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149 阅读:39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提供一种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渔船上,将所捕捞的水母渔获物进行切丝(1)、热处理(2)、冷却甩干(3)的即时加工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的优点是:工序简单,便捷实用,可以很方便地在渔船上即时加工处理水母类渔获物,及时地去除水母类渔获物大部分的水分含量,显著提高水母类渔业作业效率和效益,具有较大的实用性与便捷性,经济实用,适宜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本工艺 方法适宜于在渔船上,对捕捞的海蜇等水母类渔获物进行即时加工,以利于海蜇产品上岸 后的继续深加工。
技术介绍
海蜇通常是民众对水母类海产食品的一种统称,其清脆爽口、风味独特,是佐餐 佳肴,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实际上,在生物学上,海蜇仅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 1891这一个种类,中文名称即为海蜇,是经济价值最高、渔业上最重要的食 用水母类。国内可食用的水母类一般还包括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 Vanhoffen, 1888)、叶腕水母(Lobonema smithi Mayer,1910)、拟叶腕水母(Lobonemoides gracilis Light, 1914)、沙海蜇(Stomolophus meleagris Agassiz, 1862)等几个种类,甚至一些霞水 母类也可以捕捞加工食用,国外其他海域分布的一些大型水母类也可以加工为海蜇食品, 但这些水母类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远远不及海蜇。我国人民食用海蜇有几千年的历史,海 蜇位列“海产八珍”之一,还是一味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具有巨大的药用和保健食品 开发前景,国内海蜇相关的捕捞、养殖、加工等产业年产值达数十亿元。国际上,海蜇食品的 盛行地区为东亚、东南亚,如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相关国际贸易额上亿美元,虽然欧美 等西方国家基本不食用海蜇水母类食品,但海蜇食品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开发推广的潜 力。海蜇食品所来源的水母类生物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其体内水分含量极高,通常为 95%以上。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对于水母类生物的一般印象可能不仅仅是美味的海蜇食品, 与其相关的还有近年来颇多的水母暴发事件及相应水母的蜇伤危害。实际上,这些暴发的 大型水母类如果加工得当,也可以作为海蜇食品,虽然其经济价值远不及海蜇,但其风味及 营养价值与海蜇相差不大。由于水母类水分含量高,传统盐矾腌渍后将丧失大量的水分重 量,腌渍后成品重量与鲜重的比值为加工出成率。其他食用水母类与海蜇经济价值相差巨 大的原因除口味差异、群众喜好程度不同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即是海蜇的腌渍加 工出成率一般高于其他水母类。对于海蜇,蜇皮传统三矾加工出成率一般为10%左右,蜇 头传统三矾加工出成率一般为25%左右,而其他食用水母类的盐矾加工出成率一般都在 10%以下,低者如霞水母类甚至仅为6%左右。如果以水母加工出成率平均值为15%计,即 渔民捕捞的水母类渔获物其中85 %为无价值的水分,对于渔民运输及捕捞作业成本均是一 种极大地浪费。如果可以在渔船上,将捕捞的水母即时进行加工,去除大部分的水分,则将 极大地提高水母类渔业作业效率和效益。海蜇相关的专利设计数量较多,其中有关海蜇食品加工的专利约有数十种,大多 是关于海蜇加工机械、海蜇即食食品及其包装、传统盐矾腌渍海蜇工艺等专利。如申请号为 92112320、01107851、200410036572、200510046483 等相关专利。申请号为 92112320 的专利 是一种即食海蜇食品工艺,其所使用的原材料可能是传统盐矾腌渍后的海蜇产品。申请号为01107851的专利采用醋浸泡海蜇并低温保存的工艺。申请号为200410036572的专利直 接采用冷冻的方法保存海蜇。申请号为200510046483的专利将海蜇打碎成浆后加多糖重 新固化成型的工艺。前述专利都是在陆地建厂进行海蜇产品深加工的专利设计,目前尚未 见到在渔船上进行水母类即时加工的工艺和专利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目前国内现有技术在该领域内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渔船上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是将捕捞的水母渔获物进行切丝、热处理、冷却甩 干的工艺处理,利用热处理的方式使水母类渔获物组织迅速脱水、变性,冷却甩干后即可进 行后续的深加工,减少渔获物的水分含量,提高后续加工的出成率,并且工序简单,便捷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研制了一种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该海蜇船上 即时加工工艺包含如下步骤在渔船上,将所捕捞的水母渔获物进行切丝1、热处理2、冷却 甩干3的即时加工处理。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切丝1、热处理2、冷却甩干3工序,所使用的都是 自然海水。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切丝1工序,采用成熟的海蜇切丝加工机械进行 加工,水母组织切丝后的厚度在0. 5 2. 0厘米之间。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热处理2工序,采用85 95 °C的海水将切好的海 蜇丝进行热处理2 5分钟,使水母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失去50% 70%的水分重量。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冷却甩干3工序,采用自然海水淋洗冷却热处理 2后的海蜇丝,再进行低速甩干,甩干的转速在30 180转/分之间,甩干时间在4 30分 钟之间,冷却甩干3工序使所处理得水母进一步失去约10% 20%的水分重量。本专利技术工艺的优点是工序简单,便捷实用,可以很方便地在渔船上即时加工处理 水母类渔获物,显著提高水母类渔业作业效率和效益,具有较大的实用性与便捷性,经济实 用,适宜广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图中标号1为海蜇切丝工序,2为热处理工序,3为冷却甩干工序。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研制了一种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采取如下工序在渔船上,将所捕捞的 水母渔获物进行切丝1、热处理2、冷却甩干3的即时加工处理。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切丝1、热处理2、冷却甩干3工序,所使用的都是 自然海水。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切丝1工序,采用成熟的海蜇切丝加工机械进行 加工,水母组织切丝后的厚度在0. 5 2. 0厘米之间。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热处理2工序,采用85 95°C的海水将切好的海4蜇丝进行热处理2 5分钟,使水母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失去50% 70%的水分重量。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的冷却甩干3工序,采用自然海水淋洗冷却热处理 2后的海蜇丝,再进行低速甩干,甩干的转速在30 180转/分之间,甩干时间在4 30分 钟之间,冷却甩干3工序使所处理得水母进一步失去约10% 20%的水分重量。切丝1工序可采用已有市售的多种海蜇切丝加工机械进行加工,水母组织切丝后 的厚度在0. 5 2. 0厘米之间,根据水母不同种类组织的柔韧性和水分含量不同而有所调 整,组织柔韧性差、水分含量高的水母种类切丝偏厚一些,组织柔韧性较好、水分含量低的 水母种类切丝偏薄一些。热处理2工序采用85 95 °C的海水将切好的海蜇丝进行热处理2 5分钟,热处 理温度和时长据水母不同种类组织的柔韧性和水分含量不同而有所调整,组织柔韧性差、 水分含量高的水母种类热处理温度偏高、时间偏长一些,组织柔韧性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水 母种类热处理温度偏低、时间偏短一些。热处理的目的在于利用水母组织遇热脱水变性 的特性,由于海蜇产品已经切成了海蜇丝,可以使海蜇丝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内失去50% 70%的水分重量。冷却甩干3工序采用自然海水淋洗冷却热处理后的海蜇丝,再进行低速甩干。甩 干的转速在30 180转/分之间,甩干时间在5 30分钟之间。甩干转速和时长据水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渔船上,将所捕捞的水母渔获物进行切丝(1)、热处理(2)、冷却甩干(3)的即时加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丝(1)、热处 理(2)、冷却甩干(3)工序,所使用的都是自然海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船上即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丝(1)工序, 采用成熟的海蜇切丝加工机械进行加工,水母组织切丝后的厚度在0. 5 2. 0厘米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奎马彩华高天翔张秀梅王绍军张楠毛佳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5年03月10日 08:32
    《船上》是元朝诗人王冕的作品之一。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