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0668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其包括有与制冷机组相连接的盘管,该盘管两端封闭且内部封装有能够冻结成冰作为蓄冷介质的水,其由内向外被弯制成圈圈紧密排列的平面螺旋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热容量大、所需蓄冷介质的量较少、盘管温度波动小,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和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广泛用于真空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装置的捕水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冰蓄冷功能的真空冷却装置用 捕水器。
技术介绍
真空冷却的原理是通过降压使物体中水的沸点降低,然后在沸腾蒸发过程中带走 物体的热量从而实现迅速降温。它具有冷却速度快、冷却效果均勻等特点,并且能够保持果 蔬的鲜度,延长其保质期。目前,这一技术已在农产品与食品等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水汽凝结器,俗称“捕水器”,是制冷装置的重要组件。真空冷却装置主要由真空处 理室、真空系统、制冷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组和水汽 凝结器(捕水器)。由于在整个真空冷却过程中冷负荷变化较大,因此使用传统的金属盘管 捕水器经常会出现在起始降压阶段,发生供冷能力过大,而在水份剧烈蒸发阶段,供冷能力 又无法满足冷负荷的状况。这种供冷能力与所需冷负荷不匹配的状况会影响整个真空冷却 装置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捕水器的缺陷,提供一种真空冷却装置用 蓄冰捕水器,其能够以冰作为介质进行蓄冷,从而增大其热容量,达到改善捕水器工作效率 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包括有与制冷机组相连接的盘管,该盘管两端 封闭且内部封装有能够冻结成冰作为蓄冷介质的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其盘管由内向外被弯制成圈圈紧密排 列的平面螺旋形。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中将冰作为蓄冷介质,其盘管内部封装有水,在真空冷却过程中 依靠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将水冻结成冰进行蓄冷,在待冷物品中水分剧烈蒸发时,蓄冰盘 管满负荷工作,将冰中存储的冷量释放出来,冷凝全部水蒸气。由于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 不变,因此与现有的金属盘管捕水器相比较,盘管的温度波动较小。采用冰作为蓄冷介质 的另一个优点在于所需介质的质量较小,若以真空冷却装置将300g水在5min内从30°C降 温到15°C为例,通过计算可知制冷系统所需提供的冷量为63w,则捕水器中所需冰的质量 为56. 25g ;若采用铜作为蓄冷介质,通过计算可知所需铜的质量为3230g,远远大于冰的质 量。因此,在同等质量蓄冷介质的条件下,采用蓄冰盘管之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 用蓄冰捕水器的热容量大大增加,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稳定真空冷却装置在起始降压阶段和 水分剧烈蒸发阶段中供冷能力与所需冷负荷的匹配状况。另外,紧密排列的平面螺旋形的 盘管也增大了盘管长度及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所述蓄冰捕水器的效率。总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热容量大、所需蓄冷介质的量较少、盘管温度波动小,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和热交换效率高的优点,能够广泛用于真空 冷却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1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 说明。图1所示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包括有盘管1,该盘管1与制冷机组2相连 接,其两端封闭,并且由内向外被弯制成圈圈紧密排列的平面螺旋形,从而增大了盘管长度 及热交换面积,该盘管1内部封装有水,依靠制冷机组2产生的冷量,该内部封装的水能够 被冻结成冰作为蓄冷介质,以便存储冷量。在真空冷却过程中,首先开启制冷机组2,使盘管1中的水逐渐冻结,在水全部冻 结成冰以后,开启真空系统,随着真空室内压力降低,待冷物品中的水分开始蒸发。在初始 降压阶段,蒸发的水蒸汽量较小,此时蓄冰的盘管1可以将水蒸气完全冷凝,同时继续吸收 制冷机组产生的冷量;在真空室压力降到待冷物品本身温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时,待冷物 品中水分开始剧烈蒸发,此时蓄冰的盘管1满负荷工作,冰开始融化释放冷量,将水蒸气冷 凝下来。由于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因此盘管的温度波动较小。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冰作为蓄冷介质,因此所需蓄冷介质的质量较小,在蓄冷介质质 量不变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比传统金属盘管捕水器的热容 量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和热交换效率 高的优点,能够广泛用于真空冷却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真空冷却装置用蓄冰捕水器,包括有与制冷机组相连接的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两端封闭且内部封装有能够冻结成冰作为蓄冷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强陈儿同张华杨晓昀李巧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