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凸起部抵紧在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上,二者过盈配合。

7、上述限位部和套管部一体注塑成型。

8、上述转轴的直径为1.5-2mm,所述第一轴承为滚珠轴承,其内圈孔径为3-5mm。

9、上述弹性件为橡胶垫圈、波形垫圈、鞍形垫圈或弹簧。

10、上述转轴靠近所述端盖的端面为弧形。

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的往复转动电机。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轴承室外侧的转轴上安装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的预压力作用于第一轴承的内圈,从而使内圈被相对限定,达到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目的,减少因轴向游隙带来的撞击噪音,该结构位于轴承室外部,与未增加游隙调节结构的电机相比,没有增加在狭小的轴承室内的额外操作,安装简单,组装时间成本低,而额外增加的限位片成本仅几分钱,对整体成本影响极小;

13、另外传统的第一轴承和转轴之间要么存在一定的间隙,要么采用胶水固定,第一种会导致噪音升高,第二种会导致更换麻烦,通过在转轴和第一轴承之间卡入衬套,不仅可降低噪音,同时在选择第一轴承时可选择尺寸更大的轴承,不仅可显著提升第一轴承的载荷,还能降低成本,延长电机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包括机壳(1)和其内的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一端组装有端盖(3),端盖(3)内具有轴承室,该轴承室内安装有第一轴承(4),所述机壳(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8),所述转轴(2)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第一轴承(4)内侧的所述转轴(2)上依次安装有弹性件(5)和限位片(6),所述弹性件(5)压紧在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和所述转轴(2)之间安装有衬套(7),该衬套(7)包括圆筒状的套管部(7a)和圆环状的限位部(7b),其中套管部(7a)箍紧在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所在的所述转轴(2)上,该套管部(7a)的内壁与所述转轴(2)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7a)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7a)的内端与所述限位部(7b)连接,该限位部(7b)抵接在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上,所述弹性件(5)压紧在所述限位部(7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7a)的内壁上具有第一凸起部(7a1),相邻所述第一凸起部(7a1)之间形成第一凹槽(7a2),所述第一凸起部(7a1)箍紧在所述转轴(2)上,二者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7a)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凸起部(7a4),相邻所述第二凸起部(7a4)之间形成第二凹槽(7a3),所述套管部(7a)内壁上的第一凸起部(7a1)与其外壁上的第二凸起部(7a4)内外交错分布,所述第二凸起部(7a4)抵紧在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上,二者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7b)和套管部(7a)一体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的直径为1.5-2mm,所述第一轴承(4)为滚珠轴承,其内圈孔径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为橡胶垫圈、波形垫圈、鞍形垫圈或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靠近所述端盖(3)的端面为弧形。

9.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的往复转动电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包括机壳(1)和其内的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一端组装有端盖(3),端盖(3)内具有轴承室,该轴承室内安装有第一轴承(4),所述机壳(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8),所述转轴(2)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轴承(4)和第二轴承(8)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第一轴承(4)内侧的所述转轴(2)上依次安装有弹性件(5)和限位片(6),所述弹性件(5)压紧在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4)和所述转轴(2)之间安装有衬套(7),该衬套(7)包括圆筒状的套管部(7a)和圆环状的限位部(7b),其中套管部(7a)箍紧在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所在的所述转轴(2)上,该套管部(7a)的内壁与所述转轴(2)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7a)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承(4)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套管部(7a)的内端与所述限位部(7b)连接,该限位部(7b)抵接在所述第一轴承(4)内圈上,所述弹性件(5)压紧在所述限位部(7b)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游隙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部(7a)的内壁上具有第一凸起部(7a1),相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传松张振建杨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达兴驱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