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89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2:02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及充电桩,涉及充电散热设备领域。本技术提供的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支持在充电时,连接汽车上的车载液冷热交换器形成冷却水循环,并通过补水箱向冷却水循环中补充冷却水,控制器控制第一循环泵工作以使冷却水开始循环,对电池进行辅助散热,从而解决了未配置液冷散热系统的车载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无法满足散热需求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压缩机、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工作,使得制冷介质循环对冷却水制冷,以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且本申请支持制冷剂循环中的散热风机接入冷却水循环,通过散热风机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


技术介绍

1、目前电动汽车电池的散热方式包括液冷散热和风冷散热基于成本考虑,电动汽车根据自身电池工况进行相应的散热设计。如:纯电动重卡均装有较大容量的能量型动力电池,一般主流电池容量如:282kwh、350kwh、422kwh等甚至更大。由于纯电动重卡在行驶和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发热量较大,风冷冷却方式无法满足电池的散热冷却性能要求,需要进行更高效的辅助散热和冷却,以保证动力电池能够连续、稳定、安全地工作,因此,在重卡上均配套安装有专用液冷循环系统,主要有液冷箱、电控泵、散热板/风扇、循环管路等组成。循环管路与动力电池液冷循环进、出口连接,由电控泵提供循环动力,将液冷箱中的液冷介质导入动力电池液冷通道,对电池进行冷却,再将吸热升温后的液冷介质导出回到液冷箱中,由散热风扇对液冷箱中液冷介质进行散热冷却,以此循环往复工作。纯电动轻卡的一般主流电池容量不超过100kwh,远小于重卡匹配动力电池容量。实际运行过程中,风冷冷却方式可满足轻卡动力电池的散热需求;虽然在运行过程中能基本保证温度趋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补水箱(1),每个所述补水箱(1)的出水口经设置电动阀门的管路连接缓存水箱(2),所述缓存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循环泵(3),所述第一循环泵(3)经管路连接循环水对接接头(4),所述循环水对接接头(4)对接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接口;所述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连接换热器(6)的一次侧,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连接所述缓存水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对接接头(4)包括:设置阀门的进水接口、回水接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水接口连接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补水箱(1),每个所述补水箱(1)的出水口经设置电动阀门的管路连接缓存水箱(2),所述缓存水箱(2)的出水口连接第一循环泵(3),所述第一循环泵(3)经管路连接循环水对接接头(4),所述循环水对接接头(4)对接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接口;所述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连接换热器(6)的一次侧,所述换热器(6)一次侧连接所述缓存水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对接接头(4)包括:设置阀门的进水接口、回水接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水接口连接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进水口和第一循环泵(3),所述回水接口连接所述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回水口和换热器(6)的一次侧进水口,所述换热器(6)的一次侧出水口连接所述缓存水箱(2),设置阀门的排气口用于在给车载液冷热交换器提供冷却水时进行放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电池充电冷却的充电桩液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对接接头(4)的回水接口连接所述车载液冷热交换器(5)的回水口和第一分流阀,所述第一分流阀一方面连接换热器(6)的一次侧进水口,所述第一分流阀另一方面连接散热风机(8)的一组管路,所述换热器(6)的一次侧出水口连接第二分流阀,所述散热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羿张庆鹏冯超潘星屹刘晓艺顾广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