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8230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7
本公开涉及一种仓储系统,包括载具和提升机。在载具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所述高位储存区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的储存位,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的接驳位;所述提升机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以及相对于提升架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对目标物进行转运。本公开通过在提升机的承载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使提升机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从而增强了提升机的运载效率,进而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物流仓储,具体涉及一种仓储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为了提升仓库的利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解决仓储问题。自动化立体仓库通常设置有高位仓储区和地面拣选区,在高位仓储区中通常采用自动引导车(agv)或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实现自动化运输目标物。而在地面拣选区和高位仓储区之间,以及高位仓储区的各层之间,通常采用提升机转运目标物。

2、在现有技术中,提升机每次只能转运一个目标物,无法同时运载多个目标物,这样的设置极大限制了提升机的运载能力。而且目前的提升机调度效率较低,一次只能单线执行一项任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空载运行的情况。增强提升机的运载效率是物流仓储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

2、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仓储系统,包括:

3、载具,在载具在高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高位储存区;所述高位储存区包括用于储存目标物的储存位,以及用于转运目标物的接驳位;

4、提升机,所述提升机包括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提升架,以及相对于提升架在高度方向上运动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承载位,每个承载位被构造为用于承载至少一个目标物;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相应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对目标物进行转运。

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上的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部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转动;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转动至使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对接。

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位储存区设置有与所述接驳位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所述接驳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输送至所述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进行转运。

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对接的上架缓存区和出库缓存区,经所述提升机转运至接驳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转运至所述上架缓存区;待出库的目标物被构造为经所述出库缓存区输送至接驳位,以被所述提升机转运。

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接驳位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转动至使另一所述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对接,以在另一所述承载位与所述接驳位之间转运另一所述目标物。

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接驳位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的接驳位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的目标物。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的目标物进行转运。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上的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驳位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所述承载部上的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与相应的接驳位对接。

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提升机,至少两个接驳位设置在高位储存区上与相应承载位对应的位置。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围成的u型槽;所述提升机位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三个,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二侧壁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设置在邻近第三侧壁的位置;至少三个接驳位被构造为用于与承载部上对应的承载位对接。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中设置有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围成的贯通槽;所述提升机位于所述贯通槽内,所述接驳位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的位置,且被构造为与承载部上对应的承载位对接。

15、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呈圆盘结构,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承载位,四个所述承载位被构造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部的圆周方向上。

16、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或者接驳位上设置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接驳位与所述承载位之间转运所述目标物。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位于底层的输送装置,所述承载部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底层的输送装置对接,以将目标物从承载位转运至输送装置,或者将输送装置上的目标物转运至承载位上。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输送装置被构造为与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对应。

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承载位对接的对接位,还包括与所述对接位连通的暂存位;经所述提升机搬运至对接位的目标物被构造为输送至暂存位进行暂存;或者是位于暂存位上的目标物被配置为输送至对接位,以供转移至承载位上。

20、本公开的一个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提升机的承载部上设置至少两个承载位,使提升机每次可以搬运至少两个目标物,从而增强了提升机的运载效率。本公开通过增强提升机的运载效率,使仓储系统的整体运载效率升高,从而使仓储系统出入库的效率升高。

21、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部(22)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21)转动至使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区(11)设置有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所述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所述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3)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13)对接的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经所述提升机(2)转运至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转运至所述上架缓存区(14);待出库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经所述出库缓存区(15)输送至接驳位(13),以被所述提升机(2)转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至使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以在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之间转运另一所述目标物(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进行转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驳位(13)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所述承载部(22)上的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与相应的接驳位(13)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提升机(2),至少两个接驳位(13)设置在高位储存区(11)上与相应承载位(23)对应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围成的U型槽;所述提升机(2)位于所述U型槽内,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三个,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二侧壁(162)的位置,至少一个接驳位(13)设置在邻近第三侧壁(163)的位置;至少三个接驳位(13)被构造为用于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中设置有被构造为由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围成的贯通槽;所述提升机(2)位于所述贯通槽内,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四个,分别设置在邻近第一侧壁(161)、第二侧壁(162)、第三侧壁(163)、第四侧壁(164)的位置,且被构造为与承载部(22)上对应的承载位(23)对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呈圆盘结构,在所述承载部(22)上设置有四个所述承载位(23),四个所述承载位(23)被构造为均匀分布在所述承载部(22)的圆周方向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2)或者接驳位(13)上设置有取放机构,所述取放机构被构造为在所述接驳位(13)与所述承载位(23)之间转运所述目标物(3)。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储系统还包括位于底层的输送装置(4),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底层的输送装置(4)对接,以将目标物(3)从承载位(23)转运至输送装置(4),或者将输送装置(4)上的目标物转运至承载位(23)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4)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输送装置(4)被构造为与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所述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承载部(22)为被构造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提升架(21)转动至使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储存区(11)设置有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的缓存区,位于所述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输送至所述缓存区进行缓存,或者是,位于缓存区的目标物(3)被配置为输送至接驳位(13)进行转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区包括分别与接驳位(13)对接的上架缓存区(14)和出库缓存区(15),经所述提升机(2)转运至接驳位(13)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转运至所述上架缓存区(14);待出库的目标物(3)被构造为经所述出库缓存区(15)输送至接驳位(13),以被所述提升机(2)转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相对于提升架(21)转动至使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对接,以在另一所述承载位(23)与所述接驳位(13)之间转运另一所述目标物(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3)在当前对接的承载位(23)、接驳位(13)之间转运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与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接驳位(13)对接,以转运另一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向同一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对不同高位储存区(11)的目标物(3)进行转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所述高位储存区(11)上的接驳位(13)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接驳位(13)被构造为分别对应所述承载部(22)上的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所述承载部(22)被构造为在高度方向上运动至使至少两个所述承载位(23)与相应的接驳位(13)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仓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1)被构造为至少部分包围所述提升机(2),至少两个接驳位(13)设置在高位储存区(11)上与相应承载位(23)对应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国谢京京姚元宋明潞李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极智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