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10603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包括:马鞍形油箱,马鞍形油箱具有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相连通地设置;第一油泵总成,第一油泵总成设置于第一油室内;第二油泵总成,第二油泵总成设置于第二油室内;第一阀体,第一阀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油泵总成的第一出油管口连通,第一阀体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油泵总成的第二出油管口连通,第一阀体的第三接口与发动机上的高压油泵连通;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一变压泵芯和第二变压泵芯电性连接。本方案中两个变压油泵同时供油,同时解决油泵以固定大功率运行时引起的噪声较大的问题和单油泵流量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技术介绍

1、针对大红旗等匹配v8td、v12td发动机的超级豪华轿车,这些车型不但车体重量大(最高可达5吨以上),而且要求输出扭矩高达800nm以上,一百公里加速时间<4.5s,因此要求发动机的最大瞬时油耗极高,最高可达160kg/h以上,而且发动机为了防止高压油泵的气蚀,对低压油路的油压要求也从传统的3~4bar提高到了5.5bar以上,同时,为了满足超级豪华轿车高油耗下的续驶里程要求,油箱的额定容积都在100l以上,油箱通常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为了躲避豪华轿车四驱或后驱车型的传动机构和排气消声器,油箱只能设计成马鞍形,油箱被分割成主、副两个油室,油箱顶部相通,下部分开,传动机构和排气消声器从油箱的中间穿过,当燃油的液面高度低于马鞍中间的最高点时,马鞍形油箱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小油箱。与传统马鞍形油箱相匹配的油泵系统通常采用一个燃油泵总成布置在主油室内,负责向发动机提供燃油,同时利用虹吸原理将副油室的燃油虹吸到主油室内,但由于大排量超级豪华轿车的油耗极高,目前无法找到成熟的满足流量和压力要求的单油泵资源。

2、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双油泵供油系统,采用双定压油泵方案,即供给油泵的电压直接由发电机提供,始终恒定在13.5v左右,油泵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以全速进行旋转,油泵以最大流量、最大恒定的压力向发动机供油,其中一部分提供给发动机燃烧,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下油耗的要求,另一部分多余的流量会回流到油箱之内,由于油泵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而且两个油泵始终同时在工作,因此两个油泵工作叠加在一起的工作噪声就会很大,当发动机在大负荷工作时,发动机的噪声非常大,可以对全速运转的双油泵噪声进行有效的掩盖,而当发动机怠速运转或处于中小负荷时,由于发动机的噪声变小,无法对全速运转的双油泵噪声进行有效的掩盖,双油泵工作的噪声就会突显出来,有油泵噪声超标的风险,会产生用户抱怨。另外,由于两个油泵始终以最大负荷全速运转,能耗较高,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双油泵散热导致的油温升高也较快,尤其在油箱内油量较小时油温升高更快,过高的油温易产生油路气阻的风险,还会导致车辆加速无力或行车熄火等故障。

3、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双定压油泵供油时噪声较大、单油泵供油时流量不足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定压油泵供油时噪声较大、单油泵供油时流量不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包括:马鞍形油箱,马鞍形油箱具有第一油室和第二油室,第一油室与第二油室相连通地设置;第一油泵总成,第一油泵总成设置于第一油室内,第一油泵总成至少包括第一储油桶及设置于第一储油桶内的第一变压泵芯;第二油泵总成,第二油泵总成设置于第二油室内,第二油泵总成包括第二储油桶及设置于第二储油桶内的第二变压泵芯;第一阀体,第一阀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一油泵总成的第一出油管口连通,第一阀体的第二接口与第二油泵总成的第二出油管口连通,第一阀体的第三接口与发动机上的高压油泵连通;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第一变压泵芯和第二变压泵芯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发动机的燃油需求量调节第一变压泵芯和第二变压泵芯的转速。

3、进一步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一油泵控制器,第一油泵控制器与第一变压泵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一油泵控制器用于调节第一变压泵芯的转速;第二油泵控制器,第二油泵控制器与第二变压泵芯、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二油泵控制器用于调节第二变压泵芯的转速;控制单元通过调节第一油泵控制器和第二油泵控制器的输出电压占空比,以分别调节第一变压泵芯和第二变压泵芯的转速。

4、进一步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一阀体的第三接口与高压油泵相连的管路上,燃油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5、进一步地,第一油泵总成还包括:第一初滤网,第一初滤网设置于第一储油桶内,第一初滤网的出口端与第一变压泵芯的入口端连通;第一精滤器,第一精滤器设置于第一储油桶内,第一精滤器的第一精滤进油端与第一变压泵芯的第一变压出油端连通,第一精滤器的第一精滤出油端与第一油泵总的第一出油管口连通;其中,第一精滤器上设置有第一调压阀,第一调压阀用于调节第一精滤器的出油压力。

6、进一步地,第二油泵总成还包括:第二初滤网,第二初滤网设置于第二储油桶内,第二初滤网的出口端与第二变压泵芯的入口端连通;第二精滤器,第二精滤器设置于第二储油桶内,第二精滤器的第二精滤进油端与第二变压泵芯的第二变压出油端连通,第二精滤器的第二精滤出油端与第二油泵总成的第二出油管口连通;其中,第二精滤器上设置有第二调压阀,第二调压阀用于调节第二精滤器的出油压力。

7、进一步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一伞阀,第一伞阀设置于第一储油桶内;第二阀体,第二阀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变压泵芯的第一驱动出油端连通;第一虹吸管,第一虹吸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阀体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一虹吸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一储油桶连通,第一虹吸管的第三接口与第一伞阀连通;第二虹吸管,第二虹吸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二阀体的第三接口连通,第二虹吸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一储油桶连通,第二虹吸管的第三接口与设置于第二油室内的第二吸油盘连接;第二伞阀,第二伞阀设置于第二储油桶内;第三阀体,第三阀体的第一接口与第二变压泵芯的第二驱动出油端连通;第三虹吸管,第三虹吸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三阀体的第二接口连通,第三虹吸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储油桶连通,第三虹吸管的第三接口与第二伞阀连通;第四虹吸管,第四虹吸管的第一接口与第三阀体的第三接口连通,第四虹吸管的第二接口与第二储油桶连通,第四虹吸管的第三接口与设置于第一油室内的第一吸油盘连接。

8、进一步地,第一油泵总成还包括:第一进油伞阀,第一进油伞阀设置于第一储油桶内,第一储油桶通过第一进油伞阀与第一油室连通,第一进油伞阀用于调节进入第一储油桶的油量。

9、进一步地,第二油泵总成还包括:第二进油伞阀,第二进油伞阀设置于第二储油桶内,第二储油桶通过第二进油伞阀与第二油室连通,第二进油伞阀用于调节进入第二储油桶的油量。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为上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发动机工况信息和燃油温度信息,发动机工况信息至少包括发动机转速信息;基于发动机工况信息和燃油温度信息,确定燃油需求,燃油需求至少包括第一油泵总成的第一需求转速和第二油泵总成的第二需求转速;基于燃油需求,生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第一变压泵芯以第一需求转速运行、第二油泵总成以第二需求转速运行。

1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总成(5)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总成(43)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总成(5)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总成(43)还包括:

9.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

10.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泵总成(5)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泵总成(43)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双变压油泵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强苏鹏纪英杨旭光孙虎王雨晴邢军宝刘欣李锋袁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