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5010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23 21:48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包括轮轴、轴承座、第一轴承、止动垫圈和圆螺母,轮轴两端均连接有第一轴承和轴承座,第一轴承内圈连接轮轴,外圈连接轴承座,轴承座内周壁沿周向连接有第一环凸部,第一轴承上且靠近轮轴内侧的外圈端面与第一环凸部相抵,止动垫圈内圈连接有内齿,止动垫圈外圈连接有至少十个周向等距分布的外齿,轮轴外周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槽,圆螺母外周壁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止动垫圈套接在轮轴上,内齿卡在第一限位槽内,圆螺母螺纹连接在轮轴上,圆螺母位于止动垫圈外侧并与止动垫圈相抵,外齿卡在第二限位槽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容易导致对轴承的限位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讲是指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1、三角履带轮是一种替代轮胎的机械结构,它能够保证车辆在砂石、冰雪、泥泞、涉水等特殊路面上行驶,也可用于深海作业的探索机器上,保证探索机器的正常行驶,广泛应用于履带式车辆上。目前市面上的三角履带包括履带、行走架、驱动轮等轮系,其中,支重轮、引导轮等轮系连接在行走架底端,而主轴则连接在行走架的顶端。支重轮、引导轮等轮组连接结构中主要通过轴承实现轮与轴之间的转动连接。以支重轮轮组为例,主要包括轮轴、轴承座和轴承,轮轴两端均连接有轴承和轴承座,轴承座通过轴承与轮轴转动连接,而支重轮则连接在轴承座上,为防止轴承在轮轴上发生轴向移动,轴承座内周壁上沿周向连接有环凸部,轴承一端端面与环凸部相抵,而其另一端面则通过止动垫圈和圆螺母固定。止动垫圈内圈设置内齿卡入轮轴的限位槽中,圆螺母螺纹连接在轮轴上并且与止动垫圈相抵,使得止动垫圈与轴承内圈相抵,再将止动垫圈外圈的外齿卡入到圆螺母的限位槽中,防止圆螺母相对轮轴转动而失去止动垫圈对轴承的限位作用。然而,目前的轮组连接结构中的止动垫圈大多为国标产品,其外齿分布在止动垫圈的外圈两侧,每侧各三个,当圆螺母拧紧在轮轴上使得止动垫圈与轴承相抵时,圆螺母的限位槽不一定对准其中一个外齿,此时为了外齿能够卡入圆螺母的限位槽中,需要转动圆螺母,这样会导致止动垫圈与轴承之间的抵接松动,对轴承的限位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容易导致对轴承的限位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包括轮轴、轴承座和第一轴承,轮轴两端均连接有一第一轴承和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内圈连接轮轴,第一轴承外圈连接轴承座,轴承座内周壁上沿周向连接有第一环凸部,第一轴承上且靠近轮轴内侧的外圈端面与第一环凸部相抵,其中,还包括止动垫圈和圆螺母,止动垫圈内圈连接有内齿,止动垫圈外圈连接有至少十个外齿且若干外齿沿止动垫圈外圈周向等距分布,轮轴外周壁上设有与内齿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圆螺母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外齿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止动垫圈套接在轮轴上,止动垫圈位于第一轴承外侧并与第一轴承相抵,内齿卡在第一限位槽内,圆螺母螺纹连接在轮轴上,圆螺母位于止动垫圈外侧并与止动垫圈相抵,其中一个外齿卡在第二限位槽内。

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在对第一轴承进行限位时,先将止动垫圈套接到轮轴上并且内齿卡入到第一限位槽中,之后将圆螺母螺纹连接到轮轴上使得止动垫圈与第一轴承内圈相抵,由于止动垫圈的外齿数量为多个并且均匀等距分布,大大提高了当圆螺母拧紧时其中一个外齿对准第二限位槽的概率,并且外齿的数量越多,此概率越高,避免为了外齿对准第二限位槽而松动圆螺母,大大提高了止动垫圈对第一轴承限位的稳定性。

4、作为改进,轮轴上设有螺纹,螺纹自轮轴端部往轮轴内侧延伸,螺纹上且靠近轮轴内侧的一端设有退刀槽,退刀槽内套接有垫片,垫片位于止动垫圈和第一轴承之间,垫片上且靠近轮轴内侧的一端端面与第一轴承内圈相抵,垫片上且靠近轮轴外侧的一端端面位于螺纹处,止动垫圈通过垫片与第一轴承内圈相抵;采用此种结构,在轮轴的螺纹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加工出退刀槽,通过设置垫片封堵退刀槽,防止止动垫圈陷入到退刀槽中而造成相对轮轴的径向偏移,进一步提高止动垫圈对第一轴承限位的稳定性。

5、作为改进,圆螺母外周壁上设有四个沿周向等距分布的第二限位槽;采用此种结构,通过设置四个第二限位槽,进一步确保圆螺母拧紧时外齿能够卡入第二限位槽中。

6、作为改进,本技术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圈连接轮轴,第二轴承外圈连接轴承座,第二轴承位于第一轴承的内侧,第一环凸部连接在轴承座内周壁中部,第二轴承上且靠近第一轴承的外圈端面与第一环凸部相抵,轮轴外周壁中部沿周向连接有第二环凸部,第二轴承上且靠近轮轴内侧的内圈端面与第二环凸部相抵;采用此种结构,通过第一环凸部和第二环凸部对第二轴承进行限位,如此一来止动垫圈抵住第一轴承之后能够同时起到对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限位作用。

7、作为改进,轴承座上且靠近轮轴外侧的端面上连接有端盖,端盖覆盖轮轴端面;采用此种结构,防止外部泥水进入到轮组连接结构中。

8、作为改进,端盖与轴承座之间连接有密封圈;采用此种结构,提高端盖与轴承座之间的密封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包括轮轴(1)、轴承座(2)和第一轴承(3),所述轮轴(1)两端均连接有一所述第一轴承(3)和一所述轴承座(2),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连接所述轮轴(1),所述第一轴承(3)外圈连接所述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内周壁上沿周向连接有第一环凸部(4),所述第一轴承(3)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外圈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凸部(4)相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垫圈(5)和圆螺母(6),所述止动垫圈(5)内圈连接有内齿(7),所述止动垫圈(5)外圈连接有至少十个外齿(8)且若干所述外齿(8)沿所述止动垫圈(5)外圈周向等距分布,所述轮轴(1)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内齿(7)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9),所述圆螺母(6)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外齿(8)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10),所述止动垫圈(5)套接在所述轮轴(1)上,所述止动垫圈(5)位于所述第一轴承(3)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轴承(3)相抵,所述内齿(7)卡在所述第一限位槽(9)内,所述圆螺母(6)螺纹(11)连接在所述轮轴(1)上,所述圆螺母(6)位于所述止动垫圈(5)外侧并与所述止动垫圈(5)相抵,其中一个所述外齿(8)卡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上设有螺纹(11),所述螺纹(11)自所述轮轴(1)端部往所述轮轴(1)内侧延伸,所述螺纹(11)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一端设有退刀槽(12),所述退刀槽(12)内套接有垫片(13),所述垫片(13)位于所述止动垫圈(5)和所述第一轴承(3)之间,所述垫片(13)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相抵,所述垫片(13)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外侧的一端端面位于所述螺纹(11)处,所述止动垫圈(5)通过所述垫片(13)与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螺母(6)外周壁上设有四个沿周向等距分布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轴承(14),所述第二轴承(14)内圈连接所述轮轴(1),所述第二轴承(14)外圈连接所述轴承座(2),所述第二轴承(14)位于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凸部(4)连接在所述轴承座(2)内周壁中部,所述第二轴承(14)上且靠近所述第一轴承(3)的外圈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凸部(4)相抵,所述轮轴(1)外周壁中部沿周向连接有第二环凸部(15),所述第二轴承(14)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内圈端面与所述第二环凸部(15)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外侧的端面上连接有端盖(16),所述端盖(16)覆盖所述轮轴(1)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16)与所述轴承座(2)之间连接有密封圈(1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包括轮轴(1)、轴承座(2)和第一轴承(3),所述轮轴(1)两端均连接有一所述第一轴承(3)和一所述轴承座(2),所述第一轴承(3)内圈连接所述轮轴(1),所述第一轴承(3)外圈连接所述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2)内周壁上沿周向连接有第一环凸部(4),所述第一轴承(3)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外圈端面与所述第一环凸部(4)相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动垫圈(5)和圆螺母(6),所述止动垫圈(5)内圈连接有内齿(7),所述止动垫圈(5)外圈连接有至少十个外齿(8)且若干所述外齿(8)沿所述止动垫圈(5)外圈周向等距分布,所述轮轴(1)外周壁上设有与所述内齿(7)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槽(9),所述圆螺母(6)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外齿(8)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槽(10),所述止动垫圈(5)套接在所述轮轴(1)上,所述止动垫圈(5)位于所述第一轴承(3)外侧并与所述第一轴承(3)相抵,所述内齿(7)卡在所述第一限位槽(9)内,所述圆螺母(6)螺纹(11)连接在所述轮轴(1)上,所述圆螺母(6)位于所述止动垫圈(5)外侧并与所述止动垫圈(5)相抵,其中一个所述外齿(8)卡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1)上设有螺纹(11),所述螺纹(11)自所述轮轴(1)端部往所述轮轴(1)内侧延伸,所述螺纹(11)上且靠近所述轮轴(1)内侧的一端设有退刀槽(12),所述退刀槽(1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开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宁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