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843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5 10:39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包括外框,外框前端呈开口结构,且外框一侧内壁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且转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外框内部与限位杆位于同一平面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筒,且限位杆远离转杆的一端贯穿至限位套筒内部,限位杆内部中段处开设有内槽,内槽前后端内壁均开设有横槽;本技术是通过设置调节件、两组绕杆及电机组件,方便调整两组绕杆的间距,以实现绕线及快速取线,提高纱线缠绕效率;并通过设置导线机构,不仅方便将导入的纱线绷直而减少偏移,并且控制纱线导入速度过快而造成纱线缠绕错乱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加工,具体为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


技术介绍

1、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而根据生产需求,纱线粗细规格多样,且生产完毕的粗或细纱线均需经过缠绕架整理收卷,方可投入使用;

2、在纱线缠绕时,通常利用收线辊自转对纱线缠绕卷收,但由于常规缠绕架的收线筒机构、设置位置较为固定,卷收的线圈集中缠绕在收线筒外部一处,随着缠绕的线圈不断增加,底层的线圈与收线筒之间缠绕紧密,从而难以将成卷纱线圈从收线筒处快速取下,且部分的纱线导入时未能根据张力大小限制纱线的位置及导线速度,迫使纱线的偏移,易导致纱线缠绕不均及错乱的情况,影响纱线缠绕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设置调节件、两组绕杆及电机组件,方便调整两组绕杆的间距,以实现绕线及快速取线,提高纱线缠绕效率;并通过设置导线机构,不仅方便将导入的纱线绷直而减少偏移,并且控制纱线导入速度过快而造成纱线缠绕错乱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绕线效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前端呈开口结构,且外框(1)一侧内壁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且转杆(3)远离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外框(1)内部与限位杆(4)位于同一平面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筒(401),且限位杆(4)远离转杆(3)的一端贯穿至限位套筒(401)内部,所述限位杆(4)内部中段处开设有内槽(402),所述内槽(402)前后端内壁均开设有横槽(403),且横槽(403)与外部连通,所述内槽(402)内部位于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调节件(5),两组所述调节件(5)上下端共同连接有绕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前端呈开口结构,且外框(1)一侧内壁中心处固定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3),且转杆(3)远离电机(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所述外框(1)内部与限位杆(4)位于同一平面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套筒(401),且限位杆(4)远离转杆(3)的一端贯穿至限位套筒(401)内部,所述限位杆(4)内部中段处开设有内槽(402),所述内槽(402)前后端内壁均开设有横槽(403),且横槽(403)与外部连通,所述内槽(402)内部位于两侧处分别设置有调节件(5),两组所述调节件(5)上下端共同连接有绕杆(6),所述外框(1)内部位于其中一组绕杆(6)底部一端处设置有导线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调节件(5)相对内槽(402)的中心轴线呈镜像对称并相抵,所述调节件(5)包括倾斜状的立框(51),所述立框(51)底端与底部的绕杆(6)一端相铰接,所述立框(51)顶部呈开口结构并延伸至内槽(402)上端处,且立框(51)前后端面中心处分别固定安装有卡环(52),两组所述卡环(5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横槽(403)内部靠近一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纱线缠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框(51)内部中段处铰接有倾斜状立杆(53),且立杆(53)呈与立框(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渠銮刘静静位明军李亚崔北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銮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