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778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3:49
本技术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包括船舶以及浮船坞,所述浮船坞上表面设置有浮船坞抬船甲板,所述船舶活动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上,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船舶进行坐墩定位的坞墩,所述浮船坞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船舶倾斜的防倾斜结构,所述防倾斜结构设置于所述船舶单边一侧,且所述防倾斜结构一端固定焊接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上,所述船舶进入所述浮船坞内通过所述坞墩定位后,所述防倾斜结构支撑于所述船舶一侧实现对所述船舶扶正;本技术所述防倾斜结构在所述浮船坞内扶正所述船舶,能有效实现对进入所述浮船坞船舶的保护,防止进入所述浮船坞过程操作不当所述船舶失稳倾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船舶工程,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


技术介绍

1、船舶建造过程需要进浮船坞调试,船舶运营过程因海损需要进浮船坞维修。有的船型线型变化大,稳心偏高,进浮船坞调载过程存在失稳风险,忽略了对特殊船型考虑,缺乏安全保障措施、操作不当会造成船舶倾覆;有的船型因海损造成船底结构变形、船底不平,在进浮船坞修复过程,船舶难于坐墩,或不能正浮状态坐墩(倾斜状态),定位困难,严重的会造成船舶倾覆,影响施工质量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进浮船坞内过程,忽略了对特殊船型考虑,缺乏安全保障措施、方法不当,导致船舶进浮船坞内过程船身定位不正确、定位状态倾斜,严重的会造成船舶倾覆,影响施工质量施工效率”的技术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船舶进坞坐墩工艺,该结构可反复使用,方便施工,同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施工。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包括船舶以及浮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00)以及浮船坞(200),所述浮船坞(200)上表面设置有浮船坞抬船甲板(210),所述船舶(100)活动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船舶(100)进行坐墩定位的坞墩(300),所述浮船坞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船舶(100)倾斜的防倾斜结构(400),所述防倾斜结构(400)设置于所述船舶(100)单边一侧,且所述防倾斜结构(400)一端固定焊接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所述船舶(100)进入所述浮船坞(200)内通过所述坞墩(300)定位后,所述防倾斜结构(400)支撑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船舶(100)以及浮船坞(200),所述浮船坞(200)上表面设置有浮船坞抬船甲板(210),所述船舶(100)活动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船舶(100)进行坐墩定位的坞墩(300),所述浮船坞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船舶(100)倾斜的防倾斜结构(400),所述防倾斜结构(400)设置于所述船舶(100)单边一侧,且所述防倾斜结构(400)一端固定焊接于所述浮船坞抬船甲板(210)上,所述船舶(100)进入所述浮船坞(200)内通过所述坞墩(300)定位后,所述防倾斜结构(400)支撑于所述船舶(100)一侧实现对所述船舶(100)扶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斜结构(400)设置有若干个,所述防倾斜结构(400)数量为2套及以上,若干个所述防倾斜结构(400)分别布置于所述船舶(100)的舷侧对应的首中尾位置,且等间距的分布于所述浮船坞(20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斜结构(400)为防倾斜支架(400a),所述防倾斜支架(400a)的高度不高于所述船舶(100)舷侧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进坞舷侧防倾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斜支架(400a)与所述船舶(100)之间具有一定间距,所述防倾斜支架(400a)与所述船舶(100)之间的间距值为100mm以上。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瑞民刘习贤梁淼森敖武平郭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