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97470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1:23
本技术属于火车车轮热处理技术领域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淬火台围板(7)上部放置冷却气体管路(1),冷却气体管路(1)上连通多个冷却气体支管(5),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分别设置为能够向淬火台围板(7)下部延伸的结构,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上部设置多个出气孔(3)。本技术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提供一种冷却能力介于水冷和空冷之间,能够方便可靠对车轮辐板实现覆盖冷却,提升辐板强度,确保车轮辐板性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车车轮热处理,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1、经检索,目前已公开的技术文献情况如下:(1)涉及车轮热处理冷却过程辐板变形的学术研究论文较少,主要有:《辐板形状和淬火方式对车轮辐板沉降的影响研究》、《车轮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分析》,上述两篇论文是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不同辐板形状和不同淬火方式对车轮辐板沉降的影响规律,但并没有描述降低辐板变形的具体冷却方法;(2)与本专利技术相关或相似的专利有:《一种淬火台下喷水装置》、《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组合式火车车轮淬火冷却装置》、《一种火车轮双面淬火冷却装置》、《一种降低辐板变形的车轮热处理冷却方法》等专利,上述专利均是针对于车轮轮辋及踏面的冷却处理,与本专利技术有明显差异,只有《一种降低辐板变形的车轮热处理冷却方法》专利公开了一种降低辐板变形的车轮热处理冷却方法,但是仅是装两个单一下冷却管,且仅对车轮的辐板过渡处两个部位进行冷却减少辐板变形,并非为提升车轮辐板性能。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供一种冷却能力介于水冷和空冷之间,能够方便可靠对车轮辐板实现覆盖冷却,提升辐板强度,确保车轮辐板性能满足要求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技术为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淬火台围板上部放置冷却气体管路,冷却气体管路上连通多个冷却气体支管,每个冷却气体支管分别设置为能够向淬火台围板下部延伸的结构,每个冷却气体支管上部设置多个出气孔。

4、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为环形结构,淬火台围板为环形结构,冷却气体管路外圈直径尺寸大于淬火台围板内圈直径尺寸。

5、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外圈设置支撑部,冷却气体管路外圈设置为能够通过支撑部支撑在淬火台围板上部的结构。

6、所述的淬火台围板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滚轮,淬火台围板内部靠近下部位置设置气缸。

7、每个冷却气体支管分别连通冷却气体管路下部,每个冷却气体管路分别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每个冷却气体支管的水平段上部按间隙设置多个出气孔。

8、所述的车轮放置到淬火台围板内部时,车轮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多个支撑滚轮上的结构。

9、所述的车轮支撑在多个支撑滚轮上时,每个冷却气体支管的水平段分别设置为位于车轮下方位置的结构。

10、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连通压缩空气供给管路。

11、所述的冷却气体支管设置四根,相邻冷却气体支管呈90°夹角布置。

12、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和冷却气体支管均为金属管件。

13、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4、本技术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结构设置时,设置冷却气体管路,冷却气体管路布置在淬火台围板上部,而车轮布置在淬火台围板内圈,冷却气体管路用于供应压缩空气,而每个冷却气体支管分别设置为能够向淬火台围板下部延伸,每个冷却气体支管上部设置多个出气孔,出气孔对准车轮下部的辐板,这样的结构,使得不同冷却气体支管从下部覆盖不同辐板区域,出气孔喷出压缩空气进行冷却时,不同出气孔对相应辐板进行冷却,确保冷却区域覆盖全面,并且冷却效果介于水冷和空冷之间,以满足特殊车轮产品对辐板的性能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台围板(7)上部放置冷却气体管路(1),冷却气体管路(1)上连通多个冷却气体支管(5),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分别设置为能够向淬火台围板(7)下部延伸的结构,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上部设置多个出气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为环形结构,淬火台围板(7)为环形结构,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直径尺寸大于淬火台围板(7)内圈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设置支撑部(6),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设置为能够通过支撑部(6)支撑在淬火台围板(7)上部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淬火台围板(7)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滚轮(11),淬火台围板(7)内部靠近下部位置设置气缸(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分别连通冷却气体管路(1)下部,每个冷却气体管路(1)分别包括垂直段(9)和水平段(10),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的水平段(10)上部按间隙设置多个出气孔(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2)放置到淬火台围板(7)内部时,车轮(2)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多个支撑滚轮(11)上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2)支撑在多个支撑滚轮(11)上时,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的水平段(10)分别设置为位于车轮(2)下方位置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连通压缩空气供给管路(4)。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支管(5)设置四根,相邻冷却气体支管(5)呈90°夹角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和冷却气体支管(5)均为金属管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淬火台围板(7)上部放置冷却气体管路(1),冷却气体管路(1)上连通多个冷却气体支管(5),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分别设置为能够向淬火台围板(7)下部延伸的结构,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上部设置多个出气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为环形结构,淬火台围板(7)为环形结构,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直径尺寸大于淬火台围板(7)内圈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设置支撑部(6),冷却气体管路(1)外圈设置为能够通过支撑部(6)支撑在淬火台围板(7)上部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淬火台围板(7)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滚轮(11),淬火台围板(7)内部靠近下部位置设置气缸(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轮淬火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气体支管(5)分别连通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东陶礼强堃
申请(专利权)人: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