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7592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包括炉体支撑架主体,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侧向限位的侧向限位组件和用于对转炉的轴向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组件,所述侧向限位组件包括滚圈托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滚圈托轮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的相对位置的托轮调节组件。本技术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包括侧向限位组件和轴向限位组件,可以在转炉转动时对炉体起支撑作用,尤其是采用的与滚圈托轮相配合的托轮调节组件,能对炉体支撑架主体上的滚圈托轮受到的载荷进行自动调节,使得两侧滚圈托轮受力均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更换维修频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产连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炼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辅助设备。


技术介绍

1、转炉炉体的机械部分由一个带有滚圈的炉体、一套炉体支撑架、一套炉体倾动装置及一套炉体旋转装置组成。炉体支撑架可以由倾动装置驱动,带动炉体以0-1.0rpm的速度进行360°翻转;在冶炼过程中,炉体与水平面呈30°左右夹角,炉体旋转装置带动炉体在炉体支撑架上绕中心轴自转,自转速度的变化范围为0.5-15rpm,从而达到冶炼工艺要求。

2、炉体支撑架是转炉自转和倾动的重要承载和传动部件,需要承受炉体的载荷以及传递倾动力矩。由于支撑架是焊接箱梁结构,根据焊接件的最高公差要求,仍无法达到托轮的安装精度要求,通常需要增加调整垫片进行调整,但仍无法使炉体重力均匀分配在两侧托轮上。转炉转动时,从炉体支撑架侧面支撑的托轮由于受到的载荷不均匀,造成单侧荷载远超过单侧轴承(托轮的组成部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力而使轴承提前损坏报废,造成设备需要经常维修,严重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该炉体支撑架上的托轮受到的载荷可进行自动调节,使得两侧托轮受力更均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频率,提高生产连续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包括炉体支撑架主体,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侧向限位的侧向限位组件和用于对转炉的轴向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组件,所述侧向限位组件包括滚圈托轮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滚圈托轮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的相对位置的托轮调节组件。

3、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滚圈托轮包括第一轮体与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轮体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上,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轮体的第一开口与用于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二轴体的第二开口,所述托轮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轴体在所述第二开口中的位置以实现所述滚圈托轮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4、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托轮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固定块、第一碟簧和压块;所述压块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中,靠近所述第二轴体设置,且所述压块远离所述第二轴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所述固定块固设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的侧面上,靠近所述压块设置,且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调节螺杆的第四开口;所述调节螺杆位置可调节的设于所述第四开口和第三开口中,所述第一碟簧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外且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中。

5、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托轮调节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上,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三开口中,且靠近所述固定块以将所述第一碟簧封堵设于所述第三开口中。

6、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一个所述滚圈托轮配套设置两个所述托轮调节组件,两个所述托轮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体的上下两侧处。

7、本技术中,滚圈托轮安装在炉体支撑架主体内部,炉体进行轴向转动时,滚圈托轮会随着炉体一同进行转动,滚圈托轮配套安装有托轮调节组件,使炉体压着滚圈托轮时,留有径向运动的空间。压块放置在炉体支撑架主体内部(即第二开口)、第二轴体的外侧,压块内部有一空腔(即第三开口),用于放置第一碟簧,第一碟簧被固定块锁在第三开口中,在该处进行压缩或伸长。炉体支撑架主体外部安装了固定块,固定块中安装一调节螺杆,可通过调节螺杆调整第一碟簧的受压状态,从而调节滚圈托轮在炉体支撑架主体内径向移动的位置,调整两个滚圈托轮的受力情况。

8、初始时,需通过调节螺杆调整好滚圈托轮的位置。转动调节螺杆,通过调节螺杆及第一碟簧推动压块,压块推动滚圈托轮的第二轴体进行位置的调节。转炉倾倒后,滚圈托轮受压,第一碟簧处于压缩状态,炉体进行轴向转动,如果出现单侧滚圈托轮与炉体接触载荷过大的现象时,此时,接触载荷小一侧滚圈托轮处的托轮调节组件中的第一碟簧受到的力变小,第一碟簧伸长,推动压块对滚圈托轮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实现两个滚圈托轮的受力均衡,平衡两侧滚圈托轮受到的载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频率,提高生产连续性。

9、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用于在转炉进行向下倾倒时托住转炉的限位压轮座和限位压轮,所述限位压轮座设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上方,所述限位压轮设于所述限位压轮座下方。本技术中可设置四个轴向限位组件,分别安装在炉体支撑架主体上方四角,在转炉进行向下倾倒时,轴向限位组件托住炉体,在转炉进行轴向转动时,碰到炉体的部分限位压轮会随着进行转动,不会产生碰撞而损伤设备。

10、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下方设有兜梁,所述兜梁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支撑且与所述转炉同步转动的轴向托轮。轴向托轮安装在炉体支撑架下方的兜梁上,对转炉的滚圈起到支撑作用,在转炉进行轴向转动时,轴向托轮会随之进行转动。

11、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远离所述滚圈托轮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中设有用于在转炉进行反方向倾倒时起缓冲作用的限位缓冲顶杆。

12、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限位缓冲顶杆位于所述第五开口中的一端上套设有用于起缓冲作用和用于使所述限位缓冲顶杆进行复位的第二碟簧,所述限位缓冲顶杆的另一端处装设有牛眼轴承。通过设置第二碟簧和牛眼轴承,便于在转炉进行反方向倾倒时起缓冲作用。

13、上述转炉炉体支撑架中,优选的,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和兜梁是箱型薄壁结构。

14、本技术的转炉炉体支撑架的工作方式简述如下:

15、当要进行冶炼工作时,此时转炉炉体处于竖直状态,轴向托轮及炉体尾部主轴承受炉壳、炉衬、钢水和自重等全部静载荷,滚圈托轮与限位缓冲顶杆限制炉筒进行径向的移动。检查炉体滚圈是否与炉体支撑架主体上的滚圈托轮相接触,通过转动调节螺杆,使得炉体轴线与炉体支撑架主体轴线相重合,炉体处于中心位置,炉体上滚圈与滚圈托轮相接触。以保证在后续冶炼过程,炉体处于倾斜状态时,两滚圈托轮受到炉筒的承载相近。

16、将炉体向装有滚圈托轮的方向进行倾斜,当炉体倾斜到设定的倾斜角度时,在动力作用下进行轴向转动。此时,通过两组托轮分别从炉体支撑架侧面和底面进行支撑,滚圈托轮与轴向托轮承受载力并随炉体一同进行转动,此时由于滚圈托轮受压,但由于托轮调节组件内部有第一碟簧,可以起到调节受力的作用,避免两侧滚圈托轮受到的载荷差值过大,该设备使得转炉处于任何位置时,均能安全可靠地把炉体负荷均匀地传给炉体支撑架。

17、炉体需倒出物料时处于倾倒状态,炉体支撑架主体两边的耳轴由两个安装于地面上的轴承支撑,倾动液压马达转动耳轴,带动炉体支撑架主体与炉体进行倾倒,轴向限位组件上的限位压轮座和限位压轮抵住炉体的滚圈,托住炉体。

18、本技术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可以实现炉体沿炉体自身轴线的360°无限制的连续旋转动作及炉体沿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包括炉体支撑架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侧向限位的侧向限位组件和用于对转炉的轴向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组件,所述侧向限位组件包括滚圈托轮(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滚圈托轮(3)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相对位置的托轮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圈托轮(3)包括第一轮体(31)与第二轴体(32),所述第一轮体(31)设于所述第二轴体(32)上,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侧面开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轮体(31)的第一开口(15)与用于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二轴体(32)的第二开口(16),所述托轮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6)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轴体(32)在所述第二开口(16)中的位置以实现所述滚圈托轮(3)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4)、固定块(5)、第一碟簧(9)和压块(8);所述压块(8)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6)中,靠近所述第二轴体(32)设置,且所述压块(8)远离所述第二轴体(32)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17);所述固定块(5)固设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侧面上,靠近所述压块(8)设置,且所述固定块(5)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调节螺杆(4)的第四开口(18);所述调节螺杆(4)位置可调节的设于所述第四开口(18)和第三开口(17)中,所述第一碟簧(9)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4)外且位于所述第三开口(17)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调节组件还包括垫片(13),所述垫片(13)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4)上,所述垫片(13)位于所述第三开口(17)中,且靠近所述固定块(5)以将所述第一碟簧(9)封堵设于所述第三开口(17)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滚圈托轮(3)配套设置两个所述托轮调节组件,两个所述托轮调节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轴体(32)的上下两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压轮座(1)和限位压轮(7),所述限位压轮座(1)设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上方,所述限位压轮(7)设于所述限位压轮座(1)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下方设有兜梁(12),所述兜梁(12)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支撑且与所述转炉同步转动的轴向托轮(2)。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远离所述滚圈托轮(3)的一侧内部设有第五开口(19),所述第五开口(19)中设有用于在转炉进行反方向倾倒时起缓冲作用的限位缓冲顶杆(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缓冲顶杆(6)位于所述第五开口(19)中的一端上套设有用于起缓冲作用和用于使所述限位缓冲顶杆(6)进行复位的第二碟簧(14),所述限位缓冲顶杆(6)的另一端处装设有牛眼轴承(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炉体支撑架,包括炉体支撑架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上设有用于对转炉的滚圈进行侧向限位的侧向限位组件和用于对转炉的轴向进行限位的轴向限位组件,所述侧向限位组件包括滚圈托轮(3)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滚圈托轮(3)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相对位置的托轮调节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圈托轮(3)包括第一轮体(31)与第二轴体(32),所述第一轮体(31)设于所述第二轴体(32)上,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侧面开设有用于设置所述第一轮体(31)的第一开口(15)与用于可活动设置所述第二轴体(32)的第二开口(16),所述托轮调节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6)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轴体(32)在所述第二开口(16)中的位置以实现所述滚圈托轮(3)相对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相对位置的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轮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4)、固定块(5)、第一碟簧(9)和压块(8);所述压块(8)可活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6)中,靠近所述第二轴体(32)设置,且所述压块(8)远离所述第二轴体(32)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17);所述固定块(5)固设于所述炉体支撑架主体(10)的侧面上,靠近所述压块(8)设置,且所述固定块(5)上设有用于装设所述调节螺杆(4)的第四开口(18);所述调节螺杆(4)位置可调节的设于所述第四开口(18)和第三开口(17)中,所述第一碟簧(9)套设于所述调节螺杆(4)外且位于所述第三开口(1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梅特赛斯矿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