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01584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59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吸盘主体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贯通的容纳槽且多个容纳槽阵列排布;多个磁吸件,多个磁吸件设置于多个容纳槽内;多个吸附组件,多个吸附组件设置在多个容纳槽内,吸附组件包括:阀芯和吸附件,吸附件位于容纳槽的下端,用于吸附工件,磁吸件选择性地吸合阀芯;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阀芯用于连通抽真空装置和吸附件;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阀芯不连通抽真空装置和吸附件。其中,根据工件的尺寸,控制任意多个磁吸件通电,吸附所对应的多个阀芯上移,以在多个吸附件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吸附件吸附工件,无需人工介入,通过控制不同的磁吸件通电,即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真空吸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吸盘


技术介绍

1、电路板板件搬运通常都是使用手动调节的吸附装置,现在业内也有部分设计使用自动调节装置,自动调节通常通过丝杠、皮带、电磁阀等结构实现吸附装置在长宽方向的工作区域调整。电路板实际生产制程中需要单张板件搬运,而搬运通常使用真空吸附装置。

2、相关技术中,由于实际工况中电路板尺寸多批次多规格,大小尺寸不一且切换频繁,常常需要人工介入并通过不断调整真空吸附装置实现吸附区域大小的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真空吸盘,根据工件的尺寸,控制任意多个磁吸件通电,吸附所对应的多个阀芯上移,以在所对应的吸附件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吸附件吸附工件,无需人工介入,通过控制不同的磁吸件通电,即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所述吸盘主体设置有多个沿高度方向贯通的容纳槽且多个所述容纳槽阵列排布;多个磁吸件,多个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纳槽内且密封所述容纳槽的上端;多个吸附组件,多个所述吸附组件设置在多个所述容纳槽内且位于多个所述磁吸件下方,吸附组件包括:阀芯和吸附件,所述吸附件位于容纳槽的下端,用于吸附工件,所述磁吸件选择性地吸合所述阀芯,以使所述阀芯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芯用于连通所述抽真空装置和所述吸附件;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不连通所述抽真空装置和所述吸附件。

>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真空吸盘,根据工件的尺寸,控制任意多个磁吸件通电,吸附所对应的多个阀芯上移,以在吸附件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吸附件吸附工件,无需人工介入,通过控制不同的磁吸件通电,即可适配于不同尺寸的工件。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盘主体内部开设有抽气口和多个第一气流通道,多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抽气口连通,多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上间隔设置且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吸盘主体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多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任意一排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多列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且任意一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连通多排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阀芯包括:进气口和多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吸附件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多个所述出气口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口绕所述阀芯的周侧设置且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连通。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盘主体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位于第二面板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磁吸件设置于多个第一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所述吸附组件设置于多个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形成所述容纳槽;且所述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自密封,所述吸附件和所述抽真空装置不连通。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阀芯且下端连通所述吸附件。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部分所述阀芯配合在所述第一孔部内,部分所述连接件配合在所述第二孔部内,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之间形成台阶部,所述阀芯选择性地与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台阶部用于限位。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限位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孔部的内壁抵接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背离所述第一面板的一侧的周侧抵接且下端与所述吸附件固定连接。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件内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沿高度方向贯通所述吸附件,所述第四通孔的上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第四通孔的下端与工件抵接,以在所述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吸附工件。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附件为弹性件。

13、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0)内部开设有抽气口(13)和多个第一气流通道(14),多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抽气口连通,多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上间隔设置且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吸盘主体(10)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15),多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任意一排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连通多列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且任意一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连通多排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1)包括:进气口(311)和多个出气口(312),所述进气口(311)与所述吸附件(32)连通,所述进气口(311)和多个所述出气口(312)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口(312)绕所述阀芯(31)的周侧设置且与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0)包括: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所述第一面板(11)位于第二面板(12)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面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多个磁吸件(20)设置于多个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板(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1),多个所述吸附组件(30)设置于多个第二通孔(121)内,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形成所述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30)还包括:连接件(33),所述连接件(33)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33)内设置有第三通孔(331),所述第三通孔(331)的上端连通所述阀芯(31)且下端连通所述吸附件(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121)包括:第一孔部(123)和第二孔部(124),部分所述阀芯(31)配合在所述第一孔部(123)内,部分所述连接件(33)配合在所述第二孔部(124)内,所述第一孔部(123)和所述第二孔部(124)之间形成台阶部(125),所述阀芯(31)选择性地与所述台阶部(125)抵接,所述台阶部(125)用于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3)包括:连接部(332)和限位部(333),所述连接部(332)和所述限位部(333)相连接,所述连接部(332)的周侧与所述第二孔部(124)的内壁抵接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333)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21)背离所述第一面板(11)的一侧的周侧抵接且下端与所述吸附件(3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32)内设置有第四通孔(321),所述第四通孔(321)沿高度方向贯通所述吸附件(32),所述第四通孔(321)的上端与所述进气口(311)连通,所述第四通孔(321)的下端与工件抵接,以在所述阀芯(31)处于第一位置时吸附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32)为弹性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0)内部开设有抽气口(13)和多个第一气流通道(14),多个所述第一气流通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抽气口连通,多个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上间隔设置且和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吸盘主体(10)内部还开设有多个第二气流通道(15),多个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多排多列设置,任意一排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连通多列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且任意一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5)连通多排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31)包括:进气口(311)和多个出气口(312),所述进气口(311)与所述吸附件(32)连通,所述进气口(311)和多个所述出气口(312)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口(312)绕所述阀芯(31)的周侧设置且与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10)包括:第一面板(11)和第二面板(12),所述第一面板(11)位于第二面板(12)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面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面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1),多个磁吸件(20)设置于多个第一通孔(111)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1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面板(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21),多个所述吸附组件(30)设置于多个第二通孔(121)内,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李冬青李香滨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