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从头高效合成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构建及应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从头高效合成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构建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282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30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头高效合成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构建及应用。该重组大肠杆菌为下述任一种:1)含有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甘露糖‑1‑磷酸鸟苷基转移酶基因、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和GDP‑L‑岩藻糖合成酶基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和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2)含有1)的基因,不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中的至少一种,重组菌摇瓶发酵DFL产量高达5.07g/L;3)除具有2)的特征外,还含有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4)除具有3)的特征外,不含有GDP‑D‑甘露糖水解酶基因;5)除具有4)的特征外,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与热休克蛋白GroES和GroEL、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硫氧还蛋白A TrxA、转录终止抗终止因子NusA和蛋白二硫异构酶DsbA基因中的至少一种共表达,重组菌摇瓶发酵DFL产量提高到6.58g/L;6)除具有5)的特征外,在重组菌分批补料发酵的过程中,采用氨水和氢氧化钠混合液调节发酵液的pH值和提供无机氮源。该重组大肠杆菌在5L发酵罐中DFL产量为30~50g/L之间,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配料合成生物学中一种从头高效合成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构建及应用


技术介绍

1、人乳寡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hmos)是母乳中仅次于乳糖和脂肪的第三大固体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岩藻糖基化人乳寡糖。岩藻糖基化人乳寡糖在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和维持肠道菌群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先后批准了几种岩藻糖基化人乳寡糖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包括2'-岩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3-岩藻糖基乳糖(3-fucosyllactose,3-fl)和二岩藻糖基乳糖(difucosyllactose,dfl)。与2'-fl和3-fl相比,dfl具有独特的功能,如dfl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等b组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无乳链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占全球死产的12%(nan c,et al.2015.“maternal group bstreptococcus-related stillbirth:a systematic review”.brit.j.obstet.gynaec.122:1437-1445.)。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合成法已成为合成岩藻糖基化人乳寡糖的主流方法。

2、微生物合成2'-fl和3-fl已有许多报道。在已知合成通路中,gdp-l-岩藻糖是合成2'-fl和3-fl的关键前体物质,其在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和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2'-fl和3-fl(huang d,et al.2017.“metabolic engineering ofescherichiacoli for the production of 2'-fucosyllactose and 3-fucosyllactosethrough modular pathway enhancement”.metab.eng.41:23-38.)。gdp-l-岩藻糖存在两种合成途径: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从头合成来源于微生物的中央碳代谢途径,果糖-6-磷酸通过以下五个酶转化为gdp-l-岩藻糖,分别是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mana、磷酸甘露糖变位酶manb、甘露糖-1-磷酸鸟苷基转移酶manc、gdp-甘露糖-4,6-脱水酶gmd和gdp-l-岩藻糖合成酶wcag/fci。在补救合成途径中,l-岩藻糖在l-岩藻糖激酶/gdp-l-岩藻糖焦磷酸化酶fkp的作用下转化为gdp-l-岩藻糖。补救合成途径路径短,gdp-l-岩藻糖效率较高,但l-岩藻糖价格高昂,限制其应用范围。

3、dfl的合成过程如下,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将gdp-l-岩藻糖转到2'-fl上,得到dfl(yu h,et al.2017.“h.pyloriα1–3/4-fucosyltransferase(hp3/4ft)-catalyzedone-pot multienzyme(opme)synthesis of lewis antigens and human milkfucosides”.chem.commun.53:11012-11015.)。此外,在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生产2'-fl的过程中,同时会合成少量的dfl(lee h j,et al.2022.“simultaneous productionof2'-fucosyllactose and difucosyllactose by engineered escherichia coli withhigh secretion efficiency”.biotechnol.j.17:2100629)。迄今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dfl的微生物合成,且利用价格高昂的岩藻糖为底物,产量也较低,仅为5.1g/l(zhang a,etal.2021.“microbial production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lactodifucotetraose”.metab.eng.66:12-20;苏菲·艾萨尔特等人,cn 116348610a)。dft制备难度大,价格高(140美元/毫克,biosynth carbosynth;11000欧元/克,elicityl),阻碍了dfl功能研究和应用。因此,构建高效从头合成dfl的重组微生物对dfl的功能研究和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合成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重组大肠杆菌。

3、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为下述任一种:

4、a1)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甘露糖-1-磷酸鸟苷基转移酶基因、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l-岩藻糖合成酶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和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不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

5、a2)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甘露糖-1-磷酸鸟苷基转移酶基因、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l-岩藻糖合成酶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不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

6、a3)所述重组大肠杆菌含有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甘露糖-1-磷酸鸟苷基转移酶基因、gdp-甘露糖-4,6-脱水酶基因、gdp-l-岩藻糖合成酶基、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基因,不含有β-半乳糖苷酶基因、udp-葡萄糖脂质载体转移酶基因和gdp-d-甘露糖水解酶基因。

7、上述的重组大肠杆菌中,所述重组大肠杆菌还含有融合伙伴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与所述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形成融合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为下述任一种基因:

8、b1)热休克蛋白基因;

9、b2)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

10、b3)硫氧还蛋白a基因;

11、b4)转录终止抗终止因子基因;

12、b5)蛋白二硫异构酶基因。

13、上文中,所述热休克蛋白基因可为热休克蛋白groes基因和/或groel基因。

14、上文中,所述麦芽糖结合蛋白基因可为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基因。

15、上文中,所述硫氧还蛋白a基因可为硫氧还蛋白a trxa基因。

16、上文中,所述转录终止抗终止因子基因可为转录终止抗终止因子nusa基因。

17、上文中,所述蛋白二硫异构酶基因可为蛋白二硫异构酶dsba基因。

18、上文中,所述连接可为通过(g4s)2连接。

19、上文中,所述热休克蛋白groes基因的编码序列(cds)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为下述任一种:

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还含有融合伙伴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与所述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形成融合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为下述任一种基因:

3.如权利要求所述1或2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所述1-3中任一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构建。

6.构建重组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受体大肠杆菌进行如下任一种操作:

7.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或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在制备二岩藻糖基乳糖和/或在制备生产二岩藻糖基乳糖产品和/或在构建产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8.生物材料在制备二岩藻糖基乳糖和/或在制备生产二岩藻糖基乳糖产品和/或在构建产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9.核酸组合物在制备二岩藻糖基乳糖或在构建产二岩藻糖基乳糖的重组大肠杆菌中的应用;

10.生产二岩藻糖基乳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得到发酵产物,从所述发酵产物中得到二岩藻糖基乳糖。

...

【技术特征摘要】

1.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为下述任一种:

2.如权利要求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还含有融合伙伴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与所述α-1,3/4-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形成融合基因,所述融合伙伴基因为下述任一种基因:

3.如权利要求所述1或2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所述1-3中任一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4中所述的重组大肠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大肠杆菌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构建。

6.构建重组大肠杆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受体大肠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正强梁山泉杨绍青刘丹闫巧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