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591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20:36
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具有优异红外特性、耐高温以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的金属Mo,设计了基于耐高温金属Mo的新型红外隐身材料;通过传输矩阵对两层膜结构的吸收率进行计算,得到在正入射下的吸收谱。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和大气红外窗口进行匹配,在大气窗口波段具有较高的吸收率,而在大气透射率高的红外窗口波段的吸收率则比较低;很好的满足了目标进行选择性辐射红外隐身的实际需求;通过磁控溅射等方式,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制备,对得到样品的红外吸收谱进行了测量,从测量结果来看,能够和理论计算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上的可行性,尤其实现在高温环境下的隐身功能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红外隐身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技术和手段也逐渐丰富起来,同时红外探测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也不断提高,如何实现目标在日益成熟的红外探测系统下的不可见或者称之为“隐身”也逐渐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众所周知,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向外发出红外辐射,而由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可知,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和其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因此当一个物体的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时,它所发出的红外辐射将会有着显著地增强,从而成为了红外探测和成像系统当中十分明显的目标。而红外隐身技术则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使得在红外探测系统的探测度之内目标的红外辐射和背景环境的红外辐射相同或者相近,从而实现目标在探测范围的不可见或者称为“隐身”。因此,通过红外隐身技术可以对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调控,从而降低目标被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到的概率,从而实现目标在红外探测系统下的隐身功能。

3、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以知道,对于处在热平衡时的物体,其发射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下层和抗反射上层;所述耐高温下层采用金属Mo;所述抗反射上层采用金属G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下层的厚度H1大于入射光的入射平面波趋肤深度,以使所述耐高温下层和所述抗反射上层形成的结构体的透过率趋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下层和所述抗反射上层形成的结构体的吸收率计算公式为:

4.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耐高温下层和抗反射上层;所述耐高温下层采用金属mo;所述抗反射上层采用金属g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下层的厚度h1大于入射光的入射平面波趋肤深度,以使所述耐高温下层和所述抗反射上层形成的结构体的透过率趋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下层和所述抗反射上层形成的结构体的吸收率计算公式为:

4.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耐高温金属的双层结构红外隐身材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传输矩阵结合仿真软件对耐高温下层和抗反射上层形成的结构体的吸收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检发全聪古松朱志宏徐威郭楚才刘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