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00444 阅读:4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悬吊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和位于中部结构两边的边缘结构;所述中部结构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编织悬吊带包含中部结构和边缘结构,边缘结构采用复丝材料制成编链组织,打破了传统的整张裁剪造成边缘开放脱散状态,复丝柔软,编链不脱散,植入人体的异物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入类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据统计,此病在50岁以上妇女中的 发病率在30%以上。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是用外科手术,采用尿道、膀胱颈悬吊术将 松弛下垂的尿道悬吊提高。因而,为了配合悬吊术的应用也就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尿道吊带。 通常采用的悬吊带是整张针织品裁剪而成的悬吊带,边缘的单丝是开放的。这就会带来两 个问题首先针织品最大的特点是“脱散性”,开放状态虽然经过热定型,也不能做到完全定 型。其次由于边缘经过定型,材料很容易发硬,而且开放状态的单丝会有毛刺类现象,造成 植入人体后异物感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脱散、防粘连、低异物感 的编织悬吊带。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和位于中 部结构两边的边缘结构;所述中部结构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为两 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所述边缘结构采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所述边缘结构采用可降解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所述编织悬吊带宽度为1 2cm ;其上的孔隙为2 2. 5mm。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①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 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②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 织中将步骤①编织好的中部结构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悬吊带 包含中部结构和边缘结构,边缘结构采用复丝材料制成编链组织,打破了传统的整张裁剪 造成边缘开放脱散状态,复丝柔软,编链不脱散,植入人体的异物感大大降低。(2)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悬吊带的边缘结构所采用的复丝有两大类选择,一类是聚丙烯 复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这类复丝极大地提高了边缘结构的柔软度;另一类是采用可 降解且降解周期较长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这种材料编织的边缘结构在植入人体 后,两周强力降解为60%左右,三周强力降解为40%左右,五周后强力基本降解为零。而编 织悬吊带中部结构所用的双根编织的聚丙烯单丝,是非吸收性的材料,不会被组织酶作用而发生降解和软化,因此采用可降解材料编织边缘结构的悬吊带,不仅在进行手术时及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编织吊带不脱散,并且随着人体纤维组织的长入,编织悬吊带二边缘封口 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强力逐渐降解时,编织悬吊带的中部结构已被人体纤维组织永久固定, 当五周后,中部结构已与人体组织融为一体,修复的目的已达到,强力降解为0,人体不会有 异物感。(3)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悬吊带的宽度很窄,只有1 2cm,孔隙很大,孔隙的最大处约有 2. 5mm,保持了悬吊带柔软的特性。(4)本专利技术的编织悬吊带非常柔软,具有可弯曲性,其拉伸强力很大,对普通伤口 的愈合也没有明显的损害,对人体内脏所产生的粘附程度和严重性均可减弱,克服了最小 内脏组织的附着,能保证在最大应变下保持最佳的稳定性,完全能满足临床手术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 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中部结构1、边缘结构2。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编织悬吊带)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包括中部结构1和位于中部结构1两边的边缘结 构2。中部结构1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2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 编链组织。边缘结构2采用聚丙烯复丝材料。编织悬吊带宽度为1 2cm;其上的孔隙为 2 2. 5mm。(实施例2、编织悬吊带)仍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边缘结构2 采用涤纶复丝材料。(实施例3、编织悬吊带)仍见图1,本实施例的编织悬吊带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边缘结构 2采用可降解的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由90%的乙交酯与10%的丙交酯共聚纺 丝而成。这种材料编织的边缘结构在植入人体后,两周强力降解为60%左右,三周强力降解 为40%左右,五周后强力基本降解为零。而编织悬吊带中部结构所用的双根编织的聚丙烯 单丝,是非吸收性的材料,不会被组织酶作用而发生降解和软化,因此采用可降解材料编织 边缘结构的悬吊带,不仅在进行手术时及比较长一段时间内,编织吊带不脱散,并且随着人 体纤维组织的长入,编织悬吊带二边缘封口用的可降解材料的强力逐渐降解时,编织悬吊 带的中部结构已被人体纤维组织永久固定,当五周后,中部结构已与人体组织融为一体,修 复的目的已达到,强力降解为0,人体不会有异物感。(实施例4、编织方法)编织悬吊带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采用经编机设备,在做经轴时,选用两种不同色彩、不同线径的聚丙烯单丝,采 用针织经编编织技术、运用双梳同向垫纱编织方法制备而成经平组织的中部结构1 ;②选用聚丙烯复丝材料或涤纶复丝材料或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在编 织中将步骤①编织好的中部结构1的两边的聚丙烯线圈用编链结构封闭而形成边缘结构 2。采用这种方法编织的编织悬吊带能获得边缘防脱散、防粘连,植入人体后降低人 体异物感的良好临床效果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由 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结构(1)和位于中部结构(1)两边的边缘结构(2);所述中部结构(1)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2)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结构(1)和位于中部结构(1)两边的边缘结构(2);所述中部结构(1)为双根聚丙烯单丝编织的经平组织;边缘结构(2)为两根复丝材料编织的编链组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2)采用聚丙烯复 丝材料或者涤纶复丝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悬吊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结构(2)采用可降解的 聚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复丝材料,由90%的乙交酯与10%的丙交酯共聚纺丝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康蒂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