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驱动盖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6112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尤其是一种电机驱动盖夹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装卸工件的电机驱动盖夹具,由中心轴和底座组成的中心座,还包括套设在中心轴上并且同轴的涨芯和涨夹,涨夹固定在底座上,涨芯与中心轴动配合,所述涨夹轴心处设置有一锥形孔,锥形孔壁上周向均匀设置有间隙;所述涨芯的底部呈锥形,该底部与涨夹上的锥形孔相适配。通过涨芯与涨夹的配合,在夹持时,利用夹持力推动涨芯运动,由于涨芯与涨夹锥面互相配合,涨芯朝向涨夹运动会使得涨夹膨胀,从而使涨夹贴合在电机驱动盖的内壁,进而使得电机驱动盖定心,这种夹持方式操作方便,而且可以适应不同内径的电机驱动盖。(*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是一种电机驱动盖夹具
技术介绍
车用起动电机是由驱动盖组件、定子、转子、电磁开关、电刷盖组件等部件组成。电 机要正常工作,构成电机的定子、转子、单向器、电磁开关必须保证装配在驱动盖上并且配 合良好。因此,电机驱动盖质量非常重要,起着承接电机和发动机装配以及电机电磁开关、 定子、转子装配位置关系的核心零件,关系着电机的性能以及寿命。在车削中心上加工电机驱动盖时,对电机驱动盖的夹持需要定位一个中心和定位 一个平面,这样既限定了电机驱动盖的位置,也使电机驱动盖的轴线与夹具轴线平行,从而 满足后续加工的需要,保证在批量加工驱动盖时各个加工尺寸稳定。常规定位方式有以下 两种1、利用活动锥套定心,固定平面定位,参见图5。2、采用配磨的定心轴定心,固定的定 位板定位平面,参见图6。第一种定位方式需要弹性较大的弹簧顶住定位锥套,才能使定位 锥套顶紧驱动盖内腔,在车削驱动盖端面时不得倾斜,此时定位锥套和电机驱动盖内腔配 合得就很紧密,产品加工完后,即使卸掉了加持力,定位锥套还是卡在电机驱动盖内,由此 从工装上取下就不太容易,需要用木榔头敲下来。第二种定位方式中定心轴在制作过程当 中需要找到驱动盖配作,使得工装制造成本增加,而且一个定心轴只能适合同一个模具做 出来的驱动盖,当装上用其它模具做出的驱动盖时,就会出现太松或者太紧的情况,此时加 工出的驱动盖尺寸就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装卸工件的电机驱动盖夹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电机驱动盖夹具,包括由中心轴和底座组成 的中心座,还包括套设在中心轴上并且同轴的涨芯和涨夹,涨夹固定在底座上,涨芯与中心 轴动配合,所述涨夹的轴心处设置有一锥形孔,锥形孔壁由至少两个瓣状结构构成;所述涨 芯的底部呈锥形,该底部与涨夹上的锥形孔相适配。进一步的是,涨芯的顶部端面与中心座的底座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进一步的是,中心座的底座上周向均勻设置有限位螺钉。进一步的是,涨芯上设置有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涨芯与涨夹的配合,在夹持时,利用夹持力推动涨 芯运动,由于涨芯与涨夹锥面互相配合,涨芯朝向涨夹运动会使得涨夹膨胀,从而使涨夹贴 合在电机驱动盖的内壁,进而使得电机驱动盖定心,这种夹持方式操作方便,而且可以适应 不同内径的电机驱动盖。在拆卸的时候,在卸除夹持力后,由于涨夹自身的回弹力,使得涨 夹收缩而不再贴合电机驱动盖内壁,从而在取出电机驱动盖时非常容易,无需再使用其他 工具,涨芯还可以通过增加格外的弹性垫圈以利于涨夹的回弹。在中心座的底座上还可以 设置限位螺钉来定位电机驱动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涨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涨夹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另一种现有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涨芯1、涨夹2、弹性垫圈3、限位螺钉4、中心轴5、底座 6、缺口 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由中心轴5和底座6组成的中心座,包括套设 在中心轴5上并且同轴的涨芯1和涨夹2,涨夹2固定在底座6上,涨芯1与中心轴5动配 合,所述涨夹2轴心处设置有一锥形孔,锥形孔壁由至少两个瓣状结构构成;所述涨芯1的 底部呈锥形,该底部与涨夹2上的锥形孔相适配。中心轴5的轴线即为中心座的轴线,也是 本技术的轴线。在进行夹持电机驱动盖时,首先使电机驱动盖上的台阶面贴合涨芯1 的顶部端面,在加持力的作用下,电机驱动盖会带动涨芯1运动,此时涨芯1上的锥形底部 将推动涨夹2膨胀,这种结构类似于膨胀螺栓,即通过涨芯1的锥形底部与涨夹2的锥形孔 想适配来实现,这种适配方式即为涨芯1的锥形底部的大圆半径要大于涨夹2的锥形孔的 大圆半径,并且涨芯1的锥形底部的方向与涨夹2的锥形孔方向一致。在涨夹2膨胀到一 定程度后,其外壁将与电机驱动盖内壁相贴合,由于锥形孔壁上是由至少两个瓣状结构构 成的,这种瓣状结构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构造,涨芯1与涨夹2也同轴,因此锥形孔壁是均勻 膨胀,即在膨胀的过程中轴线不变,这种贴合正好均勻作用在电机驱动盖内壁,使得电机驱 动盖定心。涨夹2的膨胀程度与涨芯1的运动距离有关,运动距离越大,膨胀程度越高,在 夹持不同内径的电机驱动盖时,只需控制涨芯1的运动距离,即电机驱动盖的运动距离,既 可自适应不同的电机驱动盖,涨芯1的结构可以参见图3,涨夹2的结构可以参见图4。在 拆卸的过程中,由于卸除了夹持力,涨夹2将回弹,使得在拆除过程中更加容易,无需使用 其他工具。为了便于拆下电机驱动盖,如图1和图2所示,涨芯1的顶部端面与中心座的底座 6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圈3。这样,在夹持的过程中,弹性垫圈3会储存能量,在拆卸的过程中, 弹性垫圈3回弹使得涨芯1远离涨夹2,使得涨夹2的回弹受到更小的阻力,从而使得拆下 电机驱动盖更加容易。在前面的叙述中可以得知,涨夹2的膨胀程度与涨芯1的运动距离有关,运动距离 越大,膨胀程度越高,涨芯1的运动实际上和电机驱动盖一致,控制好电机驱动盖的运动距 离,即可控制涨夹2的膨胀程度,由此,中心座的底座6上周向均勻设置有限位螺钉4。调节 限位螺钉4的高度即可调节电机驱动盖的运动距离,进而调节涨夹2的膨胀程度,根据上述 原理,可以按照不同规格的电机驱动盖设置相应的限位螺钉4高度,以使夹持恰到好处。 如图3所示,涨芯1上设置有缺口 7。缺口 7使得涨芯1在环向方面能够收缩,使 得涨芯1和涨夹2之间配合的弹性更好,利于安装和拆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电机驱动盖夹具,包括由中心轴(5)和底座(6)组成的中心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中心轴(5)上并且同轴的涨芯(1)和涨夹(2),涨夹(2)固定在底座(6)上,涨芯(1)与中心轴(5)动配合,所述涨夹(2)的轴心处设置有一锥形孔,锥形孔壁由至少两个瓣状结构构成;所述涨芯(1)的底部呈锥形,该底部与涨夹(2)上的锥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米富刘洋唐兴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川电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