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4097322 阅读:8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该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为酪酸梭菌CGMCC?No.1925菌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兽用微生态制剂活菌含量高;对抗生素有耐受性,对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敏感性弱;而且,该微生态制剂可替代一些抗生素;可耐胃酸、胆盐、高温等。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含量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兽用微生态制剂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属于微生态制剂技术领 域。
技术介绍
兽用微生态制剂是一种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具有防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 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目前,市场上的微生态制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活菌含量低,而研究表 明,如果一种菌在盲肠内容物中的浓度低于IO7个/g,则该菌产生的酶及代谢产物不足以影 响宿主,难以满足治疗需要;(2)不耐抗生素;(3)对高温、胃酸和胆盐不稳定,致使只有少 数菌株进入肠道后仍具有活性,达不到发挥作用所需的活菌数量;(4)不稳定,保存期短。 由于微生态制剂存在的这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其在动物上的应用效果,限制了微生态制剂 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抗生素有耐受性、活菌含量高、稳定、保存期长的兽 用微生态制剂。该兽用微生态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是酪酸梭菌CGMCCNo. 1925菌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兽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该制剂的活性成分为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 菌粉。其中,所述的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GMCC No. 1925为申请人从动 物肠道中分离、选育得到,经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鉴定,并于2007年1月22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简称CGMCC),保藏号为 CGMCC No. 1925。本专利技术的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对胆汁的耐受性很高,胆汁处理对酪酸 梭菌的活性几乎没有影响;短时间内可耐强酸,如PH 1.0或pH 2.0,在pH 3. 0、4. 0条件下 可长时间耐酸,酪酸梭菌的活性基本不受影响;耐高温,具有较好的热存放稳定性;对一些 抗生素不敏感,如对硫酸粘杆菌素不敏感,对诺氟沙星敏感性弱。本专利技术的兽用微生态制剂中,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菌浓度为lX106CFU/g lX1010CFU/g。进一步,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 菌浓度为 1 X 109CFU/g。本专利技术的兽用微生态制剂还可进一步包含载体,载体为石粉、硫酸钾铝、玉米芯粉 中的任一种或两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兽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如下(1)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的菌种复壮;菌种的复壮代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但申请人在专利技术过程中发现,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经过4代复壮,第4代发酵液芽孢率高且平板记数较高,因此申请人优选第 四代作为复壮菌种;(2)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的培养、发酵将复壮菌种接种于CBM液体培养基中, 37°C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芽孢率在75%以上后,接种于发酵罐中,接种量10%,37°C恒温 培养24小时,芽孢率达到75%以上时,使发酵液降温至20°C ;(3)连续离心收集菌体,将菌泥用保护液和载体调配至固型物浓度5-10%,以进 口温度115°C,出口温度80°C的条件进行喷雾干燥,收集菌粉,即得;菌粉的收集方法可为其它方法,如用45°C左右气流干燥,干燥后制成菌粉,但申请 人发现喷雾干燥制备的菌粉活菌含量高,所以本专利技术优选喷雾干燥。其中,CBM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0%、酪蛋白胨1.0%、酵母粉0.5%、牛肉膏 0. 5%, (NH4)2SO4O. 3%, NaCl 0. 3%, K2HPO4 · H2O 0. 4%, MnSO4 · H2O 0. 02%, MgSO4 · 7H20 0. 05%, CaCO3 0.2%、琼脂2.0% (固体培养基用),pH值7· 2,灭菌条件121°C,30分钟。其中,所述的保护液为10%的脱脂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兽用微生态制剂用于制备饲料添加剂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兽用微生态制剂活菌含量高,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菌浓度可高达 1 X 1010CFU/g ;对抗生素有耐受性,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抗菌素对动物 疾病进行治疗,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促进生长,国内的一些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企业在 饲料中添加亚剂量的抗菌素,这种养殖行为对动物肠道微生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微 生态制剂在此种情况下而不能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但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剂对某些抗生素不 敏感或敏感性弱,如对硫酸粘杆菌素不敏感,对诺氟沙星敏感性弱,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 剂在制备及使用过程中,就可不受这些抗生素的影响,即使这些抗生素存在,也能发挥本发 明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分——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 重等益生作用;而且,微生态制剂因其绿色、环保可替代抗生素而受人类青睐,本专利技术的微 生态制剂在研究中还发现,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剂可真正替代一些抗生素,如黄霉素,二者抗 病能力相当;本专利技术的微生态制剂耐胃酸、胆盐、高温等,菌株进入肠道后仍具有活性,从而 发挥其作用;且该制剂在25°C、40°C温度的保存条件下活性基本稳定,随存放时间的延长, 活性虽有下降,但活性损失不大;另外,本专利技术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简单,各种实验条件 都经过了申请人的实验研究,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含 量高,在制备过程中酪酸梭菌CGMCC No. 1925表现较好的抗机械加工性,造粒加工后,活性 基本没有被破坏,在饲料中的稳定性较好等。通过下列实施例将更具体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是应理解所述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本 专利技术,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酪酸梭菌的分离、鉴定样品采集菌种分离的样品来自动物肠道中。菌体为直或弯曲,端圆,单个或成对、短链偶见长丝状菌体,周生鞭毛,能运动;革 兰氏阳性,在老培养物中能变为阴性;菌体中常有圆形或椭圆形芽孢,使菌体中部膨大成梭 形,孢子偏心或次端生、无孢子外壁或附属丝;表面菌落圆形或不规则,直径1-3毫米,稍凸,白色至奶油色,表面有光泽至无光泽;该菌为厌氧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并产 气。经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鉴定为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实施例2酪酸梭菌的培养1.材料与方法(1)菌种酪酸梭菌 CGMCC No. 1925(2)器材光学显微镜,厌氧罐,恒温培养箱等。(3)药品结晶紫染液,石炭酸复红染液。(4)培养方式三角瓶液体深层静置培养(非严格厌氧条件)。平皿固体培养需置 于厌氧罐中进行。(5)检测方法菌数测定可用平板倾注法和血球记数法。菌体形态用结晶紫染液 及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2.结果(1)碳氮源配比试验以葡萄糖为碳源,氮源选用蛋白胨、酵母粉及牛肉浸膏组成复合氮源提供菌体生 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实验中固定培养基其他组分用量,分别以碳氮源为变量进行对比培养, 以下是不同碳氮源用量及比例的培养结果。①碳源用量试验以葡萄糖为碳源,分为6个用量水平进行培养,结果见表1。表1.葡萄糖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试验组1234S6葡萄糖(%)0.10.51.01.52.03.024hr 菌浓 cfu/ml1.2 XIO62.5 XIO77.5 XIO86.0 XIO8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酪酸梭菌CGMCC No.1925菌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兽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酪酸梭菌CGMCC No.1925菌粉。2.权1所述的兽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酪酸梭菌CGMCCNo. 1925菌浓度为 1 X 106CFU/g 1 X 10lclCFU/g。3.权2所述的兽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酪酸梭菌CGMCCNo. 1925菌浓度为 lX109CFU/g。4.权1 3任一项所述的兽用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载体,载体为石粉、 硫酸钾铝、玉米芯粉中的任一种或两种。5.如权1 4任一项所述的兽用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如下(1)酪酸梭菌CGMCCNo. 1925的菌种复壮;(2)酪酸梭菌CGMCCNo. 1925的培养、发酵将复壮菌种接种于CBM液体培养基中,37°C 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芽孢率在75%以上后,接种于发酵罐中,接种量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维平聂实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百林康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