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炉鼻子加湿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炉鼻子加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6117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炉鼻子加湿系统,炉鼻子加湿系统包括供气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混合管路。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加热器及水箱。供气管路通过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与混合管路连通。由于第一支路出口与第二支路进口分别位于液面上,那么第一支路出口输出的氮气可被水箱内的水蒸汽加湿。由于水蒸汽加湿氮气得到的湿氮气的湿度小,那么可扩大获取炉鼻子内所需的湿氮气量的水温度的调节范围,这样可在较大的水温度的调节范围内实现湿氮气的湿度调节,便于控制湿氮气的湿度且可提高湿氮气的湿度的控制精度。进而可提高炉鼻子干湿氮气的控制精度,提高调节炉鼻子内部露点准确性,改善锌灰缺陷,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冶金工艺,具体涉及炉鼻子加湿系统


技术介绍

1、炉鼻子是热镀锌产线重要设备,炉鼻子的一端连接退火炉出口,另一端伸入锌锅液面以下,带钢在炉鼻子内通过。由于熔融的锌液在高温下生成锌蒸汽,锌蒸汽也称之为锌灰,一部分锌灰附着于炉鼻子的内壁,长期积累的锌灰会掉落于带钢;另一部分锌灰直接附着于带钢,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带钢产生锌灰缺陷。

2、行业内为解决带钢产生的锌灰缺陷,将加湿器安装于炉鼻子。加湿器的介质为氮气,将干氮气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干氮气,另一路通过水箱底部浸湿后作为湿氮气,干氮气及湿氮气混合输进炉鼻子内。通过调节干湿氮气流量配比,控制炉鼻子内的露点,抑制炉鼻子内锌灰的产生。

3、相关技术中,氮气输进水箱液面以下,浸水的氮气湿度大,而调整炉鼻子内露点所需的湿氮气量小,湿氮气的输送量精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炉鼻子内湿氮气的输送量精度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炉鼻子加湿系统。所述炉鼻子加湿系统包括:

2、供气管路,包括供气管道,所述供气管道具有供气出气口;

3、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比例阀、第一加热器及水箱,所述第一比例阀串联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具有与所述供气出气口连通的第一支路进口及第一支路出口,所述第一支路插设于所述水箱内且所述第一支路出口位于液面上,所述第二支路具有第二支路进口及第二支路出口,所述第二支路插设于所述水箱内且第二支路进口位于所述液面上,所述第一加热器安装于所述水箱内且位于所述液面下;

4、第二管路,包括第二管道及串联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比例阀,所述第二管道具有第二进气口及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供气出气口连通;

5、混合管路,包括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道具有混合进气口及混合出气口,所述第二支路出口及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混合进气口连通,所述混合出气口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安装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热电偶的测量端伸进所述液面下;或者,所述第一热电偶位于所述液面下。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串联至所述混合管道,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出口及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出气口,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输气管及两个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输气管具有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第一输气进气口及第一输气出气口,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串联有所述第二加热器,两个所述第一输气出气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第二热电偶,两个所述第二热电偶分别串联至两个所述第一输气管。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第三加热器及第三热电偶,所述混合器、所述第三加热器及所述第三热电偶依次串联至所述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路包括两个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具有与所述第三热电偶连通的第二输气进气口及第二输气出气口,两个所述第二输气出气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串联至所述第一支路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阀之前。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串联至所述第二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二比例阀之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管路还包括供气站及电磁阀,所述供气管具有供气进气口,所述供气站与所述供气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串联至所述供气管道。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管路还包括减压阀及稳压器,所述减压阀及稳压器依次串联至所述供气管道且位于所述电磁阀之后。

15、根据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炉鼻子加湿系统,炉鼻子加湿系统包括供气管路、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及混合管路。第一管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一加热器及水箱。供气管路通过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与混合管路连通。由于第一支路出口与第二支路进口分别位于液面上,那么第一支路出口输出的氮气可被水箱内的水蒸汽加湿。由于水蒸汽加湿氮气得到的湿氮气的湿度小,那么可扩大获取炉鼻子内所需的湿氮气量的水温度的调节范围,这样可在较大的水温度的调节范围内实现湿氮气的湿度调节,便于控制湿氮气的湿度且可提高湿氮气的湿度的控制精度。进而可提高炉鼻子干湿氮气的控制精度,提高调节炉鼻子内部露点准确性,改善锌灰缺陷,提高带钢的表面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鼻子加湿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安装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热电偶的测量端伸进所述液面下;或者,所述第一热电偶位于所述液面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串联至所述混合管道,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出口及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出气口,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输气管及两个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输气管具有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第一输气进气口及第一输气出气口,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串联有所述第二加热器,两个所述第一输气出气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第二热电偶,两个所述第二热电偶分别串联至两个所述第一输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第三加热器及第三热电偶,所述混合器、所述第三加热器及所述第三热电偶依次串联至所述混合管道,所述混合管路包括两个第二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具有与所述第三热电偶连通的第二输气进气口及第二输气出气口,两个所述第二输气出气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串联至所述第一支路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阀之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还包括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串联至所述第二管路且位于所述第二比例阀之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还包括供气站及电磁阀,所述供气管具有供气进气口,所述供气站与所述供气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串联至所述供气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还包括减压阀及稳压器,所述减压阀及稳压器依次串联至所述供气管道且位于所述电磁阀之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鼻子加湿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包括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安装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热电偶的测量端伸进所述液面下;或者,所述第一热电偶位于所述液面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串联至所述混合管道,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二支路出口及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具有第三出气口,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第一输气管及两个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输气管具有与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的第一输气进气口及第一输气出气口,所述第一输气管路串联有所述第二加热器,两个所述第一输气出气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炉鼻子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鼻子加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路还包括两个第二热电偶,两个所述第二热电偶分别串联至两个所述第一输气管。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磊张金会张永国张鑫悦陈彪侯耿杰宋青松高文韩朝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